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卷)(第三版) / 博雅大学堂·文学
¥75.00定价
作者: 张少康
出版时间:2024-0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349915
- 3版
- 527241
- 62251254-9
- 2024-05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 高职 五年制高职 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 中职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是古人对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规律和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有别于西方文学理论批评。作者把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分为古代和近代两大阶段,五个时期:先秦萌芽产生期、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唐宋金元胜利扩展期、明清繁荣鼎盛期和近代中西结合期。全书共五编,计35章。上卷17章,论述了从先秦、汉魏六朝到唐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作者长期从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与教学,认真吸取了现有批评史的研究成果,在体例安排、内容取舍、观点评价方面有独到之处,尤其注重对文学内容批评史上的重点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讨各个不同时期的重要文学内容批评家对批评史发展所做的主要贡献,进而总结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目录
前言
第一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
——先秦时期
概说
第一章先秦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第一节先秦的文学观念
第二节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第三节诗、乐、舞三位一体与“诗言志”的提出
第二章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第一节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第二节孟子“与民同乐”的文学观及其文学批评方法论
第三节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章庄子和道家的文学观
第一节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
第二节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第三节庄子“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
第四节庄子“得意忘言”论及其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第五节庄子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特征
第四章先秦百家争鸣中的其他重要文学思想流派
第一节墨家的功利主义文学观
第二节商鞅、韩非的法家文学观
第三节《易传》文学观的特色
第四节《楚辞》的“发愤抒情”说
第二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成熟
——汉魏六朝时期
概说
第五章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西汉前期的道家文学观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第二节封建正统文艺观的确立
——从《礼记·乐记》到《毛诗大序》
第三节儒家“定于一尊”与扬雄、班固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四节 王充真、善、美相统一的文学观
第五节王逸对《楚辞》的评论与东汉后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
第六章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发展
第一节玄学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第二节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
第三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及其在六朝文论发展中的意义
第四节陆机《文赋》论文学的构思与创作
第五节葛洪倡导繁富奥博的文学观与美学观
第七章玄佛合流与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
第一节佛教的流行及其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第二节沈约与声律论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对文学特征的探讨与文笔之争
第四节“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
第八章刘勰及其不朽巨著《文心雕龙》
第一节刘勰的生平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写作
第二节《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体系
第三节《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地位
与作用
第九章钟嵘的诗论专著《诗品》
第一节钟嵘的生平思想及《诗品》的写作
第二节钟嵘以“直寻”为核心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钟嵘对历代五言诗人的评价
第十章颜之推与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尚质与尚文两种对立的不同思潮
第二节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三节颜之推调和南北的文学思想
第三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化和扩展
——唐宋金元时期
概说
第十一章初盛唐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反齐梁文风中的两种不同倾向
第二节刘知幾《史通》对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陈子昂的兴寄论与风骨论
第四节李白崇尚自然清新的诗歌理论
第五节殷璠的兴象论和王昌龄的诗境论
第六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及其论诗歌创作之“神”
第十二章皎然、白居易与中唐诗歌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皎然《诗式》与中唐对诗歌意境特征的探讨
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第三节元稹的诗论与“元和体”的文学思想
第十三章唐代古文理论与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唐代古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韩愈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柳宗元的文学思想
第十四章司空图与晚唐五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晚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几个主要流派
第二节司空图论诗歌的“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第三节晚唐五代的诗格和诗句图
第一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
——先秦时期
概说
第一章先秦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第一节先秦的文学观念
第二节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第三节诗、乐、舞三位一体与“诗言志”的提出
第二章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
第一节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第二节孟子“与民同乐”的文学观及其文学批评方法论
第三节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章庄子和道家的文学观
第一节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
第二节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第三节庄子“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
第四节庄子“得意忘言”论及其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第五节庄子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特征
第四章先秦百家争鸣中的其他重要文学思想流派
第一节墨家的功利主义文学观
第二节商鞅、韩非的法家文学观
第三节《易传》文学观的特色
第四节《楚辞》的“发愤抒情”说
第二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成熟
——汉魏六朝时期
概说
第五章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西汉前期的道家文学观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第二节封建正统文艺观的确立
——从《礼记·乐记》到《毛诗大序》
第三节儒家“定于一尊”与扬雄、班固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四节 王充真、善、美相统一的文学观
第五节王逸对《楚辞》的评论与东汉后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
第六章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发展
第一节玄学的兴起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第二节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
第三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及其在六朝文论发展中的意义
第四节陆机《文赋》论文学的构思与创作
第五节葛洪倡导繁富奥博的文学观与美学观
第七章玄佛合流与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
第一节佛教的流行及其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第二节沈约与声律论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对文学特征的探讨与文笔之争
第四节“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
第八章刘勰及其不朽巨著《文心雕龙》
第一节刘勰的生平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写作
第二节《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体系
第三节《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地位
与作用
第九章钟嵘的诗论专著《诗品》
第一节钟嵘的生平思想及《诗品》的写作
第二节钟嵘以“直寻”为核心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钟嵘对历代五言诗人的评价
第十章颜之推与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尚质与尚文两种对立的不同思潮
第二节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三节颜之推调和南北的文学思想
第三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化和扩展
——唐宋金元时期
概说
第十一章初盛唐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反齐梁文风中的两种不同倾向
第二节刘知幾《史通》对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陈子昂的兴寄论与风骨论
第四节李白崇尚自然清新的诗歌理论
第五节殷璠的兴象论和王昌龄的诗境论
第六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及其论诗歌创作之“神”
第十二章皎然、白居易与中唐诗歌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皎然《诗式》与中唐对诗歌意境特征的探讨
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第三节元稹的诗论与“元和体”的文学思想
第十三章唐代古文理论与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唐代古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韩愈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柳宗元的文学思想
第十四章司空图与晚唐五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晚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几个主要流派
第二节司空图论诗歌的“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第三节晚唐五代的诗格和诗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