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16143346
- 37379
- 2014-05
- D693.0
内容简介
何建国编著的《孙中山著作传播研究》主要关注南京国民政府利用宣传孙中山的著作,来构建意识形态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探究出版物与国家政治活动的相互关系。通过梳理中国国民党对孙中山著作在学术界、教育界等不同场域的推广与渗透,揭示国民党对孙中山著作宣传的具体途径与策略,展示中国国民党建构意识形态的面相及其意识形态建构的最终效果,进而透视孙中山的思想如何由最初个人的思想演变为群体(党)的思想,最后确立为一个时代(国家)的思想。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
第二节 概念及研究范围
一 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范围
第二章 孙中山著作的神圣化
第一节 孙中山形象的演变
一 “逆首”、“孙汶”与“孙大炮”
二 “中山”与“国父”
第二节 “圣经”地位的确立
一 恭诵总理遗嘱
二 胡适与孙中山著作
第三节 群体化与时代化的孙中山思想
一 从个人思想到党义
二 从党义到意识形态
第三章 孙中山著作的学术化
第一节 初期的党义研究会
一 党义研究会的成立
二 党义研究会的成果
第二节 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 国民党的重视
二 学术团体的建立
第三节 孙中山著作的研究成果
一 主义学术化
二 主义学术化成果
第四章 孙中山著作的教育植人
第一节 从党化教育到三民主义教育
一 党化教育的缘起
二 党化教育在广东
三 教育方针的确立
第二节 课程的设置与教科书的编审
一 课程的设置
二 教科书的编纂
三 教科书的审查
第三节 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 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 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五章 孙中山著作的宣传渠道
第一节 孙中山著作的传播主体
一 孙中山对其学说的宣传
二 国民党政要对孙中山学说的宣传
三 基层国民党党员对孙中山学说的宣传
四 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宣传
五 国际友人对三民主义的宣传
第二节 孙中山著作的传播方式
一 建立宣传机构,培养宣传人才
二 宣传书刊的编印
三 传单的散发
四 宣传品的审查
五 演讲宣传
六 社会教育宣传
七 叛变人员现身说法
八 艺术宣传
九 读书运动
第三节 宣传工作的弊端
一 宣传经费的短缺
二 宣传工作的缺陷
三 宣传技能的低劣
四 宣传渠道的阻塞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
第二节 概念及研究范围
一 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范围
第二章 孙中山著作的神圣化
第一节 孙中山形象的演变
一 “逆首”、“孙汶”与“孙大炮”
二 “中山”与“国父”
第二节 “圣经”地位的确立
一 恭诵总理遗嘱
二 胡适与孙中山著作
第三节 群体化与时代化的孙中山思想
一 从个人思想到党义
二 从党义到意识形态
第三章 孙中山著作的学术化
第一节 初期的党义研究会
一 党义研究会的成立
二 党义研究会的成果
第二节 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 国民党的重视
二 学术团体的建立
第三节 孙中山著作的研究成果
一 主义学术化
二 主义学术化成果
第四章 孙中山著作的教育植人
第一节 从党化教育到三民主义教育
一 党化教育的缘起
二 党化教育在广东
三 教育方针的确立
第二节 课程的设置与教科书的编审
一 课程的设置
二 教科书的编纂
三 教科书的审查
第三节 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 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 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五章 孙中山著作的宣传渠道
第一节 孙中山著作的传播主体
一 孙中山对其学说的宣传
二 国民党政要对孙中山学说的宣传
三 基层国民党党员对孙中山学说的宣传
四 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宣传
五 国际友人对三民主义的宣传
第二节 孙中山著作的传播方式
一 建立宣传机构,培养宣传人才
二 宣传书刊的编印
三 传单的散发
四 宣传品的审查
五 演讲宣传
六 社会教育宣传
七 叛变人员现身说法
八 艺术宣传
九 读书运动
第三节 宣传工作的弊端
一 宣传经费的短缺
二 宣传工作的缺陷
三 宣传技能的低劣
四 宣传渠道的阻塞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