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7-0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教育心理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9787302482475
  • 1-1
  • 40279
  • 43181062-1
  • 平装
  • 16开
  • 2017-09
  • 教育学
  • 心理学
  • G44
  • 各专业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共12章,由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个性心理4部分组成,内容既包括了国内外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新发展,又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尽量使心理学本土化与生活化。全书体例新颖、实用性强,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论述了学生心理发展理论、学习及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的获得、学习策略、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的培养、技能的学习、品德的形成与培养、教学设计与评价、教师心理、个性差异与教育等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目录
第一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导论 3
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述 3
一、个体行为 3
二、心理活动(心理现象) 4
三、心理的实质 6
四、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派别 9
五、心理学的分支 13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与内容 15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5
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7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18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基本原则 18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20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和意义 24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24
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24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理论 27
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27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27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 29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教育意义 32
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35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
阶段理论 35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44
第三节  学生人格发展阶段 45
一、弗洛伊德人格发展
阶段理论 46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
阶段理论 47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
社会因素 51
第三章 学习及学习理论 53
第一节  学生的学习 53
一、学习概述 53
二、学习的作用 54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56
四、学习的分类 57
第二节  行为主义与认知
  主义学习理论 59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59
二、认知学习理论 65
第三节  建构主义与人本
  主义学习理论 72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2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75
第四节  展望:教育神经
  科学与脑科学 76
一、教育神经科学 77
二、脑与学习 79
 
第二篇 学习心理
第四章 学习动机 83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83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83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 84
三、学习动机的功能 85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
效果的关系 86
五、学习动机的分类 87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88
一、强化理论 88
二、需要层次理论 91
三、成就动机理论 94
四、成败归因理论 96
五、习得性无力感理论 97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 99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
  培养与激发 101
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
学习目标 101
二、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101
三、培养与激发学习兴趣 102
四、创设问题情境,实施
启发式教学 104
五、设置榜样 105
六、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105
七、正确评价,适当运用
表扬与批评 106
八、适当开展竞赛 107
九、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108
十、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 108
第五章 知识的获得 109
第一节  知识获得的概述 109
一、知识与知识的获得 109
二、知识的种类 110
三、知识获得的一般条件 111
四、知识获得的方式 112
五、知识构建的组织原则 114
第二节  注意与教学 114
一、注意 114
二、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 116
三、注意的种类 118
四、注意的品质 121
五、注意的规律及其在
教学中的运用 124
第三节  观察与知识的感知 128
一、观察与观察力 128
二、感知觉的概述 129
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
的运用 134
四、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37
第四节  记忆与知识的巩固 139
一、记忆的概述 139
二、记忆过程分析 142
三、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46
第五节  思维与知识的理解 151
一、思维的概述 151
二、知识的理解 153
第六节  概念的掌握与
  学习迁移 156
一、概念的概述 156
二、在教学条件下影响
概念掌握的因素 158
三、学习迁移的概述 159
四、学习迁移的理论 161
五、迁移规律在教学中
的应用 163
第六章 学习策略 167
第一节  学习策略的
  定义及特征 167
一、学习策略概述 167
二、学习策略的特征 169
三、研究学习策略的意义 170
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分类 170
一、认知策略 171
二、元认知策略 178
三、资源管理策略 180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
  与训练 185
一、学习策略教学概述 185
二、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 187
三、学习策略教学的内容 188
四、学习策略的教学与
训练的途径 190
五、学习策略的教学课程 193
第七章 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
    的培养 195
第一节  问题解决能力概述 195
一、问题解决概述 195
二、问题解决及问题解决
的阶段 198
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
培养策略 200
一、问题解决的策略 200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03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206
第三节  创造性概述 208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208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209
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210
第四节  创造性的测量与
培养策略 211
一、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212
二、创造力的测量 213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14
第八章 技能的学习 217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217
一、技能的含义 217
二、技能的类型 219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221
一、操作技能的作用
及其分类 221
二、操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223
三、操作技能的掌握阶段 225
四、操作技能的培训 227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学习 234
一、心智技能的含义及
其作用 234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236
三、心智技能的培养 240
第九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247
第一节  品德的界定及
  心理结构 247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 247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250
第二节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53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253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 257
三、道德意志的形成 258
四、道德行为的形成 260
第三节  良好品德的培养模式 261
一、道德发展理论 261
二、学生品德不良形成
的原因 264
第四节  不良品德的矫正方法 267
一、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 267
二、学生品德的培养方法 268
第三篇 教学心理
第十章 教学设计与评价 273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273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273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273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275
第二节  选择教学策略 278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及
其分类 279
二、以教师为中心的
教学策略 279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学策略 281
四、个别化教学策略 283
五、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285
第三节  教学评价概述 286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286
二、教学评价的作用 287
三、教学评价的范围 288
四、教学评价的分类 289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方法
  与技术 294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 294
二、教师自编测验 295
三、测验的质量分析 298
四、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299
五、教学评价结果的
处理与报告 300
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 301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301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 301
二、教师的特征 305
第二节  师生互动 310
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311
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314
 
三、师生互动 314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315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倦怠
  与心理健康 318
一、教师职业倦怠 318
二、教师心理健康 322
第四节  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328
一、教师的成长阶段 328
二、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
教师的差异 329
三、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331
第四篇 个性心理
第十二章 个性差异与教育 335
第一节  智力差异与教育 335
一、智力概述 335
二、智力的测量 337
三、智力的发展及个体差异 340
四、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343
五、智力差异与教育 345
第二节  人格差异与教育 347
一、人格的概述 347
二、气质差异与教育 349
三、性格差异与教育 362
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370
五、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371
参考文献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