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4-04-3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环境监测(第六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616248
  • 6版
  • 516113
  • 46251713-7
  • 平装
  • 16开
  • 2024-04-30
  • 700
  • 468
  • 环境类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内容简介

本书第五版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次修订保留了《环境监测》(第五版)的基本框架,根据学科发展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修改与补充。

全书共十章,分别为:绪论、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质量监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物理性污染监测、遥感监测、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本书配套大量数字资源,读者可以登录数字资源配套网站拓展学习,还可以登录爱课程网学习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环境监测”和中国大学MOOC“环境监测”。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环境保护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辅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三、监测技术概述
   四、优先控制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第三节 环境标准
   一、中国生态环境标准体系
   二、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关系
   三、水质标准
   四、空气和废气标准
   五、土壤环境质量与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六、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
  思考题和习题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一节 水污染与水质监测
   一、水体与水污染
   二、水质监测指标
   三、水环境监测规范和标准分析方法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制订
   一、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
   二、地下水监测方案制订
   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制订
  第三节 水样采集和保存
   一、水样类型
   二、地表水样采集
   三、地下水样采集
   四、废(污)水样采集
   五、流量测量
   六、水样运输和保存
  第四节 水样预处理
   一、水样的消解
   二、分离与富集
  第五节 物理指标检验
   一、水温
   二、臭和味
   三、色度
   四、浊度
   五、透明度
   六、固体物
   七、矿化度
   八、电导率
  第六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一、汞
   二、镉
   三、铅
   四、铜
   五、锌
   六、铬
   七、铝
   八、砷
   九、其他金属化合物
  第七节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一、酸度和碱度
   二、pH
   三、溶解氧
   四、氰化物
   五、氟化物
   六、含氮化合物
   七、硫化物
   八、含磷化合物
   九、其他非金属无机物
  第八节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一、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
   二、特定有机污染物
  第九节 底质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
   一、底质
   二、活性污泥
  思考题和习题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一节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一、大气、空气及其污染
   二、空气污染源
   三、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四、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五、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表示方法
  第二节 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制订
   一、监测目的
   二、调研及资料收集
   三、监测站(点)的布设
   四、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五、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
  第三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器
   一、直接采样法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三、采样器
   四、采样效率
   五、采样记录
  第四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一、二氧化硫的测定
   二、氮氧化物的测定
   三、一氧化碳的测定
   四、臭氧和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
   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六、甲醛的测定
   七、氟化物的测定
   八、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
   九、总烃及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十、其他污染物的测定
  第五节 颗粒物的测定
   一、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测定
   二、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三、降尘量及其组分的测定
   四、颗粒物中化学组分的测定
  第六节 空气质量指数
   一、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与分级
   二、空气质量分指数的分级依据
   三、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
  第七节 酸沉降监测
   一、湿沉降
   二、干沉降
  第八节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一、采样点布设
   二、采样方法和采样装置
   三、测定方法
  第九节 污染源监测
   一、固定污染源监测
   二、流动污染源监测
  思考题和习题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一节 固体废物概述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二、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
  第二节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样品的采集
   二、样品的制备
   三、样品水分的测定
   四、样品、pH的测定
   五、样品的保存
  第三节 危险特性的监测方法
   一、急性毒性的初筛试验
   二、易燃性的试验方法
   三、腐蚀性的试验方法
   四、反应性的试验方法
   五、遇水反应性的试验方法
   六、浸出毒性试验
  第四节 生活垃圾监测
   一、生活垃圾及其分类
   二、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三、渗滤液分析
   四、渗滤试验
  第五节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毒性试验分类
   二、吸入染毒试验
   三、口服毒性试验
   四、鱼类毒性试验
  思考题和习题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第一节 土壤基本知识
   一、土壤组成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三、土壤背景值
   四、土壤污染
   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二、资料收集
   三、监测项目与监测频率
   四、采样点布设
   五、样品采集
   六、样品保存
   七、监测方法
   八、土壤监测质量控制
   九、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加工与管理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二、土壤样品的加工与管理
  第四节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一、土壤样品分解法
   二、土壤样品提取法
   三、净化和浓缩
  第五节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一、土壤水分
   二、pH
   三、可溶性盐分
   四、金属化合物
   五、有机物
  思考题和习题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一、监测目的、样品采集和监测项目
   二、监测方法
  第二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一、利用植物监测
   二、利用动物监测
   三、利用微生物监测
  第三节 土壤污染生物监测
   一、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二、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
   三、土壤污染的微生物监测
  第四节 生态监测
   一、生态监测的定义
   二、生态监测的类型及内容
   三、生态监测的任务和特点
   四、生态监测方案及技术路线
   五、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六、生态指标监测方法
   七、生态监测技术
  思考题和习题
 第七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
  第一节 噪声与振动污染监测
   一、噪声污染监测
   二、振动污染监测
  第二节 核和电磁辐射监测
   一、基础知识
   二、环境中的放射性和辐射
   三、核辐射与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四、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器
   五、放射性监测
   六、电磁辐射监测
  第三节 光和热污染监测
   一、光污染监测
   二、热污染监测
  思考题和习题
 第八章 遥感监测
  第一节 遥感基础
   一、遥感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二、遥感的原理与应用
  第二节 大气环境遥感监测
   一、大气臭氧
   二、大气颗粒物
   三、大气有害气体
  第三节 水环境遥感监测
   一、水环境的特点
   二、水资源
   三、水污染
  第四节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一、生态环境遥感原理
   二、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应用
   三、土地利用监测
   四、植被遥感监测
  第五节 “3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3S”技术简介
   二、利用“3S”技术开展环境监测
  思考题和习题
 第九章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
  第一节 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一、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二、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三、子站内的仪器装备”技术开展环境监测
   四、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
   五、气象观测
  第二节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一、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二、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布设及装备
   三、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四、水质自动监测仪器
   五、水质监测船
   六、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第三节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一、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二、环境噪声监测点布设
  第四节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一、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二、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
   三、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排放连续监测
  第五节 生态环境监测网
   一、生态环境监测网管理与组成
   二、国家大气环境监测网
   三、国家地表水质量监测网
   四、其他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
   五、污染源监测网
   六、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网
  第六节 环境应急监测
   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定义及流程
   二、应急监测的内容及方案
   三、应急监测报告
   四、应急监测仪器设备
  第七节 快速监测
   一、简易比色法
   二、试剂盒法
   三、气体检测管法
   四、便携式检测仪
  思考题和习题
 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第一节 环境监测管理
   一、主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二、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第二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第三节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证审查认可概述
   一、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
   二、计量认证证审查认可
   三、实验室认可与计量认证证审查认可(验收)的关系及其发展
  第四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
   一、实验用水
   二、试剂与试液
   三、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四、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
  第五节 监测数据的结果表述和统计检验
   一、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二、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
  第六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
   一、名词解释
   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第七节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一、标准分析方法
   二、分析方法标准化
   三、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
  第八节 环境标准物质证样品
   一、基体和基体效应
   二、标准物质证样品定义及其区别
   三、环境标准样品的应用
  第九节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一、质量保证检查单
   二、环境质量图
  思考题和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