-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16146200
- 113710
- 2013-12
- TP301.2
内容简介
形式语义学是逻辑与语言交叉研究的产物,是在逻辑框架内构建的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形式语义学根植于逻辑学、哲学、数学、语言学等好几个学科,其显著特征是运用逻辑和数学的形式化方法去研究自然语言的形成规律。高芸编著的《形式语义学研究》介绍了经典形式语义学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一一塔斯基真值语义理论和蒙太格语法,描述了动态语义学理论一一话语表现理论,着重探讨了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复句、句群研究与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本书用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话语语义进行分析,为汉语形式化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希望更多的汉语语义问题会得到更妥善的解决。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语言逻辑
第二节 形式语义学
第三节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划界
第二章 经典形式语义学
第一节 塔斯基真值语义理论
第二节 蒙太格语法
一 句法
二 语义
三 语用因素
第三节 经典形式语义学理论的局限性
第三章 话语表现理论
第一节 话语表现理论的理论框架
一 句法规则
二 DRS的建构规则
三 DRS的语义解释
第二节 话语表现理论的价值
一 DRT对名词短语与代词照应关系的刻画
二 DRT对名词短语量化意义的刻画
三 DRT对时间方面的复杂性和联系性的刻画
第三节 话语表现理论的局限性
一 时间性前指
二 代词前指
三 搭桥推理
四 动词短语的省略
第四章 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一)
第一节 语义未具体化陈述和语用增补
第二节 小句未具体化的逻辑形式
一 描述未具体化陈述
二 未具体化逻辑形式的句法
三 未具体化逻辑形式的解释
第三节 话语语言的句法
第四节 描述话语逻辑形式的语言
第五节 层级结构和可及性
第六节 信息内容的逻辑
一 详述和解释
二 叙述
三 背景
四 平行和对比
第七节 SDRS的解释
第八节 话语结构中空位的引入
第五章 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二)
第一节 填补空位
一 需要非单调推理
二 信息打包逻辑
第二节 黏着语言
一 黏着语言的句法
二 黏着语言的语义
三 逻辑推断关系
第三节 把信息转变为黏着语言
第四节 推论话语关系的缺省规则
一 叙述
二 解释、详述和因果
三 背景
四 平行与对比
第五节 推论话语关系
第六节 SDRS更新
第七节 SDWT更新的一个实例分析
第八节 最大化话语融贯性
第九节 SDRT对预设的解释
第六章 对话的话语关系
第一节 对话中的可及性
第二节 独白和对话中的修辞关系
第三节 独白和对话之间的差异
一 说话者遵守相同的解释规则
二 前指的认知限制
第四节 SDRT和言语行为
第五节 间接言语行为
第六节 SDRT的技术细节
第七节 对话的简单关系
一 间接问答对
二 问题详述和涉及计划的其他关系
三 问句并列关系
四 涉及问句的其他关系
五 涉及请求的其他关系
第七章 SDRT对汉语话语语义的处理
第一节 英汉语言的个性和共性
一 英汉语言的个性
二 英汉语言的共性
第二节 汉语复句、句群研究与SDRT
一 汉语复句研究
二 汉语句群研究
三 SDRT
四 复句、句群研究与SDRT之比较
第三节 SDRT对汉语话语的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语言逻辑
第二节 形式语义学
第三节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划界
第二章 经典形式语义学
第一节 塔斯基真值语义理论
第二节 蒙太格语法
一 句法
二 语义
三 语用因素
第三节 经典形式语义学理论的局限性
第三章 话语表现理论
第一节 话语表现理论的理论框架
一 句法规则
二 DRS的建构规则
三 DRS的语义解释
第二节 话语表现理论的价值
一 DRT对名词短语与代词照应关系的刻画
二 DRT对名词短语量化意义的刻画
三 DRT对时间方面的复杂性和联系性的刻画
第三节 话语表现理论的局限性
一 时间性前指
二 代词前指
三 搭桥推理
四 动词短语的省略
第四章 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一)
第一节 语义未具体化陈述和语用增补
第二节 小句未具体化的逻辑形式
一 描述未具体化陈述
二 未具体化逻辑形式的句法
三 未具体化逻辑形式的解释
第三节 话语语言的句法
第四节 描述话语逻辑形式的语言
第五节 层级结构和可及性
第六节 信息内容的逻辑
一 详述和解释
二 叙述
三 背景
四 平行和对比
第七节 SDRS的解释
第八节 话语结构中空位的引入
第五章 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二)
第一节 填补空位
一 需要非单调推理
二 信息打包逻辑
第二节 黏着语言
一 黏着语言的句法
二 黏着语言的语义
三 逻辑推断关系
第三节 把信息转变为黏着语言
第四节 推论话语关系的缺省规则
一 叙述
二 解释、详述和因果
三 背景
四 平行与对比
第五节 推论话语关系
第六节 SDRS更新
第七节 SDWT更新的一个实例分析
第八节 最大化话语融贯性
第九节 SDRT对预设的解释
第六章 对话的话语关系
第一节 对话中的可及性
第二节 独白和对话中的修辞关系
第三节 独白和对话之间的差异
一 说话者遵守相同的解释规则
二 前指的认知限制
第四节 SDRT和言语行为
第五节 间接言语行为
第六节 SDRT的技术细节
第七节 对话的简单关系
一 间接问答对
二 问题详述和涉及计划的其他关系
三 问句并列关系
四 涉及问句的其他关系
五 涉及请求的其他关系
第七章 SDRT对汉语话语语义的处理
第一节 英汉语言的个性和共性
一 英汉语言的个性
二 英汉语言的共性
第二节 汉语复句、句群研究与SDRT
一 汉语复句研究
二 汉语句群研究
三 SDRT
四 复句、句群研究与SDRT之比较
第三节 SDRT对汉语话语的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