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16142882
- 68099
- 2014-05
- I1206.7
内容简介
钱钟书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其隐喻理论也自成体系。郭振伟编著的这本《钱钟书隐喻理论研究》将钱钟书隐喻思想置于认知语言学背景之下,从认知视角对其进行梳理和考察,挖掘他对隐喻认知本质的认识以及隐喻工作机制、隐喻理解等方面的创辟见解。全书从隐喻本质论、隐喻功能论、相似性辨证观、远近取譬、隐喻两柄多边和主观性等方面对钱钟书隐喻理论体系进行解读,首次探讨了体系内各部分思想间的联系与贯通,解释了其隐喻理论与创作如何实现相互阐释验证、通观圆览,凸显了理论的认知语言学价值,借此重新评价钱钟书在我国语言学、修辞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为中国隐喻理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 研究焦点
四 研究目标
五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研究现状
引言
一 国外隐喻认知研究概况
二 我国隐喻认知研究现状
三 我国隐喻语料库研究现状与展望
四 钱钟书隐喻研究现状
结语
第二章 隐喻本质论
引言
一 西方各流派对隐喻的定义
二 中国传统修辞学对隐喻本质的认识
三 钱钟书论隐喻的本质
结语
第三章 隐喻功能论
引言
一 中外学者论隐喻的修辞功能
二 隐喻的认知功能
三 钱钟书论隐喻的认知功能
四 钱钟书对说理性隐喻与文学性隐喻的区分
五 隐喻认知功能理论对其创作的指导
结语
第四章 隐喻相似性辩证观
引言
一 关于隐喻相似性的传统认识
二 钱钟书论隐喻的相似性
三 钱钟书创造隐喻相似性的指导原则
四 联想和类比——钱钟书创造相似性的主要方法
结语
第五章 近取譬与远取譬
引言
一 近取譬理论
二 论远取譬
三 钱钟书“以空喻时”隐喻理论与实践
结语
第六章 隐喻的两柄多边与移柄易边
引言
一 “喻之两柄”理论
二 喻之多边理论
三 隐喻创作中的移柄易边
四 钱钟书对“两柄多边”隐喻的分类
五 两柄多边理论的语言学意义
结语
第七章 论特殊隐喻现象
引言
一 移情
二 通感
三 曲喻
四 博喻
结语
第八章 钱钟书隐喻的主观性
引言
一 钱钟书隐喻的视角、情感和认识
二 隐喻相似性联想的主观性
三 隐喻认知模型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结语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 研究焦点
四 研究目标
五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研究现状
引言
一 国外隐喻认知研究概况
二 我国隐喻认知研究现状
三 我国隐喻语料库研究现状与展望
四 钱钟书隐喻研究现状
结语
第二章 隐喻本质论
引言
一 西方各流派对隐喻的定义
二 中国传统修辞学对隐喻本质的认识
三 钱钟书论隐喻的本质
结语
第三章 隐喻功能论
引言
一 中外学者论隐喻的修辞功能
二 隐喻的认知功能
三 钱钟书论隐喻的认知功能
四 钱钟书对说理性隐喻与文学性隐喻的区分
五 隐喻认知功能理论对其创作的指导
结语
第四章 隐喻相似性辩证观
引言
一 关于隐喻相似性的传统认识
二 钱钟书论隐喻的相似性
三 钱钟书创造隐喻相似性的指导原则
四 联想和类比——钱钟书创造相似性的主要方法
结语
第五章 近取譬与远取譬
引言
一 近取譬理论
二 论远取譬
三 钱钟书“以空喻时”隐喻理论与实践
结语
第六章 隐喻的两柄多边与移柄易边
引言
一 “喻之两柄”理论
二 喻之多边理论
三 隐喻创作中的移柄易边
四 钱钟书对“两柄多边”隐喻的分类
五 两柄多边理论的语言学意义
结语
第七章 论特殊隐喻现象
引言
一 移情
二 通感
三 曲喻
四 博喻
结语
第八章 钱钟书隐喻的主观性
引言
一 钱钟书隐喻的视角、情感和认识
二 隐喻相似性联想的主观性
三 隐喻认知模型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结语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