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1-01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训诂学概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 9787534386411
  • 1-2
  • 106075
  • 51153640-1
  • 平装
  • 16开
  • 2011-01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H13
  • 古文献、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学等
  • 本科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内容简介
  《训诂学概论》系统地介绍了训诂学,全书包括训诂和训诂学、训诂学的功用、训诂著作(上)·古书注解、训诂的条例和术语等九章内容。训诂学是一门历史悠久、渊远流长的传统学科。从《尔雅》、毛传算起,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裹,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训诂学家,留传下丰厚殷实的训诂著作,为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很多好的东西值得继承和发扬。研究、探讨训诂的规律和方法,使训诂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目录
第一章 訓詁和訓詁學
  第一節 什麽是訓詁
  第二節 訓詁的起源
  第三節 什麽是訓詁學
  第四節 訓詁學和相關學科的關係
第二章 訓詁學的功用
  第一節 指導古文學習
    一、掌握正確的詞義訓釋原則
    二、合理利用注解
    三、知其然並且知其所以然
  第二節 指導古文獻校理
    一、關於標點
    二、關於校勘
    三、關於注釋
    四、關於翻譯
    五、關於辨偽
    六、關於辑侠
  第三節 指導辭書编纂
    一、詞條或義項失收
    二、釋義不確
    三、源流失考
第三章 訓詁著作(上)·古書注解
  第一節 兩漢時期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隋時期
  第三節 唐代
  第四節 宋代
  第五節 元明時期
  第六節 清代
第四章 訓詁著作(中)·語文辭書
  第一節 《爾雅》和《廣雅》
    一、《爾雅》
    二、《廣雅》
  第二節 《說文解字》和《玉篇》
    一、《說文解字》
    二、《玉篇》
  第三節 《方言》和《釋名》
    一、《方言》
    二、《釋名》
第五章 訓詁著作(下)·其他訓詁專書
  第一節 通釋音義的著作
    一、陸德明《經典釋文》
    二、玄應《一切經音義》
    三、慧琳《一切經音義》
  第二節 解釋俚言俗語的著作
    一、服虔《通俗文》
    二、何承天《纂文》
    三、陳士元《俚言解》
    四、翟灏《通俗編》
    五、錢大昕《恒言錄》
    六、郝懿行《證俗文》、《晉宋書故》
  第三節 解釋虚詞的著作
    一、盧以縴《助語辭》
    二、劉淇《助字辨略》
    三、王引《經傳釋詞》
    四、裴學海《古書虚字集釋》
  第四節 考據類訓詁著作
    一、颜之推《顏氏家訓》
    二、顏師古《匡謬正俗》
    三、王觀國《學林》
    四、袁文《甕牖閒評》
    五、李治《敬齋古今挞》
    六、焦站《焦氏筆乘》
    七、黄生《字詁》、《義府》
    八、王念孫《讀書雜志》、王引之《經義述聞》
    九、俞樾《古書疑義舉例》
第六章 訓詁的條例和術語
  第一節 關於訓詁方式的術語
    一、形訓
    二、聲訓
    三、義訓
  第二節 具體的訓釋術語
    一、某,某也
    二、曰、為、謂之、之謂
    三、謂、言
    四、猶、亦
    五、之言、之為言
    六、貌
    七、屬、别
    八、辭、詞、語助
    九、讀曰、讀為;讀如、讀若
    十、破、破字、破讀、讀破;如字
    十一、當作、當為
    十二、或曰、或說;一曰、一說、一云
    十三、渾言(統言、通言)、析言(别詞)、散言、對言、散文、對文
    十四、衍文、脱文、倒文、錯簡、誤文、形訛、壞字
    十五、一作、或作、又作、一本作、本亦作、本或作
第七章 考釋詞義的方法
  第一節 審辨字形
    一、以形索義
    二、勘正文字
  第二節 因聲求義
  第三節 依據古訓
  第四節 排比用例
  第五節 考察文例
    一、連文例
    二、對文例
    三、異文例
    四、用詞慣例
    五、行文通例
  第六節 方言佐證
第八章 學習研究訓詁學的原則
  第一節 實事求是,無徵不信,注重語言的社會性
    一、實事求是,無徵不信,是詞義訓釋的基本原則
    二、注重語言的社會性
  第二節 要有歷史的、發展的觀點
  第三節 要瞭解所釋作品,掌握與之相關的社會文化知識
  第四節 詞義訓釋力求平實,注重科學性
    一、原文可通,慎立新解
    二、原文可通,慎言通假
    三、原文可通,慎作校改
第九章 訓詁學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傳統訓詁學的歷史評價
    一、傳統訓詁學的成就和特色
    二、傳統訓詁學的缺點和不足
  第二節 近現代訓詁學的發展和創新
    一、近代訓詁學的發展
    二、現當代訓詁學的發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