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学出版社
- 9787562115540
- 2版
- 61418
- 42214786-8
- 平装
- 16开
- 2006
- 144
- 艺术学
- 设计学
- J51
- 艺术设计
内容简介
本书从属于《新世纪版·设计家丛书》系列。丛书邀请的撰写人是多所高校身处设计教学第一线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丛书的编审委员会委员都是国内有威望的资深教育家和设计教育家。本书可供我国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和年轻设计师使用,也可作为图形创意爱好者的参考书籍。
目录
第一章 图形概述
第一节 图形定义
第二节 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
第三节 图形价值及设计的意义
一 图形语言的传达优势
二 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节 现代图形设计观念
第二章 图形创意
第一节 创意释义
筇二节 创新理论与创意
创新理论与创意
二 创新的思维特征
三 创新的思维基础
四 新的思维方式
五 创新的原则
六 创意与分析抉择
七 创意的基本程序
第三章 创意与策略
一 面对不同的信息受众应有不同的策略
二 对不同的信息类别应采用不同的策略
三 对不同的时代社会环境应采用不同的策略
四 面对不同的传播竞争应采用不同的策略
五 运用不同的媒体材料也应有不同的设计策略
六 时机也是我们设计创意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失时机就是种策略
七 不同的土题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表现策略
八 对运用干不同场所的信息沿计应有不同的策略
第四章 理念与叙述方式的创新 概念解构异位思考
第五章 图形语言的创造——图形语言与图形表达形式的设计
一 解构与设计元素的发班
二 以内涵同构为基础的探寻
三 形的发现与创造
第六章 表现形式的创造——图与形的组织
第一节 图说——开式结构的组织与创造
一 制造极端获求新异和个性
二 制造冲突和矛盾获求引人深思的新异形式
第二节 形说——形的综台与表现形式创造
一 综合与创造
二 综合的前提——同构
三 形态同构的探
四 综合图形的组形方式及其效应
第三节 形说——变形与创造
一 拟仿之变
二 变异与创意
三 附体变化
四 渐变延异
五 异态变化处理
六 随“臆”变
第七章 制作中的创意发掘
第一节 图稿制作与创意
第二节 媒介工艺空间与创意
第八章 图形创意的学习及训练
第一节 图形创意教程
第二节 造型基础课与图形创意课的衔接
一 创意表现与素描的衔接
二 色彩课与图开,设计和创意的衔接
三 构成基础(平面构成课与色彩构成课)与图形创意课的衔接
后记
第一节 图形定义
第二节 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
第三节 图形价值及设计的意义
一 图形语言的传达优势
二 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节 现代图形设计观念
第二章 图形创意
第一节 创意释义
筇二节 创新理论与创意
创新理论与创意
二 创新的思维特征
三 创新的思维基础
四 新的思维方式
五 创新的原则
六 创意与分析抉择
七 创意的基本程序
第三章 创意与策略
一 面对不同的信息受众应有不同的策略
二 对不同的信息类别应采用不同的策略
三 对不同的时代社会环境应采用不同的策略
四 面对不同的传播竞争应采用不同的策略
五 运用不同的媒体材料也应有不同的设计策略
六 时机也是我们设计创意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失时机就是种策略
七 不同的土题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表现策略
八 对运用干不同场所的信息沿计应有不同的策略
第四章 理念与叙述方式的创新 概念解构异位思考
第五章 图形语言的创造——图形语言与图形表达形式的设计
一 解构与设计元素的发班
二 以内涵同构为基础的探寻
三 形的发现与创造
第六章 表现形式的创造——图与形的组织
第一节 图说——开式结构的组织与创造
一 制造极端获求新异和个性
二 制造冲突和矛盾获求引人深思的新异形式
第二节 形说——形的综台与表现形式创造
一 综合与创造
二 综合的前提——同构
三 形态同构的探
四 综合图形的组形方式及其效应
第三节 形说——变形与创造
一 拟仿之变
二 变异与创意
三 附体变化
四 渐变延异
五 异态变化处理
六 随“臆”变
第七章 制作中的创意发掘
第一节 图稿制作与创意
第二节 媒介工艺空间与创意
第八章 图形创意的学习及训练
第一节 图形创意教程
第二节 造型基础课与图形创意课的衔接
一 创意表现与素描的衔接
二 色彩课与图开,设计和创意的衔接
三 构成基础(平面构成课与色彩构成课)与图形创意课的衔接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