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设计(第2版) / 中央美术学院规划教材
¥68.00定价
作者: 周至禹
出版时间:2016-0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271698
- 2版
- 29985
- 43171242-1
- 平装
- 16开
- 2016-08
- 268
- 248
- 艺术学
- 设计学
- J06
- 艺术设计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设计基础教育的思维训练课程,应当超越专业的局限,着力研究广泛性、普适性的现代设计思维方式。经过不断探索,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思维训练课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对全国的设计基础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教材内容系统宏观,强调以大设计的思维概念启发实践,将设计与艺术、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技术美学、设计理论等领域串联、打通。书中所配插图均为当代艺术与设计的经典范例,图文相映成趣,观赏性与可读性极强。
本教材内容系统宏观,强调以大设计的思维概念启发实践,将设计与艺术、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技术美学、设计理论等领域串联、打通。书中所配插图均为当代艺术与设计的经典范例,图文相映成趣,观赏性与可读性极强。
目录
总序
前言:设计的思维与思维的设计
第一章 从哲学的角度看设计思维
一 我思想,我怀疑
二 我感觉,我存在:世界是我的表象
三 思想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食粮
四 阿奎那的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
五 洛克的外部经验与内部经验
六 西蒙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七 思维的要素:感觉
八 思维的要素:感受
九 思维的要素:通感
十 思维的要素:得意
十一 理性的思维形式:知觉
十二 非理性的思维形式:直觉
十三 非理性的思维形式:顿悟
第二章 从艺术的角度看设计思维
一 感官盛宴
二 精神理念
三 视觉形式
四 抽象移情
五 美在何处
六 美丑相异
七 东西相较
八 相似与融合
九 区别与联系
十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十一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
第三章 从科学的角度看设计思维
一 科学与艺术思维:通情达理
二 科学与设计思维:技术美学
三 设计思维的科技特征
四 艺术与科学的桥梁
第四章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设计思维
一 作为一种社会性思维
二 设计师是一个社会角色
三 设计思维体现共同价值观
四 设计思维的过度与泛滥
五 弘扬传统文化
六 介入时尚与流行
七 诗意地生活
第五章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设计思维叨
一 上下文关系
二 元素与规则
三 语言三要素
四 转义与丢失
五 概念的推移
六 符号的意义
七 字词与语言
八 所指与能指
九 总体论认识
第六章 从图像学的角度看设计思维
一 图像化表达
二 阐释与误读
三 图像与文本
四 图像与背景
五 现象学:形象本身在说话
前言:设计的思维与思维的设计
第一章 从哲学的角度看设计思维
一 我思想,我怀疑
二 我感觉,我存在:世界是我的表象
三 思想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食粮
四 阿奎那的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
五 洛克的外部经验与内部经验
六 西蒙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七 思维的要素:感觉
八 思维的要素:感受
九 思维的要素:通感
十 思维的要素:得意
十一 理性的思维形式:知觉
十二 非理性的思维形式:直觉
十三 非理性的思维形式:顿悟
第二章 从艺术的角度看设计思维
一 感官盛宴
二 精神理念
三 视觉形式
四 抽象移情
五 美在何处
六 美丑相异
七 东西相较
八 相似与融合
九 区别与联系
十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十一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
第三章 从科学的角度看设计思维
一 科学与艺术思维:通情达理
二 科学与设计思维:技术美学
三 设计思维的科技特征
四 艺术与科学的桥梁
第四章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设计思维
一 作为一种社会性思维
二 设计师是一个社会角色
三 设计思维体现共同价值观
四 设计思维的过度与泛滥
五 弘扬传统文化
六 介入时尚与流行
七 诗意地生活
第五章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设计思维叨
一 上下文关系
二 元素与规则
三 语言三要素
四 转义与丢失
五 概念的推移
六 符号的意义
七 字词与语言
八 所指与能指
九 总体论认识
第六章 从图像学的角度看设计思维
一 图像化表达
二 阐释与误读
三 图像与文本
四 图像与背景
五 现象学:形象本身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