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获奖信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中国伦理学史新编》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233214
  • 1-1
  • 111309
  • 0043150410-9
  • 平装
  • 16流
  • 2013年10月
  • 562
  • 512
  • 哲学
  • 哲学
  • B82-092
  • 哲学
  • 本专科
作者简介
陈少峰,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师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召集人,中国文化产业前沿网首席顾问。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新编中国伦理学史》是作者陈少峰教授在《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册印刷13000册,下册印刷5000册,库存均为0)的基础上推出的精编版,总字数约42万字。这次修订幅度很大,超过一半的内容是重新撰写。比较而言,《新编中国伦理学史》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内容篇幅减少,更适合教学。《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顶多只适合部分伦理学专业研究生开课使用。《新编中国伦理学史》字数大幅压缩至一学期的规模,可供哲学、思想政治、社会学、法学等专业及师范类本科院校开课使用。 其次,书稿学术水平更高,各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孔子及其集大成
  第一节  孔子之前的道德观念
  第二节  孔子的学说
  第三节  孔子的影响
第二章  百家争鸣(上)
  第一节  百家争鸣时期的哲学伦理学
  第二节  孟子论性善与伦理原则
  第三节  荀子的礼论
  第四节  《中庸》和《易传》
  第五节  《大学》和《孝经》
第三章  百家争鸣(中)
  第一节  墨家的兼爱
  第二节  兵家的原则
  第三节  老子的无为观
  第四节  庄子的齐物论
第四章  百家争鸣(下)
  第一节  法家概述
  第二节  法家伦理
  第三节  韩非子的伦理学与政治哲学
第五章  汉唐时期的伦理价值观
  第一节  社会教化的演进与士人价值观的转换
  第二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伦理学
  第三节  《淮南子》与扬雄
  第四节  谶纬伦理学
  第五节  王充的伦理观
  第六节  魏晋生活方式与玄学伦理学
  第七节  名教观念与《颜氏家训》
  第八节  三教的伦理交融
  第九节  佛教的影响与儒士的伦理观
第六章  宋儒的理学与伦理学
  第一节  理学的兴起及其伦理价值观
  第二节  周敦颐与张载
  第三节  程颢与程颐
  第四节  朱熹的学说
  第五节  陆九渊及朱陆之争
第七章  明清诸子的新学说
  第一节  王阳明的心学
  第二节  黄宗羲的民本说
  第三节  顾炎武论经世致用
  第四节  王夫之的思想
  第五节  颜元的学说
  第六节  戴震对理学的批评
  第七节  文学领域中的道德观与衰世儒林
第八章  近现代的价值观与思想运动
  第一节  近代思想与价值观的演进
  第二节  改良派的新思想
  第三节  革命的主张与三民主义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的理念
  第五节  启蒙思想家
第九章  现代伦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第一节  王国维的学术译介
  第二节  蔡元培的伦理学
  第三节  伦理学观念与方法的变革
  第四节  张东荪与张君劢1
  第五节  梁漱溟与熊十力1
  第六节  冯友兰的新理学
  第七节  贺麟的学术
  第八节  牟宗三的道德哲学
第十章  当代伦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共产主义道德源流
  第二节  当代人文思潮
  第三节  伦理学学科的重建
  第四节  展望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