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以文学剽窃的认定为中心的考察
¥35.00定价
作者: 刘汉波
出版时间:2014-0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16143100
- 59956
- 2014-06
- D913.04
内容简介
刘汉波编著的《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以文学剽窃的认定为中心的考察》在文学与法律的交叉视阈中,以大量的案例分析为基础,从文学剽窃的认定角度切入,试图对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做出研究,探索调整完善这种文学观念的可能路径。本书不拘囿于法学界对剽窃认定方法和标准的探讨,在文学观念层面对文学剽窃的认定方法进行“批判武器的批判”,展示了文学与法律跨学科研究的一种进路,为文学法律学和法律文艺学的建构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目录
序
导论
一 从道德谴责到法律规制
二 观念的调整与学科的渗透
三 经验研究的进路与个案选择的标准
第一章 剽窃认定的司法实践及其实体化文学观
一 剽窃的界定与新时期的文学抄袭纠纷
(一)剽窃、复制与合理使用的边界
(二)文学剽窃与学术剽窃的区别
(三)新时期的文学抄袭纠纷及其特点
二 美国的侵权认定法及其对中国著作权司法实践的渗透
(一)美国的“两步法”与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二)西方的侵权认定方法在中国的运用及其问题
三 部分比较法的局限与实体化文学观的制约
(一)部分比较法的两大局限
(二)“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的误读与实体化
文学观的影响
第二章 实体化文学观影响下的著作权司法实践
一 实体论思维:实体化文学观的哲学根据
(一)本体论阶段的实体概念
(二)认识论阶段的实体概念
(三)实体论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 实体化文学观的基本内涵
(一)文学本质实体化
(二)文学作品孤立化
(三)文学意义现成化
三 实体化文学观影响下著作权司法实践的三重混淆
(一)将有机的文学作品与无机的元素组合相混淆
(二)将文学世界与文学媒介相混淆
(三)将意义的生成与现成的意义相混淆
第三章 从文学抄袭之争看原创性文学观与渐创性文学观的冲突
一 抄袭与巧合之争:以《两情若是久长时》案为例
二 借鉴与抄袭之争:以《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案为例
三 合理引用与非法抄袭之争:以《我是太阳》案为例
四 模仿、抄袭与独创之争:以《马桥词典》案为例
五 文学抄袭之争的实质在于原创性文学观与渐创性文学观的冲突
第四章 创造性概念的演变及原创性文学观对著作权法的渗透
一 艺术:从模仿到创造性模仿再到独创
(一)古希腊:艺术即模仿
(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即创造性模仿
(三)近代:艺术即独创
二 创造性概念内涵的演变
(一)由神到人:创造性概念的第一次转变
(二)从精英到大众:创造性概念的第二次转变
(三)从主体到交互主体:创造性概念的第三次转变
三 原创性文学观对著作权法的渗透
第五章 原创性文学观影响下的著作权理论和司法实践
一 原创性文学观影响下的著作权理论及其局限
(一)模糊的独创性概念
(二)笼统的实质性相似
二 原创性文学观影响下的著作权司法实践及其尴尬
(一)如何面对“创造性添加”?——著作权司法实践的第一重尴尬
(二)如何面对“创造性复制”?——著作权司法实践的第二重尴尬
(三)如何面对核心相似?——著作权司法实践的第三重尴尬
三 后现代文学理论与艺术实践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一)后现代作者理论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二)后现代文本理论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三)后现代艺术实践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第六章 文学观念的调整与著作权司法实践的新景观(一)
一 实体化文学观向活动论文学观的调整
(一)实体化文学观调整为活动论文学观的必要性
(二)活动论文学观的形成及其优越性
二 活动论文学观对著作权司法实践的启示
(一)在整体中把握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二)在语境中把握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三)在阐释中把握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第七章 文学观念的调整与著作权司法实践的新景观(二)
一 原创性文学观向渐创性文学观的调整
(一)渐创性文学观的优越性
(二)相对的创造与穿越标准的提出
二 渐创性文学观对著作权司法实践的启示
(一)看涉案文本是否存在互文现象
(二)看后续作品是否形成新的作品
(三)看借用部分是否属于合理引用
结语 走向文学法律学
附录一 文学法律学研究述评与理论建构
附录二 文学与法律的跨学科研究宜多向拓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论
一 从道德谴责到法律规制
二 观念的调整与学科的渗透
三 经验研究的进路与个案选择的标准
第一章 剽窃认定的司法实践及其实体化文学观
一 剽窃的界定与新时期的文学抄袭纠纷
(一)剽窃、复制与合理使用的边界
(二)文学剽窃与学术剽窃的区别
(三)新时期的文学抄袭纠纷及其特点
二 美国的侵权认定法及其对中国著作权司法实践的渗透
(一)美国的“两步法”与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二)西方的侵权认定方法在中国的运用及其问题
三 部分比较法的局限与实体化文学观的制约
(一)部分比较法的两大局限
(二)“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的误读与实体化
文学观的影响
第二章 实体化文学观影响下的著作权司法实践
一 实体论思维:实体化文学观的哲学根据
(一)本体论阶段的实体概念
(二)认识论阶段的实体概念
(三)实体论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 实体化文学观的基本内涵
(一)文学本质实体化
(二)文学作品孤立化
(三)文学意义现成化
三 实体化文学观影响下著作权司法实践的三重混淆
(一)将有机的文学作品与无机的元素组合相混淆
(二)将文学世界与文学媒介相混淆
(三)将意义的生成与现成的意义相混淆
第三章 从文学抄袭之争看原创性文学观与渐创性文学观的冲突
一 抄袭与巧合之争:以《两情若是久长时》案为例
二 借鉴与抄袭之争:以《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案为例
三 合理引用与非法抄袭之争:以《我是太阳》案为例
四 模仿、抄袭与独创之争:以《马桥词典》案为例
五 文学抄袭之争的实质在于原创性文学观与渐创性文学观的冲突
第四章 创造性概念的演变及原创性文学观对著作权法的渗透
一 艺术:从模仿到创造性模仿再到独创
(一)古希腊:艺术即模仿
(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即创造性模仿
(三)近代:艺术即独创
二 创造性概念内涵的演变
(一)由神到人:创造性概念的第一次转变
(二)从精英到大众:创造性概念的第二次转变
(三)从主体到交互主体:创造性概念的第三次转变
三 原创性文学观对著作权法的渗透
第五章 原创性文学观影响下的著作权理论和司法实践
一 原创性文学观影响下的著作权理论及其局限
(一)模糊的独创性概念
(二)笼统的实质性相似
二 原创性文学观影响下的著作权司法实践及其尴尬
(一)如何面对“创造性添加”?——著作权司法实践的第一重尴尬
(二)如何面对“创造性复制”?——著作权司法实践的第二重尴尬
(三)如何面对核心相似?——著作权司法实践的第三重尴尬
三 后现代文学理论与艺术实践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一)后现代作者理论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二)后现代文本理论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三)后现代艺术实践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第六章 文学观念的调整与著作权司法实践的新景观(一)
一 实体化文学观向活动论文学观的调整
(一)实体化文学观调整为活动论文学观的必要性
(二)活动论文学观的形成及其优越性
二 活动论文学观对著作权司法实践的启示
(一)在整体中把握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二)在语境中把握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三)在阐释中把握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第七章 文学观念的调整与著作权司法实践的新景观(二)
一 原创性文学观向渐创性文学观的调整
(一)渐创性文学观的优越性
(二)相对的创造与穿越标准的提出
二 渐创性文学观对著作权司法实践的启示
(一)看涉案文本是否存在互文现象
(二)看后续作品是否形成新的作品
(三)看借用部分是否属于合理引用
结语 走向文学法律学
附录一 文学法律学研究述评与理论建构
附录二 文学与法律的跨学科研究宜多向拓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