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城市工业遗产研究——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研究为中心的地方文化学科体系的构建 / 学术之光文库
¥68.00定价
作者: 刘金林 聂亚珍 陆文娟
出版时间:2014-1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9787511273154
- 107227
- 2014-11
- TD
内容简介
目前在国内资源枯竭城市研究中,充分利用城市工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工业遗产资源创建地方文化学科体系的研究尚为空白。刘金林、聂亚珍、陆文娟编著的《资源枯竭城市工业遗产研究--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研究为中心的地方文化学科体系的构建(精)》以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和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湖北省大冶市和黄石市为例,充分利用三千年矿冶文明史中遗留下来的古矿冶遗址以及百年近现代工业发展史形成的矿冶工业遗产等丰富的“枯竭”资源创建地方文化学科体系——大冶学,走出一条具有黄石特色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路,让“枯竭”资源永不枯竭。
目录
第一章 资源枯竭城市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资源枯竭城市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资源枯竭城市的历史演变——以黄石为例
第三节 资源枯竭城市共有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
第二章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地位与特色
第一节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分布与地位
第二节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突出特色
第三章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之钢铁篇
第一节 中国钢铁摇篮
第二节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第三节 新中国第二钢都工业遗产
第四节 大冶铁矿工业遗产
第五节 汉冶萍铁路与码头
第六节 现代矿山工业遗产
第四章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之水泥篇
第一节 中国水泥工业发祥地之一
第二节 华新水泥厂旧址
第三节 华记湖北水泥厂旧址
第五章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之有色金属篇
第一节 华夏铜都
第二节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第三节 铜绿山矿工业遗产
第四节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工业遗产
第五节 现代矿山和地质队
第六章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之煤炭电力篇
第一节 煤炭工业摇篮
第二节 黄石煤炭工业遗产
第三节 黄石电厂工业遗产
第七章 大冶学的创建
第一节 大冶学的概念
第二节 大冶学的起源——汉冶萍研究
第三节 大冶学的发展——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研究
第四节 大冶学的完善——矿冶文化研究
第八章 大冶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学术基础
第一节 近代大冶工业档案文献
第二节 矿冶考古遗址报告
第三节 名人档案文献资料
第四节 历代地方志文献资料
第九章 大冶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大冶学是资源枯竭城市创建地方学学科体系的典型范例
第二节 大冶学代表着中国古代矿冶文化的精华
第三节 大冶学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富有典型意义的标本
第十章 大冶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黄石工业遗产片区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节 打造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建设中国黄石公园
主要征引与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资源枯竭城市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资源枯竭城市的历史演变——以黄石为例
第三节 资源枯竭城市共有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
第二章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地位与特色
第一节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分布与地位
第二节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突出特色
第三章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之钢铁篇
第一节 中国钢铁摇篮
第二节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第三节 新中国第二钢都工业遗产
第四节 大冶铁矿工业遗产
第五节 汉冶萍铁路与码头
第六节 现代矿山工业遗产
第四章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之水泥篇
第一节 中国水泥工业发祥地之一
第二节 华新水泥厂旧址
第三节 华记湖北水泥厂旧址
第五章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之有色金属篇
第一节 华夏铜都
第二节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第三节 铜绿山矿工业遗产
第四节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工业遗产
第五节 现代矿山和地质队
第六章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之煤炭电力篇
第一节 煤炭工业摇篮
第二节 黄石煤炭工业遗产
第三节 黄石电厂工业遗产
第七章 大冶学的创建
第一节 大冶学的概念
第二节 大冶学的起源——汉冶萍研究
第三节 大冶学的发展——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研究
第四节 大冶学的完善——矿冶文化研究
第八章 大冶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学术基础
第一节 近代大冶工业档案文献
第二节 矿冶考古遗址报告
第三节 名人档案文献资料
第四节 历代地方志文献资料
第九章 大冶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大冶学是资源枯竭城市创建地方学学科体系的典型范例
第二节 大冶学代表着中国古代矿冶文化的精华
第三节 大冶学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富有典型意义的标本
第十章 大冶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黄石工业遗产片区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节 打造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建设中国黄石公园
主要征引与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