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91346
- 1版
- 69564
- 46251750-9
- 平装
- 异16开
- 2010-04-29
- 450
- 283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类、生物类
- 本科
环境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与环境科学交融产生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是人们认识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工具。本书系统论述了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环境领域的重要作用,深入探讨了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与物质循环、微生物与环境污染、微生物与环境净化、微生物与环境工程、微生物与环境监测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生物专业、环境监测专业、给水排水专业等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前辅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
第二节 环境科学与环境微生物学
一、环境与环境科学
二、环境微生物学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节 微生物化学进化
一、Oparin-Haldane生命起源假说
二、生命起源假说的实验证据
第二节 微生物细胞进化
一、细胞起源
二、细胞进化
第三节 微生物细胞器进化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
二、鞭毛和纤毛
三、细胞核
第四节 微生物生理进化
一、产能机制的发展
二、光合作用的发展
三、营养机制的发展
第五节 微生物进化的遗传基础
一、遗传、变异与选择
二、物种进化
三、代谢途径进化
第六节 大地女神假说
一、假说与证据
二、微生物的贡献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非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 病毒
一、病毒特征
二、烈性噬菌体
三、温和噬菌体
第二节 亚病毒
一、类病毒
二、拟病毒
三、朊病毒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二、细菌的细胞构造
三、细菌的繁殖与培养特征
第二节 放线菌
一、放线菌的形态和构造
二、放线菌的繁殖与培养特征
三、放线菌的代表属
第三节 蓝细菌
一、蓝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二、蓝细菌的生理与生态特性
第四节 古生菌
一、古生菌的特性
二、古生菌的类型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真菌
一、真菌的细胞构造
二、真菌的菌体形态
三、真菌的繁殖方式
四、真菌的菌落特征
五、真菌的分类和代表属
第二节 藻类
一、藻类的形态和构造
二、藻类的生理特征
三、藻类的分类和代表属
第三节 原生动物
一、原生动物的形态和构造
二、原生动物的营养与繁殖
三、原生动物的分类和代表属
第四节 微型后生动物
一、轮虫
二、线虫
三、体虫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
一、微生物的营养需要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三、微生物的养分吸收
四、微生物的培养基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
一、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二、微生物的物质代谢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调控
一、酶活性调节
二、酶合成调节
三、酶合成调节机制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第一节 微生物测定
一、总菌数测定
二、活菌数测定
三、生物量测定
第二节 微生物生长
一、分批培养
二、连续培养
三、有氧培养
四、无氧培养
第三节 微生物遗传
一、DNA与基因
二、DNA合成(复制)
三、RNA合成(转录)
四、蛋白质合成(翻译)
第四节 微生物变异
一、非遗传型变异
二、遗传型变异
三、微生物基因重组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第一节 非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
二、温度
三、酸碱度(pH)
四、水的可给性
五、氧气
第二节 种群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一、阿利规律
二、正相互作用
三、负相互作用
第三节 种群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一、中立
二、协作
三、共生
四、寄生
五、拮抗
第四节 微生物群落的形成与发展
一、群落的形成与演替
二、群落的结构与稳定性
三、群落演替的致因
第五节 微生物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第一节 碳素循环
一、概述
二、有机物分解的一般途径
三、纤维素分解
四、半纤维素分解
五、淀粉分解
六、木质素分解
第二节 氮素循环
一、概述
二、生物固氮作用
三、氨的同化与矿化作用
四、硝化作用
五、硝酸盐还原作用
六、厌氧氨氧化作用
第三节 硫素循环
一、概述
二、硫的同化
三、脱硫作用
四、硫化作用
五、硫酸盐还原作用
第四节 磷素循环
一、概述
二、磷酸盐同化
三、有机磷分解
四、无机磷溶解
五、磷酸盐还原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
第一节 微生物传播与危害
一、空气微生物污染
二、水体微生物污染
三、土壤微生物污染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
一、水体富营养化概念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学特征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四、水体富营养化的测定与评价
五、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产物污染
一、生物毒素
二、气味代谢产物
三、酸性矿水
四、甲基化重金属
第四节 微生物污染风险评价
一、风险与风险评价概念
二、病原微生物污染风险评价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微生物与环境净化
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转化
一、环境微生物的降解潜力
二、高效工程菌的构建开发
三、可生物降解性的测试评定
四、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第二节 污染环境的自净作用
一、污染水体的自净作用
二、污染土壤的自净作用
第三节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一、生物修复的利弊分析
二、生物修复的微生物原理
三、生物修复的技术要旨
四、生物修复的工艺类型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微生物与环境工程
第一节 废水生物处理
一、废水生物处理类型
二、废水好氧生物处理
三、废水厌氧生物处理
四、废水生物脱氮
五、废水生物除磷
第二节 废气生物处理
一、生物除臭原理
二、生物除臭技术
第三节 废物生物处理
一、高温堆肥原理
二、高温堆肥技术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第一节 水体质量的微生物学检测
一、有机物污染指示菌及其检测
二、粪便污染指示菌及其检测
第二节 空气质量的微生物学检测
一、空气细菌检测方法
二、空气细菌总数指标
第三节 化学污染物的微生物学检测
一、污染物毒性的细菌学检测
二、污染物致突变性的细菌学检测
第四节 目标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一、PCR-DGGE技术
二、BIOLOG技术
三、FISH技术
四、基因芯片技术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