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食疗(中医特色)(第2版)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78.00定价
作者: 于睿,姚新
出版时间:2017-06-2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243551
- 2
- 67022
- 48215786-4
- 平装
- 16开
- 2017-06-22
- 605
- 336
- 医学
- 基础医学
- R247.1
- 护理
- 本科
目录
上篇 中医养生
第一章 中医养生概述
第一节 养生的概念及特点
一、中医养生的概念
二、中医养生的特点
第二节 养生的历史变革
一、起源——上古时期
二、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三、形成——秦汉时期
四、充实——晋隋唐时期
五、发展——宋金元时期
六、鼎盛——明清时期
七、弘扬——近现代时期
第二章 中医养生观念及基本原则
第一节 养生观念
一、生命观
二、寿天观
三、健康观
四、预防观
五、和谐观
六、权衡观
第二节 养生基本原则
一、重视正气
二、天入相应
三、形神并养
四、辨因施养
五、动静调养
六、综合调养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对健康的认识
一、形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道德健康
四、社会适应性健康
第四节 中医养生学对疾病的认识
一、疾病是阴阳动态平街的失调
二、疾病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疾病可知可防,防重干治
第三章 常用中医养生方法
第一节 情志养生
一、情志与健康
二、情志养生的方法
第二节 起居养生
一、起居与健康
二、起居养生的方法
第三节 饮食养生
一、饮食与健康
二、饮食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 运动养生
一、运动与健康
二、运动养生的方法
三、运动养生的原则
第五节 传统养生技术
一、灸法养生
二、推拿养生
三、刮痧养生
四、拔罐养生
五、整脊养生
六、敷贴养生
第六节 其他养生技术
一、娱乐养生
二、房事养生
三、沐浴养生
第四章 辨因施养
第一节 因人养生
一、不同年龄的养生
二、不同性别养生
三、不同职业的养生
第二节 因时养生
一、季节与养生的关系
二、四时养生
第三节 因地养生
一、地域环境与养生
二、居住环境与养生
三、气候环境与养生
第五章 体质养生
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一、中医体质的概念
二、中医体质学发展史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因素及生理特点
一、体质的形成因素
二、体质的生理特点
第三节 体质分型及特征
一、平和体质
二、气虚体质
三、阳虚体质
四、血虚体质
五、阴虚体质
六、痰湿体质
七、湿热体质
八、气郁体质
九、血瘀体质
十、特禀体质(过敏体质)
第四节 不同体质的养生
一、平和体质的养生
二、气虚体质的调养
三、阳虚体质的调养
四、血虚体质的调养
五、阴虚体质的调养
六、痰湿体质的调养
七、湿热体质的调养
八、气郁体质的调养
九、血瘀体质的调养
十、特禀体质(过敏体质)的调养
下篇 中医食疗
索引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医养生概述
第一节 养生的概念及特点
一、中医养生的概念
二、中医养生的特点
第二节 养生的历史变革
一、起源——上古时期
二、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三、形成——秦汉时期
四、充实——晋隋唐时期
五、发展——宋金元时期
六、鼎盛——明清时期
七、弘扬——近现代时期
第二章 中医养生观念及基本原则
第一节 养生观念
一、生命观
二、寿天观
三、健康观
四、预防观
五、和谐观
六、权衡观
第二节 养生基本原则
一、重视正气
二、天入相应
三、形神并养
四、辨因施养
五、动静调养
六、综合调养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对健康的认识
一、形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道德健康
四、社会适应性健康
第四节 中医养生学对疾病的认识
一、疾病是阴阳动态平街的失调
二、疾病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疾病可知可防,防重干治
第三章 常用中医养生方法
第一节 情志养生
一、情志与健康
二、情志养生的方法
第二节 起居养生
一、起居与健康
二、起居养生的方法
第三节 饮食养生
一、饮食与健康
二、饮食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 运动养生
一、运动与健康
二、运动养生的方法
三、运动养生的原则
第五节 传统养生技术
一、灸法养生
二、推拿养生
三、刮痧养生
四、拔罐养生
五、整脊养生
六、敷贴养生
第六节 其他养生技术
一、娱乐养生
二、房事养生
三、沐浴养生
第四章 辨因施养
第一节 因人养生
一、不同年龄的养生
二、不同性别养生
三、不同职业的养生
第二节 因时养生
一、季节与养生的关系
二、四时养生
第三节 因地养生
一、地域环境与养生
二、居住环境与养生
三、气候环境与养生
第五章 体质养生
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一、中医体质的概念
二、中医体质学发展史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因素及生理特点
一、体质的形成因素
二、体质的生理特点
第三节 体质分型及特征
一、平和体质
二、气虚体质
三、阳虚体质
四、血虚体质
五、阴虚体质
六、痰湿体质
七、湿热体质
八、气郁体质
九、血瘀体质
十、特禀体质(过敏体质)
第四节 不同体质的养生
一、平和体质的养生
二、气虚体质的调养
三、阳虚体质的调养
四、血虚体质的调养
五、阴虚体质的调养
六、痰湿体质的调养
七、湿热体质的调养
八、气郁体质的调养
九、血瘀体质的调养
十、特禀体质(过敏体质)的调养
下篇 中医食疗
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