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11-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工程力学(2)(第2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307276
  • 2版
  • 65821
  • 46252366-3
  • 平装
  • 异16开
  • 2011-01
  • 300
  • 384
  • 工学
  • 力学
  • TB12
  • 机械、土木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制订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编写的,全书内容分为《工程力学(1)》和《工程力学(2)》两册。

《工程力学(2)》为材料力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与专题部分。基础部分包括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强度、弯曲刚度、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受力与变形等共9章;专题部分包括压杆的平衡稳定性与压杆设计、能量法、简单静不定问题、动载荷与疲劳强度概述等共4章。

全书在保持第1版特色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一般院校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同时反映基础力学课程教学第一线最新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基础部分
  第1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
    1-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1-2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1-2 关于材料的基本假设
    1-2-1 均匀连续性假设
    1-2-2 各向同性假设
    1-2-3 小变形假设
   §1-3 弹性杆件的外力与内力
    1-3-1 外力
    1-3-2 内力
    1-3-3 内力主矢、内力主矩与内力分量
    1-3-4 截面法
    1-3-5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4 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征
   §1-5 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
    1-5-1 正应力与切应力
    1-5-2 应力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1-6 正应变与切应变
   §1-7 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1-8 结论与讨论
    1-8-1 关于理论力学模型与材料力学模型
    1-8-2 关于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
    1-8-3 关于理论力学中的某些概念与原理在材料力学中的可用性与限制性
   习题
  第2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工程中的轴向拉伸与压缩问题
   §2-2 轴力与轴力图
   §2-3 杆件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应力
    2-3-1 横截面上的应力
    2-3-2 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2-4 拉(压)杆的变形分析
    2-4-1 绝对变形·弹性模量
    2-4-2 相对变形·正应变
    2-4-3 横向变形与泊松比
   §2-5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应力与变形算例
   §2-6 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2-6-1 失效的概念
    2-6-2 拉伸和压缩杆件的强度条件
    2-6-3 三类强度计算问题
    2-6-4 强度计算过程
    2-6-5 强度计算举例
   §2-7 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2-7-1 标准试样
    2-7-2 韧性材料与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2-7-3 韧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2-8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2-8-1 弹性区域内的应力-应变关系
    2-8-2 屈服与屈服强度
    2-8-3 强度极限
    2-8-4 局部变形与颈缩现象
    2-8-5 表征材料韧性的指标———延伸率与截面收缩率
    2-8-6 许用应力与安全因数
   §2-9 结论与讨论
    2-9-1 本章的主要结论
    2-9-2 关于轴向拉伸(压缩)应力和变形公式的应用条件
    2-9-3 关于加力点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
    2-9-4 关于应力集中的概念
    2-9-5 失效原因的初步分析
   习题
  第3章 扭转
   §3-1 圆轴承受的外加力偶矩与所传递功率的关系
   §3-2 扭矩与扭矩图
   §3-3 切应力互等定理
   §3-4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3-4-1 平面假设
    3-4-2 变形协调方程
    3-4-3 物性关系———剪切胡克定律
    3-4-4 静力学方程
    3-4-5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表达式
   §3-5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
   §3-6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及刚度条件
   §3-7 连接件的工程假定计算
    3-7-1 剪切假定计算
    3-7-2 挤压假定计算
   §3-8 结论与讨论
    3-8-1 圆轴扭转强度与刚度计算
    3-8-2 矩形截面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习题
  第4章 弯曲内力
   §4-1 弯曲问题的力学模型与工程实例
    4-1-1 工程中承受弯曲的杆件及其力学模型
    4-1-2 对称弯曲与平面弯曲概念
   §4-2 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4-2-1 截面法确定梁的剪力与弯矩
    4-2-2 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则
    4-2-3 应用举例———确定梁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4-3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4-3-1 控制面
    4-3-2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的建立
   §4-4 剪力图与弯矩图
   §4-5 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
    4-5-1 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
    4-5-2 平衡微分方程在绘制剪力图、弯矩图中的应用
   §4-6 刚架的内力
   §4-7 结论与讨论
    4-7-1 力系简化在确定控制面上剪力和弯矩时的应用
    4-7-2 平衡微分方程的灵活应用
   习题
  第5章 弯曲强度
   §5-1 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5-1-1 静矩、形心及其相互关系
    5-1-2 惯性矩、极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
    5-1-3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移轴定理
    5-1-4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转轴定理
    5-1-5 主轴与形心主轴、主惯性矩与形心主惯性矩的概念
    5-1-6 组合图形的形心主轴与形心主惯性矩
   §5-2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5-2-1 纯弯曲与横力弯曲的概念
    5-2-2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5-3 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与推广
    5-3-1 计算梁的弯曲正应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5-3-2 纯弯曲正应力可以推广到横力弯曲
    5-3-3 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不等的情形
   §5-4 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应用举例
   *§5-5 薄壁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计算公式与推广
    5-5-1 薄壁截面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5-5-2 实心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公式
    5-5-3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中心
   §5-6 梁的强度计算
    5-6-1 弯曲强度问题概述
    5-6-2 梁的强度条件
    5-6-3 梁的强度算例
   §5-7 结论与讨论
    5-7-1 实心截面细长梁弯曲切应力与弯曲正应力的量级比较
    5-7-2 提高构件强度的途径
   习题
  第6章 弯曲刚度
   §6-1 弯曲变形与位移的基本概念
    6-1-1 梁弯曲后的挠度曲线
    6-1-2 梁的挠度与转角
    6-1-3 梁的位移分析的工程意义
   §6-2 积分法计算梁的变形
    6-2-1 小挠度微分方程
    6-2-2 积分常数的确定
   §6-3 工程中计算梁位移的叠加法
   §6-4 梁的刚度条件
    6-4-1 弯曲刚度条件
    6-4-2 刚度计算举例
   §6-5 结论与讨论
    6-5-1 关于变形和位移的相依关系
    6-5-2 关于梁的连续光滑曲线
    6-5-3 提高刚度的途径
   习题
  第7章 应力状态分析
   §7-1 一点处的应力状态概述
    7-1-1 为什么要引入一点处的应力状态的概念
    7-1-2 描述一点处的应力状态的基本方法
   §7-2 平面应力状态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
    7-2-1 方向角与应力分量的正负号约定
    7-2-2 应力状态分析的基本方法———微元的局部平衡
    7-2-3 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
   §7-3 主应力、主方向与面内最大切应力
    7-3-1 主平面、主应力与主方向
    7-3-2 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7-3-3 用主应力表示的应力状态
    7-3-4 面内最大切应力与一点处的最大切应力
   §7-4 分析应力状态的应力圆方法
    7-4-1 应力圆方程
    7-4-2 应力圆的画法
    7-4-3 应力圆的应用
   §7-5 三向应力状态的特例分析
    7-5-1 三组特殊的方向面
    7-5-2 三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圆
   §7-6 一般应力状态下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7-6-1 广义胡克定律
    7-6-2 各向同性材料各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7-7 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7-7-1 总应变能密度
    7-7-2 体积改变能密度与畸变能密度
   §7-8 结论与讨论
    7-8-1 关于应力状态的几点重要结论
    7-8-2 平衡方法是分析应力状态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7-8-3 怎样将应力圆作为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求解复杂的应力状态问题
    7-8-4 关于应力状态的不同的表示方法
   习题
  第8章 强度理论
   §8-1 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8-2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8-2-1 断裂失效的三种类型
    8-2-2 第一强度理论
    8-2-3 第二强度理论
   §8-3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8-3-1 第三强度理论
    8-3-2 第四强度理论
   §8-4 强度理论的应用
   §8-5 结论与讨论
    8-5-1 关于强度失效的两点说明
    8-5-2 关于强度理论的应用
    *8-5-3 关于安全因数的确定
   习题
  第9章 组合受力与变形
   §9-1 斜弯曲
    9-1-1 斜弯曲正应力
    9-1-2 中性轴的概念与中性轴的位置
    9-1-3 最大正应力与强度条件
   §9-2 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强度计算
   §9-3 圆轴承受弯曲与扭转共同作用时的强度计算
   §9-4 结论与讨论
    9-4-1 加载方向与加载范围
    9-4-2 关于坐标系与正负号的确定
    9-4-3 关于强度计算的全过程
   习题
 专题部分
  第10章 压杆的平衡稳定性与压杆设计
   §10-1 弹性体平衡状态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0-1-1 弹性稳定性的静力学判别准则
    10-1-2 弹性压杆的平衡状态及分叉屈曲
    10-1-3 细长压杆临界点平衡的稳定性
   §10-2 确定临界载荷的平衡方法
    10-2-1 两端铰支的压杆
    10-2-2 其他刚性支承的压杆
   §10-3 长细比与压杆分类
    10-3-1 压杆的长细比
    10-3-2 三类不同的压杆
    10-3-3 三类压杆的临界应力公式
    10-3-4 临界应力总图与、值的确定
   *§10-4 弹性屈曲的试验验证
    10-4-1 试样
    10-4-2 加载与位移测量装置
    10-4-3 试验结果与非线性理论结果的比较
   §10-5 压杆稳定性设计的安全因数法
    10-5-1 稳定性设计内容
    10-5-2 安全因数法与稳定性安全条件
    10-5-3 稳定性设计过程
   §10-6 结论与讨论
    10-6-1 稳定性问题的特点
    10-6-2 要重视压杆稳定性分析与稳定性设计
    10-6-3 要正确应用欧拉公式
    10-6-4 提高压杆承载能力的途径
   习题
  第11章 能量法
   §11-1 基本概念
    11-1-1 作用在弹性杆件上的力所作的常力功和变力功
    11-1-2 杆件的弹性应变能
   *§11-2 互等定理
    11-2-1 功的互等定理
    11-2-2 位移互等定理
   §11-3 虚位移原理与内力虚功
    11-3-1 虚位移原理
    11-3-2 各种受力形式下的内力虚功
   §11-4 莫尔方法
   §11-5 计算直杆莫尔积分的图乘法
   §11-6 结论与讨论
    11-6-1 关于单位力的讨论
    11-6-2 应用图乘法时弯矩图的另一种画法
   习题
  第12章 简单静不定问题
   §12-1 静不定问题的概念与方法
    12-1-1 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
    12-1-2 多余约束的概念与静不定次数
    12-1-3 求解静不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12-2 简单静不定问题
    12-2-1 拉压静不定问题
    12-2-2 扭转静不定问题
    12-2-3 简单的静不定梁
   §12-3 力法与正则方程
    12-3-1 几种不同的静不定系统
    12-3-2 静定基本系统、相当系统
    12-3-3 正则方程
   §12-4 对称性与反对称性在求解静不定问题中的应用
    12-4-1 对称结构的对称变形
    12-4-2 对称结构的反对称变形
    12-4-3 对称结构的一般变形及其简化
   §12-5 空间静不定结构的特殊情形
   §12-6 结论与讨论
    12-6-1 应用力法解静不定问题的步骤
    12-6-2 关于静定基本系统的不同选择
    12-6-3 静不定系统的位移计算
    12-6-4 关于力偶对称性的判断方法
   习题
  第13章 动载荷与疲劳强度概述
   §13-1 等加速度直线运动构件的动应力分析
    13-1-1 动应力分析
    13-1-2 动荷因数
   §13-2 旋转构件的受力分析与动应力计算
   §13-3 弹性杆件上的冲击载荷与冲击应力计算
    13-3-1 基本假设
    13-3-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3-3-3 动荷因数
   §13-4 疲劳强度概述
    13-4-1 交变应力的名词和术语
    13-4-2 疲劳失效特征
   §13-5 疲劳极限与应力-寿命曲线
   §13-6 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
    13-6-1 应力集中的影响———有效应力集中因数
    13-6-2 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因数
    13-6-3 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表面质量因数
   §13-7 基于无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设计方法
    13-7-1 构件寿命的概念
    13-7-2 无限寿命设计方法———安全因数法
    13-7-3 等幅对称应力循环下的工作安全因数
    13-7-4 等幅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估算
   §13-8 基于累积损伤概念的有限寿命估算
    13-8-1 基本概念
    13-8-2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迈因纳准则
    13-8-3 周期性变幅交变应力时的疲劳寿命估算
   §13-9 结论与讨论
    13-9-1 不同情形下动荷因数具有不同的形式
    13-9-2 运动物体突然制动或突然刹车时的动载荷与动应力
    13-9-3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途径
   习题
 习题答案
 索引
 参考文献
 附录 型钢规格表
 主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