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6-1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以下为《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9787208140400
  • 1-9
  • 105959
  • 62253974-0
  • 16开
  • 2016-11
  • 268
  • 法学
  • 社会学
  • D0-0
  • 社会学
  • 本科
作者简介
王沪宁,1955年10月6日生于上海,籍贯山东掖县。1977年2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后去上海社会科学院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1978年9月考取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1981年7月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8月晋升为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政治与行政研究所所长、日本研究中心政治部主任、美国研究中心成员,北京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心特邀教授,《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等职,还担任中华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全国自学考试政治管理与行政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委,上海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等社会职务。1988年8月至1991年4月曾任国际政治学会(IPSA)候补理事,曾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十大青年精英,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高教精英。曾获得国际政治学会(IPSA)颁发的POKANSTEIN奖和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1994年9月被授予复旦大学杰出教授。现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政治学的理论研究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概论性的,即一般地分析和研究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介绍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征,如国家、政体、国体、政府、议会、政党、民族、民主、国际关系等,这是政治表面情况的分析和解释;二是原理性的,即要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发生、发展和结束作规律性和本质性的探索,解释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来龙去脉,如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等。王沪宁这个课题和这本《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精)》的目的是在第二个层次上来建立一种体系,试图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的基本体系。
  我们希望写的“原理性”的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人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所做的原理性的分析和论述,而不是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来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可以看出,我们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
目录
推荐序言
序言
协作说明
章 导论:对象和地位
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
第二节 社会政治的基本构造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第二章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节 人是社会存在物
第二节 社会是发展的活的机体
第三节 政治上层建筑建立于经济基础
第三章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节 阶级对抗是一切政治斗争的基础
第二节 阶级产生于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
第三节 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阶级差别
第四节 阶级斗争的中心是政治权力
第五节 阶级斗争构成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六节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阶级消亡的条件
第四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节 社会决定国家
第二节 国家产生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
第三节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第四节 无产阶级国家是新型国家
第五节 国家必然走向消亡
第五章 国家是从社会分化出来的管理机构
节 国家管理权力反作用于社会
第二节 政治统治和社会职能相辅相成
第三节 国家职能分为对内对外两部分
第四节 国家存在相对自主性
第六章 政治权力是阶级统治的权力
节 政治权利源于经济权力
第二节 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第三节 暴力以经济力量为基础
第四节 权威与民主
第七章 国家属性决定政治形式
节 阶级统治需要一定的政治形式
第二节 政治形式的本质取决于国家类型
第三节 政治形式反映一定的民族特性
第四节 政治形式和统治内容是辨证的统一
第八章 政治民主是阶级统治
节 政治民主是阶级统治
第二节 民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第三节 社会民主高于政治民主
第四节 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是共生的
第九章 政治党派划分基于阶级划分
节 政党是阶级斗争严整的表现
第二节 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组织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形式
第四节 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条件
第十章 政治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节 政治与经济相比占首位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作为基本原则
第三节 群众路线是基本的领导方法
第四节 划分党和国家机关的职能
第五节 政策和策略是党和政府的生命
第十一章 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
节 民族在历史中形成
第二节 民族的形成是历史发展成果
第三节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第四节 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不能获得解放
第五节 民族融合是各民族高度发展的结果
第十二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政治意识形态
节 政治文化反映社会存在
第二节 政治文化具有阶级属性
第三节 政治文化兼有现实性和历史继承性
第四节 政治文化发展不一定与社会发展同步
第五节 政治文化要进行灌输
第十三章 社会发展促进政治发展
节 政治发展依照其内在规律
第二节 政治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第三节 政治发展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第四节 政治发展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第五节 政治发展是自觉的政治活动
第十四章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节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
第二节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
第三节 政治革命发展到社会革命
第四节 革命必须具备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第五节 暴力方式与和平方式辨证统一
第六节 不断革命与革命发展阶段相统一
第七节 改良是革命的副产品
第十五章 时代特征决定国际政治总格局
节 现代国际社会是世界体系
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受阶级划分影响
第三节 国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四节 战争与和平是政治的继续
第五节 和平共处是处理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十六章 人类社会必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二节 共和国应是社会共和国
第三节 政治平等升华到社会平等
第四节 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