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研究 / 光华法学文丛
¥35.00定价
作者: 梁远航
出版时间:2014-09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9787511867247
- 26789
- 2014-09
- F831.2
内容简介
梁远航编著的《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研究/光华法学文丛》立足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这一主线,聚焦于金融控股公司区别于一般控股公司、单一公司的特殊性,由此引发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的特殊性以及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失当所导致的特殊风险,并针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中的特殊问题,力图构建出良好且系统的内部治理制度予以回应,同时借助外部规制强化内部治理机制的运行和实施,是纸面的需要转化为现实的必须。
本书主要运用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内部治理机制具有的特殊性,并对由此产生的特殊风险提出了特殊的治理需求,系统建构了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优化方案和为未来的持续优化指明方向,以充分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的经济功能,降低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范生成系统风险。
作者从法学研究角度出发,直接以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为研究视角,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视角较为新颖,具有开创性。较为系统、全面的建构了金融控股公司不同于控股公司或单一公司的独特的内部治理架构,为我国实践中不断涌现的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的形塑提供参考性框架,并能提升分业监管模式下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针对性。
本书主要运用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内部治理机制具有的特殊性,并对由此产生的特殊风险提出了特殊的治理需求,系统建构了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优化方案和为未来的持续优化指明方向,以充分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的经济功能,降低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范生成系统风险。
作者从法学研究角度出发,直接以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为研究视角,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视角较为新颖,具有开创性。较为系统、全面的建构了金融控股公司不同于控股公司或单一公司的独特的内部治理架构,为我国实践中不断涌现的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的形塑提供参考性框架,并能提升分业监管模式下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针对性。
目录
0.引言
0.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0.1.1 研究背景
0.1.2 问题的提出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学者对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的研究
0.2.2 国内学者对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的研究
0.3 研究目的及意义
0.3.1 研究目的
0.3.2 研究意义
0.4 研究思路及方法
0.4.1 研究思路
0.4.2 研究方法
0.5 创新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0.5.1 创新之处
0.5.2 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特性分析
1.1 金融控股公司内涵及相关术语界定
1.1.1 控股公司与相似概念
1.1.2 金融控股公司
1.1.3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1.2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特殊性
1.2.1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
1.2.2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经济分析
1.2.3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特殊性的具体体现
1.2.4 治理特殊性带来的法律问题
1.3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一般框架
1.3.1 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架构
1.3.2 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治理架构
1.3.3 金融控股公司治理机制
1.3.4 控制权行使
1.4 内部治理机制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4.1 股权结构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4.2 所控股公司的数量、层级及类型对风险管理的
影响
1.4.3 董事会、监事会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4.4 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4.5 组织架构的搭建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4.6 信息披露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5 内部治理机制失当所引致的风险分析
1.5.1 风险含义及特征
1.5.2 风险的类型
1.5.3 风险传递与危机传染
1.6 本章小结
2.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2.1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类型化分析
2.1.1 集团类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2.1.2 银行类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2.1.3 保险类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2.1.4 证券类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2.1.5 资产管理类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2.1.6 产业资本类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2.1.7 比较分析
2.2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问题评析
2.2.1 控股公司母子公司股权均呈现集中化
——股东会票决机能异化
2.2.2 治理组织结构形式化——董事会及监事会
制衡监督不足
2.2.3 所有权与经营权重叠现象较为突出——子公
司法人格形骸化
2.2.4 法律规范缺失或效力不足—外部约束性偏弱
2.2.5 公司章程相似性强,对控股行为约束较少
2.3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失当后的特殊
风险
2.3.1 制衡机制缺失导致金融控股公司经营失败风
险提升
2.3.2 内部人控制风险
2.3.3 利益输送风险
2.3.4 信息失真或空白风险
2.3.5 利益相关者保护不周
2.4 实例分析
2.4.1 中信泰富案例分析
2.4.2 德隆案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3.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比较研究
3.1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国际性指引
3.1.1 OCED公司治理原则
3.1.2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关文件
3.1.3 总结及归纳
3.2 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
理机制
3.2.1 美国和英国
3.2.2 德国和日本
3.2.3 我国台湾地区
3.3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典型实践
3.3.1 花旗集团
3.3.2 德意志银行
3.3.3 国泰金控
3.4 启示
3.5 本章小结
4.优化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4.1 委托—代理理论
4.1.1 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
4.1.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
理机制优化
4.2 金融脆弱性理论
4.2.1 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历史演进
4.2.2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在金融脆弱性理
论指导下的优化
4.3 金融联系传染机制理论
4.4 信息不对称理论
4.4.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主要内容
4.4.2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中的作用
4.5 利益相关者理论
4.5.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
4.5.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股东至上理论的协同发展
4.6 本章小结
5.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构
5.1 作为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优化的一般路径
5.1.1 控股公司经营模式的选择
5.1.2 控股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
5.1.3 母子公司治理架构之衔接
5.1.4 控制权行使
5.2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优化的特殊举措
5.2.1 章程治理在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中的特殊价值
5.2.2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隔离机制
5.2.3 透明化及信息披露
5.2.4 利益相关者参与及保护机制
5.3 本章小结
6.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外部规制
6.1 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中的行政监管
6.1.1 国外主要监管体制的比较分析
6.1.2 我国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选择建议
6.1.3 行政监管提升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有效性的主要进路
6.2 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中的立法约束
6.2.1 我国有关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立法
现状
6.2.2 立法促进内部治理机制优化的国外实践
6.2.3 促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优化的
立法建议
6.3 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中的自律规制
6.3.1 行业自律对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影响
的现状和问题
6.3.2 行业协会介入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优
化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
6.3.3 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为完善内部治理
机制提供新的路径
6.4 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中的市场激励
6.4.1 竞争市场
6.4.2 信用评级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0.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0.1.1 研究背景
0.1.2 问题的提出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学者对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的研究
0.2.2 国内学者对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的研究
0.3 研究目的及意义
0.3.1 研究目的
0.3.2 研究意义
0.4 研究思路及方法
0.4.1 研究思路
0.4.2 研究方法
0.5 创新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0.5.1 创新之处
0.5.2 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特性分析
1.1 金融控股公司内涵及相关术语界定
1.1.1 控股公司与相似概念
1.1.2 金融控股公司
1.1.3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1.2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特殊性
1.2.1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
1.2.2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经济分析
1.2.3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特殊性的具体体现
1.2.4 治理特殊性带来的法律问题
1.3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一般框架
1.3.1 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架构
1.3.2 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治理架构
1.3.3 金融控股公司治理机制
1.3.4 控制权行使
1.4 内部治理机制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4.1 股权结构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4.2 所控股公司的数量、层级及类型对风险管理的
影响
1.4.3 董事会、监事会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4.4 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4.5 组织架构的搭建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4.6 信息披露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5 内部治理机制失当所引致的风险分析
1.5.1 风险含义及特征
1.5.2 风险的类型
1.5.3 风险传递与危机传染
1.6 本章小结
2.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2.1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类型化分析
2.1.1 集团类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2.1.2 银行类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2.1.3 保险类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2.1.4 证券类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2.1.5 资产管理类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2.1.6 产业资本类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2.1.7 比较分析
2.2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问题评析
2.2.1 控股公司母子公司股权均呈现集中化
——股东会票决机能异化
2.2.2 治理组织结构形式化——董事会及监事会
制衡监督不足
2.2.3 所有权与经营权重叠现象较为突出——子公
司法人格形骸化
2.2.4 法律规范缺失或效力不足—外部约束性偏弱
2.2.5 公司章程相似性强,对控股行为约束较少
2.3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失当后的特殊
风险
2.3.1 制衡机制缺失导致金融控股公司经营失败风
险提升
2.3.2 内部人控制风险
2.3.3 利益输送风险
2.3.4 信息失真或空白风险
2.3.5 利益相关者保护不周
2.4 实例分析
2.4.1 中信泰富案例分析
2.4.2 德隆案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3.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比较研究
3.1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国际性指引
3.1.1 OCED公司治理原则
3.1.2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关文件
3.1.3 总结及归纳
3.2 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
理机制
3.2.1 美国和英国
3.2.2 德国和日本
3.2.3 我国台湾地区
3.3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典型实践
3.3.1 花旗集团
3.3.2 德意志银行
3.3.3 国泰金控
3.4 启示
3.5 本章小结
4.优化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4.1 委托—代理理论
4.1.1 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
4.1.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
理机制优化
4.2 金融脆弱性理论
4.2.1 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历史演进
4.2.2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在金融脆弱性理
论指导下的优化
4.3 金融联系传染机制理论
4.4 信息不对称理论
4.4.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主要内容
4.4.2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中的作用
4.5 利益相关者理论
4.5.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
4.5.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股东至上理论的协同发展
4.6 本章小结
5.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构
5.1 作为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优化的一般路径
5.1.1 控股公司经营模式的选择
5.1.2 控股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
5.1.3 母子公司治理架构之衔接
5.1.4 控制权行使
5.2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优化的特殊举措
5.2.1 章程治理在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中的特殊价值
5.2.2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隔离机制
5.2.3 透明化及信息披露
5.2.4 利益相关者参与及保护机制
5.3 本章小结
6.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外部规制
6.1 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中的行政监管
6.1.1 国外主要监管体制的比较分析
6.1.2 我国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选择建议
6.1.3 行政监管提升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有效性的主要进路
6.2 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中的立法约束
6.2.1 我国有关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立法
现状
6.2.2 立法促进内部治理机制优化的国外实践
6.2.3 促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优化的
立法建议
6.3 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中的自律规制
6.3.1 行业自律对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影响
的现状和问题
6.3.2 行业协会介入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优
化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
6.3.3 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为完善内部治理
机制提供新的路径
6.4 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中的市场激励
6.4.1 竞争市场
6.4.2 信用评级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