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5-08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以下为《岩土工程现场监测》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地质出版社
  • 9787116093935
  • 1版
  • 100516
  • 47249229-7
  • 平装
  • 正16开
  • 2015-08
  • 300
  • 200
  • 工学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TU413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本科
内容简介
  由李欣、冷毅飞等编著的《岩土工程现场监测(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地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共分九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岩土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内容以及基本方法和技术发展现状;第二、三章详细介绍了现场监测的基本方法、原则以及主要的监测仪器;第四、五、六、七、八章则分别从基坑监测、滑坡监测、隧道监测、冻土工程地温长期监测、道路地基沉降变形监测五个方面对岩土工程中的常见工程监测进行了讲解;第九章则以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水利工程监测、管道工程监测为例简要介绍了其他常见工程的监测。
  本书可作为地质工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岩土工程监测的对象、内容与分科
    一、岩土工程监测的对象与任务
    二、岩土工程监测的内容
    三、岩土工程监测分科及监测目的
  第二节  常用的监测方法
    一、重要的构筑物和大型建设工程的变形、位移、沉降的监测方法
    二、地质灾害体监测方法
  第三节  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发展及应用状况
    一、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二、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应用状况
    三、岩土工程安全监测发展趋势
第二章  监测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节  岩土工程现场监测分类
    一、按监测工程分类
    二、按监测项目分类
    三、按监测仪器分类
  第二节  监测系统的构成与建立
    一、监测系统的构成
    二、监测系统的建立
  第三节  监测方案设计流程
    一、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方案的设计
    二、监测系统的测点布置
    三、岩土工程安全监测的资料分析与信息反馈
    四、信息化施工
第三章  岩土工程监测仪器
  第一节  基坑工程常用监测仪器
    一、围护体系内力监测仪器设备
    二、深层侧向位移监测(测斜)一一测斜仪
    三、地下水位监测仪器设备
    四、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仪器设备
    五、自动化监测
  第二节  滑坡监测的常用仪器
    一、位移监测仪器
    二、降水量监测仪器
    三、地下水位监测仪器
    四、TDR系统
    五、SRL-16型自动位移计
    六、WLT-1020地下水动态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七、HYJ-3008滑坡诱发因素监测仪
    八、用于滑坡防治的BMS-2型锚索预应力测量系统
    九、步进式变形监测仪器
  第三节  地下工程常用的仪器
    一、全站仪遥测技术
    二、光纤传感监测系统
    三、改进的.INS隧道监测系统
第四章  基坑监测
  第一节  基坑工程施工现场监测内容、方法及原理
    一、观察和描述
    二、围护墙顶沉降监测
    三、围护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四、深层水平位移测量
    五、土体分层沉降监测
    六、基坑回弹监测
    七、土压力监测
    八、孔隙水压力监测
    九、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十、地下水位监测
    十一、邻近建筑物变形监测
    十二、相邻地下管线监测
  第二节  基坑监测方案编制
    一、建筑基坑监测方案编制的依据
    二、建筑基坑监测方案编制的原则
    三、建筑基坑监测内容的设置
    四、选择监测项目应考虑的因素
    五、建筑基坑监测的项目
  第三节  基坑监测系统的布设
    一、监测系统设置原则
    二、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网的布设
    三、监测点的埋设方法
  第四节  监测仪器和设备的选定
    一、监测仪器
    二、各种仪器在不同观测项目中的选定与应用
  第五节  监测频率、报警值
    一、监测监控报警值的确定
    二、监测期限与频率
  第六节  监测报表、监测报告及施工组织流程
    一、监测报表、监测报告
    二、施工组织及流程
第七节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第八节  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方案
    三、监测数据分析
第五章  滑坡地质灾害的监测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的必要性
    一、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形式及危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的必要性
    三、当前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内容
    四、边坡监测
  第二节  滑坡监测的目的、内容
    一、滑坡监测的目的和特点
    二、滑坡工程监测的内容
    三、滑坡监测可以按监测对象和监测手段的不同进行分类
  第三节  滑坡监测方法与仪器
    一、滑坡监测方法
    二、滑坡监测仪器分类
  第四节  滑坡监测方法和手段的优选原则
  第五节  滑坡监测系统
    一、滑坡远程无线监测系统
    二、基于光纤传感的滑坡监测系统
    三、区域性监测预警系统
    四、地面变形监测系统
    五、CPS位移监测系统
    六、锚索应力监测系统
    七、雷达监测系统
  第六节  监测仪器的选定、使用及布置
    一、仪器的选定和使用
    二、仪器的布置和监测
  第七节  滑坡监测的数据处理
    一、数据的曲线拟合
  第八节  滑坡工程监测方案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二、监测项目的选择
    三、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
    四、监测频率与周期
    五、监测实施和监测资料汇总及分析
  第九节  工程实例
    一、官家滑坡
    二、某隧道出口(西口)的滑坡问题
第六章  隧道地下工程监测
  第一节  概述
    一、国内外施工监测技术现状
    二、新传感器技术在地下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第二节  监测的内容及仪器的选定
    一、现场监测项目
    二、围岩压力及位移量测仪器的选定
  第三节  围岩位移量测
    一、内空收敛位移量测
    二、拱顶下沉量量测
    三、围岩内部位移量测
    四、地表下沉量测
  第四节  隧道围岩稳定监测项目的选定及量测数据结果的分析
    一、监测的项目和工作流程
    二、量测数据结果的分析与归纳
  第五节  隧道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围岩稳定判据的建立
    一、隧道稳定性影响因素
    二、围岩稳定判据的建立
  第六节  隧道监测方案设计
    一、监测的目的
    二、隧道监控量测项目
    三、量测部位的确定和测点的选择
    四、测试实施计划
    五、监测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
    六、监控量测工作注意事项
    七、变形管理等级
    八、监测反馈及信息化施工管理一一监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九、监测信息反馈程序
    十、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十一、监控量测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
    十二、紧急情况下的监测应急预案
    十三、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第七节  工程实例
    一、隧道围岩监控的必要性
    二、工程概况
    三、洞内外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四、地表下沉量测
    五、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
    六、量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七、项目管理措施
    八、结语
第七章  冻土工程地温长期监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地温监测工程实例
    一、测试元件的加工与设计
    二、现场埋设和安装调试工作
    三、监测工作
    四、监测工作的技术条件
    五、地温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
第八章  道路地基沉降变形观测
  第一节  沉降板观测法
    一、沉降板观测法应用原理
    二、水准仪的观测精度
    三、沉降板观测法安装、工作步骤
    四、沉降板观测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分层沉降仪观测法
    一、分层沉降仪的应用原理
    二、钢尺沉降仪的观测精度
    三、分层沉降仪的安装、工作步骤
    四、分层沉降仪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位移观测桩观测法
    一、位移观测桩法的工作原理
    二、水准仪的观测精度
    三、位移观测桩法的安装、工作步骤
    四、位移观测桩法所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水管式沉降仪观测法
    一、水管式沉降仪的工作原理
    二、水管式沉降仪的规格
    三、水管式沉降仪测读装置的观测精度
    四、水管式沉降仪的安装、工作步骤
    五、水管式沉降仪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道路横剖面沉降观测系统
    一、沉降变形观测管
    二、二次观测仪
    三、道路横剖面沉降观测仪的安装工作步骤
    四、道路横剖面沉降观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第九章  其他工程监测
  第一节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二、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三、问题探讨
  第二节  水利工程监测
    一、各地水利监测系统现状
    二、水利港口的监测原理
    三、CPRS技术在水利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四、光纤遥测传感技术在水利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节  管道工程监测
    一、监测原则
    二、观测点的安置原则与保护
    三、测量精度控制措施
    四、沉降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