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印书馆
- 9787100025263
- 57268
- 1999-02
- H1453
内容简介
吕叔湘的《语法研究入门》的目的是为那些对汉语语法研究有兴趣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其他语法爱好者指示门径,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语法研究的专门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比较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学习已经被研究实践证明有效的各种研究方法。
本书收录三十多位汉语法专家的论文,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语法研究的专门知识,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内容包括:总论篇、漫谈语法研究、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汉语和外语对比、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对比、普通话和方言对比、普通话内部的对比、结束语、朱德熙先生论语法研究、眼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汉语语法特点和语法体生活费、汉语语法学史、西方语法学流派等等。
本书收录三十多位汉语法专家的论文,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语法研究的专门知识,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内容包括:总论篇、漫谈语法研究、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汉语和外语对比、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对比、普通话和方言对比、普通话内部的对比、结束语、朱德熙先生论语法研究、眼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汉语语法特点和语法体生活费、汉语语法学史、西方语法学流派等等。
目录
总论篇
漫谈语法研究
通过对比研究语法
一 汉语和外语对比
二 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对比
三 普通话和方言对比
四 普通话内部的对比
五 结束语
朱德熙先生论语法研究
一 眼界
二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
三 汉语语法特点和语法体系
四 汉语语法学史
五 西方语法学流派
六 语法研究方法
七 词类、语素和形态音位
八 结构、语义、表达三个平面
九 全方位研究汉语语法
十 学风和论文写作
扩大语法研究的视野
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
汉语语法研究的展望
一 目标
二 要求
三 思路
四 局面
五 结语
怎样阅读语法论文
附录 语法研究部分论文目录
谈谈撰写语法论文的几个问题
一 刊物的性质和文章
二 论题的选择
三 材料的搜集和整理
四 文章的安排
语法研究中的十大关系
一 形式和意义
二 静态和动态
三 生成和分析
四 结构和功能
五 语言和话语
六 汉语与他族语
七 组合和聚合
八 规律和例外
九 事实和理论
十 继承和创造
视角篇
从轻音现象看语音与语法研究的关系
“字”和汉语的语义句法
一 “字”是汉语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
二 “字”的结构特点
三 汉语中的“字”和“词”
四 “字”和汉语句法结构的开放性
五 “字”与汉语语义句法的结构框架
语义语法范畴
谈汉语语法范畴的研究
逻辑与语法
认知心理和语法研究
一 语法结构的认知基础
二 词序和时间顺序
三 肯定/否定和数量等级
四 语义重点和注意焦点
五 从认知出发研究语法
自然语言理解与语法研究
一 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对象
二 当代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模型
三 语法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地位
四 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语法研究
暴统功能语法与汉语语法研究
一 及物性
二 语态
三 语气
四 情态
五 主位
六 信息理论
七 衔接
语用和语法研究
一 什么是语用学?
二 语用和语法研究
三 “不暖和”和“足量准则”
四 “好不××”与“礼貌原则”
五 “但/而”和“言语行为”
六 从语用法到语法——语法化过程
话语语法研究的性质、范围和对象
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问题
一 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标准
二 建国以来语法规范工作梗概
三 语法规范的范围和原则
方法篇
层次、语法单位和分布特征
一 层次
二 语法单位
三 分布特征
变换、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
一 变换
二 语义特征
三 语义指向
蕴含、预设和寓义
句法空位和成分提取
一 述谓结构和句法空位
二 空范畴研究
三 成分提取及其语义所指
四 名词的语义结构
歧义——语法研究的突破口
一 研究概况
二 歧义类型
三 歧义分化的方法
四 消除歧义的手段
如何整理与归纳口语句型
一 停顿法
二 还原法
三 校正法
专题篇
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
一 引言
二 划分词类的依据
三 划类前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四 汉语词类大系和具体分类标准
五 关于词的兼类、例外现象和难处理的词
动词研究述要
一 动词的重要作用
二 动词研究的范围
三 动词次类的研究
四 动词研究的方法
五 动词研究的前景
关于虚词的研究
一 分类举例
二 虚词研究的三个方面
词组的研究
一 词组在语法单位中的重要性
二 词组的研究角度
三 词组的研究方法
时间方所
一 时间
二 方所
三 结语
句子: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的对象
一 两种观点
二 两种句子
三 语言的句子在哪里
谈谈句型研究
谈谈特殊句式研究
一 现状和问题
二 几点体会
复句
一 复句和单句
二 复句关系词语和复句关系类别
三 复句的语表、语里和语值
四 结束语
关于疑问句的研究
一 研究概况
二 疑问句的分类
三 疑问语气词的研究
四 关于疑问点与答问的研究
五 关于疑问程度的研究
六 关于疑问句内部类型的研究
七 特殊疑问句研究
语段的研究
后记
漫谈语法研究
通过对比研究语法
一 汉语和外语对比
二 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对比
三 普通话和方言对比
四 普通话内部的对比
五 结束语
朱德熙先生论语法研究
一 眼界
二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
三 汉语语法特点和语法体系
四 汉语语法学史
五 西方语法学流派
六 语法研究方法
七 词类、语素和形态音位
八 结构、语义、表达三个平面
九 全方位研究汉语语法
十 学风和论文写作
扩大语法研究的视野
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
汉语语法研究的展望
一 目标
二 要求
三 思路
四 局面
五 结语
怎样阅读语法论文
附录 语法研究部分论文目录
谈谈撰写语法论文的几个问题
一 刊物的性质和文章
二 论题的选择
三 材料的搜集和整理
四 文章的安排
语法研究中的十大关系
一 形式和意义
二 静态和动态
三 生成和分析
四 结构和功能
五 语言和话语
六 汉语与他族语
七 组合和聚合
八 规律和例外
九 事实和理论
十 继承和创造
视角篇
从轻音现象看语音与语法研究的关系
“字”和汉语的语义句法
一 “字”是汉语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
二 “字”的结构特点
三 汉语中的“字”和“词”
四 “字”和汉语句法结构的开放性
五 “字”与汉语语义句法的结构框架
语义语法范畴
谈汉语语法范畴的研究
逻辑与语法
认知心理和语法研究
一 语法结构的认知基础
二 词序和时间顺序
三 肯定/否定和数量等级
四 语义重点和注意焦点
五 从认知出发研究语法
自然语言理解与语法研究
一 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对象
二 当代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模型
三 语法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地位
四 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语法研究
暴统功能语法与汉语语法研究
一 及物性
二 语态
三 语气
四 情态
五 主位
六 信息理论
七 衔接
语用和语法研究
一 什么是语用学?
二 语用和语法研究
三 “不暖和”和“足量准则”
四 “好不××”与“礼貌原则”
五 “但/而”和“言语行为”
六 从语用法到语法——语法化过程
话语语法研究的性质、范围和对象
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问题
一 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标准
二 建国以来语法规范工作梗概
三 语法规范的范围和原则
方法篇
层次、语法单位和分布特征
一 层次
二 语法单位
三 分布特征
变换、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
一 变换
二 语义特征
三 语义指向
蕴含、预设和寓义
句法空位和成分提取
一 述谓结构和句法空位
二 空范畴研究
三 成分提取及其语义所指
四 名词的语义结构
歧义——语法研究的突破口
一 研究概况
二 歧义类型
三 歧义分化的方法
四 消除歧义的手段
如何整理与归纳口语句型
一 停顿法
二 还原法
三 校正法
专题篇
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
一 引言
二 划分词类的依据
三 划类前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四 汉语词类大系和具体分类标准
五 关于词的兼类、例外现象和难处理的词
动词研究述要
一 动词的重要作用
二 动词研究的范围
三 动词次类的研究
四 动词研究的方法
五 动词研究的前景
关于虚词的研究
一 分类举例
二 虚词研究的三个方面
词组的研究
一 词组在语法单位中的重要性
二 词组的研究角度
三 词组的研究方法
时间方所
一 时间
二 方所
三 结语
句子: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的对象
一 两种观点
二 两种句子
三 语言的句子在哪里
谈谈句型研究
谈谈特殊句式研究
一 现状和问题
二 几点体会
复句
一 复句和单句
二 复句关系词语和复句关系类别
三 复句的语表、语里和语值
四 结束语
关于疑问句的研究
一 研究概况
二 疑问句的分类
三 疑问语气词的研究
四 关于疑问点与答问的研究
五 关于疑问程度的研究
六 关于疑问句内部类型的研究
七 特殊疑问句研究
语段的研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