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写作十讲 / 北大高等教育文库·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丛书
¥45.00定价
作者: 卞冬磊
出版时间:2025-0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361245
- 1版
- 550473
- 16开
- 2025-05
- 公共基础课
- 本科 高职 五年制高职 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 中职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源自作者在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先后开设的学术写作课程讲稿。该课程备受学生欢迎,被誉为“保姆级”教学。
全书共分为十讲,涵盖学术写作及发表的全流程,包括:学术写作的基本逻辑,如何确定选题并寻找材料,如何撰写开头及引入知识脉络,如何撰写文献综述,如何获取及组织材料,如何进行理论对话,如何撰写结尾,写作伦理与评审意见回应等。
作者在长期教学和科研中形成了关于学术写作的独特理念,强调在遵守学术规范的基础上,追求表述与形式的“灵动”。很多内容颇具创见性,如将开头区分为“学术化开头”与“场景化开头”,提出文献综述的“横向铺陈”“纵向延伸”“纵横交错”法则,强调结尾的“想象力”等,为初学者提供了清晰的写作指导,也为提升学术写作的灵动性和创新性提供了新思路。
书末附有一个优秀学术论文案例,配以细致的点评与精到的分析,既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样本,也为高校教师开展学术写作相关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思路和范例。
全书共分为十讲,涵盖学术写作及发表的全流程,包括:学术写作的基本逻辑,如何确定选题并寻找材料,如何撰写开头及引入知识脉络,如何撰写文献综述,如何获取及组织材料,如何进行理论对话,如何撰写结尾,写作伦理与评审意见回应等。
作者在长期教学和科研中形成了关于学术写作的独特理念,强调在遵守学术规范的基础上,追求表述与形式的“灵动”。很多内容颇具创见性,如将开头区分为“学术化开头”与“场景化开头”,提出文献综述的“横向铺陈”“纵向延伸”“纵横交错”法则,强调结尾的“想象力”等,为初学者提供了清晰的写作指导,也为提升学术写作的灵动性和创新性提供了新思路。
书末附有一个优秀学术论文案例,配以细致的点评与精到的分析,既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样本,也为高校教师开展学术写作相关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思路和范例。
目录
目录
第一讲 理解论文:学术写作的形式逻辑 1
一、标题:论文之眼 3
二、缘起与问题:论证合法性 7
三、文献综述:为创新铺路 9
四、材料与方法:说明个体的位置 11
五、经验的组织:以逻辑串联材料 12
六、理论提升:与知识脉络对话 15
七、结论与讨论:再出发 17
第二讲 写作的准备:想选题与找材料 21
一、选题的来源 22
二、好选题的标准 24
三、学会自我追问 29
四、材料的积累 32
第三讲 缘起与问题:追寻研究价值 35
一、开头的要素和思维 36
二、学术化开头 38
三、场景化开头 41
四、提问与引入知识脉络 45
五、知识回顾和合法性论证 49
六、自我陈述 54
第四讲 文献综述:思维的纵横交错 57
一、文献综述的功能 58
二、横向铺陈 59
三、纵向延伸 62
四、纵横交错 68
五、再次陈述或提问 71
第五讲 文献的技术:来源、配置与运用 75
一、重要文献的来源 75
二、分布和配置 78
三、尝试与文献“说话” 82
四、多样化形式 85
第六讲 材料与方法:关于研究过程的叙事 89
一、史料与用法 90
二、抽样与问卷 95
三、文本与边界 99
四、观察与访谈 103
第七讲 经验材料的组织:寻找逻辑 109
一、时间与空间 110
二、事件的发展 116
三、理论的层次 119
四、人为的建构 123
第八讲 理论对话:回到知识脉络 129
一、对话的路径 130
二、强化经验的突破 132
三、突出核心变量 137
四、在比较中提出新认识 140
第九讲 结论与讨论:延展意义 145
一、结尾的功能与要素 145
二、总结、追问与讨论 147
三、结尾的想象力 154
第十讲 投稿与写作伦理:走向公共的知识 157
一、完善论文形式 157
二、投稿、修改与回应评审意见 163
三、写作的伦理 174
附录 对一篇文章写法的分析 177
后 记 193
第一讲 理解论文:学术写作的形式逻辑 1
一、标题:论文之眼 3
二、缘起与问题:论证合法性 7
三、文献综述:为创新铺路 9
四、材料与方法:说明个体的位置 11
五、经验的组织:以逻辑串联材料 12
六、理论提升:与知识脉络对话 15
七、结论与讨论:再出发 17
第二讲 写作的准备:想选题与找材料 21
一、选题的来源 22
二、好选题的标准 24
三、学会自我追问 29
四、材料的积累 32
第三讲 缘起与问题:追寻研究价值 35
一、开头的要素和思维 36
二、学术化开头 38
三、场景化开头 41
四、提问与引入知识脉络 45
五、知识回顾和合法性论证 49
六、自我陈述 54
第四讲 文献综述:思维的纵横交错 57
一、文献综述的功能 58
二、横向铺陈 59
三、纵向延伸 62
四、纵横交错 68
五、再次陈述或提问 71
第五讲 文献的技术:来源、配置与运用 75
一、重要文献的来源 75
二、分布和配置 78
三、尝试与文献“说话” 82
四、多样化形式 85
第六讲 材料与方法:关于研究过程的叙事 89
一、史料与用法 90
二、抽样与问卷 95
三、文本与边界 99
四、观察与访谈 103
第七讲 经验材料的组织:寻找逻辑 109
一、时间与空间 110
二、事件的发展 116
三、理论的层次 119
四、人为的建构 123
第八讲 理论对话:回到知识脉络 129
一、对话的路径 130
二、强化经验的突破 132
三、突出核心变量 137
四、在比较中提出新认识 140
第九讲 结论与讨论:延展意义 145
一、结尾的功能与要素 145
二、总结、追问与讨论 147
三、结尾的想象力 154
第十讲 投稿与写作伦理:走向公共的知识 157
一、完善论文形式 157
二、投稿、修改与回应评审意见 163
三、写作的伦理 174
附录 对一篇文章写法的分析 177
后 记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