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性别:女性魅力男子气概及媒介性别表达 / 传媒与设计研究丛书
¥35.00定价
作者: 徐艳蕊 主编:邵培仁
出版时间:2014-07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9787308122528
- 35420
- 2014-07
- D669.1
内容简介
徐艳蕊编著的这本《媒介与性别(女性魅力男子气概及媒介性别表达)》的主旨,在于通过对中国当代媒介性别形象的梳理——由劳动妇女形象,到大众文化中的魅力女性,再到以网络为平台女性的自由表达,以及这种表达对男性气质的建构产生的影响,探析性别观念和性别生产机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讨论消解性别陈规和建立新的更为平等的性别秩序的可能。
本书将分五个章节对上述问题逐步进行探讨。第一章作为理论梳理和铺垫,概述媒介性别研究在中国的源起和发展;第二章聚焦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中国妇女》杂志为依托,讨论中国劳动妇女形象的特征和意识形态内涵;第三章讨论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内涵及其与社会现实的关联;第四章重点考察网络上的女性写作-阅读社群的活动,将女性通俗文本的写作,当作女性对性与性别问题的集中表述,分析网络写作的通俗女性主义精神对性别观念和等级秩序所带来的冲击;第五章讨论网络女性通俗文本的多元性别实践,以及这种实践对男性气质和亲密关系的改写。
本书将分五个章节对上述问题逐步进行探讨。第一章作为理论梳理和铺垫,概述媒介性别研究在中国的源起和发展;第二章聚焦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中国妇女》杂志为依托,讨论中国劳动妇女形象的特征和意识形态内涵;第三章讨论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内涵及其与社会现实的关联;第四章重点考察网络上的女性写作-阅读社群的活动,将女性通俗文本的写作,当作女性对性与性别问题的集中表述,分析网络写作的通俗女性主义精神对性别观念和等级秩序所带来的冲击;第五章讨论网络女性通俗文本的多元性别实践,以及这种实践对男性气质和亲密关系的改写。
目录
第一章 本土媒介性别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发展脉络
第一节 源起及走向
第二节 东西方语境的历史勾连
第三节 媒介刻板妇女印象的本土性研究
第四节 媒介性别意识形态批评的本土性研究
第二章 劳动妇女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劳动妇女的劳动与价值
第二节 劳动妇女的婚恋与家庭
第三节 劳动妇女的身体与母职
第四节 《中国妇女》的沉浮与劳动妇女形象的黯淡
第三章 女性魅力与男性资本
第一节 灰姑娘:女性魅力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资本与爱情:国产言情剧的价值观
第三节 作为镜像的参照: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与中国形象
第四章 网络女性写作一阅读社群的在线活动与性别秩序的重构
第一节 网络女性写作一阅读社群的在线活动
第二节 网络女性写作的性别化想象与通俗女性主义
第五章 女性在线与流动的男性气质
第一节 跨文化语境中的男性气质
第二节 女性想象对男性气质的改写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第一节 源起及走向
第二节 东西方语境的历史勾连
第三节 媒介刻板妇女印象的本土性研究
第四节 媒介性别意识形态批评的本土性研究
第二章 劳动妇女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劳动妇女的劳动与价值
第二节 劳动妇女的婚恋与家庭
第三节 劳动妇女的身体与母职
第四节 《中国妇女》的沉浮与劳动妇女形象的黯淡
第三章 女性魅力与男性资本
第一节 灰姑娘:女性魅力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资本与爱情:国产言情剧的价值观
第三节 作为镜像的参照: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与中国形象
第四章 网络女性写作一阅读社群的在线活动与性别秩序的重构
第一节 网络女性写作一阅读社群的在线活动
第二节 网络女性写作的性别化想象与通俗女性主义
第五章 女性在线与流动的男性气质
第一节 跨文化语境中的男性气质
第二节 女性想象对男性气质的改写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