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傅:最后的手作记忆(中英文双语) / “在上海” 设计系列
¥138.00定价
作者: 周祺
出版时间:2020-08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9787558616655
- 1版
- 401814
- 44231344-1
- 平装
- 32开
- 2020-08
- 288
- 艺术学
- 设计学
- 艺术、设计、人文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画册作为对本土手作记忆的梳理,从 2006 年起开始收集各种相关资料,至今,《上海师傅》是本地目前最为详尽的一册与日常传统手工相关的城市视觉读物。本书以口述记录、插画,摄影的方式,记录 30 位分布在上海 10 余个区、镇,至今还在继续工作着的手作师傅,从竹、木、草、铁、布,纸不同材质的工艺,来呈现师傅们日常生活的样貌,以及工作经验中的智慧。全书主要呈现上海师傅的工作、生活图文,还包含了几位开设店铺的师傅,对一些渐渐退出人们生活的日常器具所表达的不舍之恋,共涉及手作日常生活用品 50 余件。
目录
目录
上海师傅印象 周祺
马根发:路上有人开着
轿车也会停下来买我东
西呢
001 常州篮
002 绒线针
吴德华:竹编这个活儿,
只要能想得出来都可以
做出来
003 笪
许文明:退休后就自己
做,打发打发时间,就
当是玩
004 升箩
俞文归——大团铁艺人
005 铁门
凌旭明:以前我们夏天
种地,冬天做篮子
006 竹筐
007 竹凳
李政:天上飞的,地上
跑的,只要画得出图纸
我就能做出来
008 金鱼灯
薛文华:再过十年这种
竹编的东西真的没有人
做了
009 筅帚
感谢:蔡英龙、陈天星、陈志刚、丁维昌、费宝英、
甘丽娟、顾玲娣、顾月香、顾振邦、郭志高、何永娣、
华雪娟、黄达明、黄发堂、黄金善、居台仁、李建国、
李政、凌旭明、马根发、浦阿姨、秦师傅、沈木云、
沈友高、孙逸娟、陶情建、唐师傅、王根林、王宏春、
王全林、王秀丽、王雪根、魏鹏飞、吴德华、吴孝明、
夏耀明、徐冬林、徐建章、储进根、徐巧珍、徐文鸿、
许文明、薛文华、杨秋玲、杨慎善、杨忠岐、殷允良、
俞锦仙、俞文归、查沛华、张凤仙、张福平、张乐华、
赵士德、朱阿梅、朱金林、周宏梅、周万德、周伟清、
庄金生
白杰、蔡祺、陈丹燕、曹可欣、陈琪、陈幼坚、都筑响一、
段段、方叙洁、冯美丽、高秀娟、顾未妹、顾铮、郭允、
韩峰、韩天红、 横井邦弘、胡惠萍、胡卫娣、胡文杰、
洪人杰、黄斌、黄永松、金宇澄、井磊、李钧鹏、李恺、
李明洁、梁瀚杰、林清、刘大泓、刘昊星、刘明泉、
陆君玖、陆萧、陆元敏、陆忠华、罗英、马德岗、
马可·赫尼格、马神龙、倪卫华、潘慧、清水耕助、
瞿玉珠、儒雅德、沈熙荣、沈月明、盛雪娟、孙亚、唐骋华、
唐昊君、唐晖、唐凌洁、汤惟杰、唐卫英、田兆元、
屠爱军、王桂芳、王竞、王静雯、温泽远、吴南瑶、
吴越、席闻雷、谢晓啸、许贝贝、许昊旸、徐华、
许丽英、徐勤、宣晓翊、盐野米松、杨帆、杨晓晖、
殷恬静、英柯、俞晓菁、余友涵、袁佳青、张翠、
张根芳、张洪英、张磊、张少俊、张淑伶、张雯茜、张渊、
周蓓丽、周浩、周慧琳、周宇平、中田美佐、钟子平、
诸皓、朱丽珏、竹村信之、朱玲玲、朱金娥。
特别感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顾伟先生,总编辑
邱孟瑜女士,及本书的美术指导姜庆共先生,责任编
辑张璎女士的鼓励和指教。
感谢我的家人,周玉麟,张仁凤,周康华,林培君,
在生活和工作上给我很多的启发、支持、教育和爱。
Thanks: Cai Yinglong, Chen Zhigang, Ding Weichang,
Chu Jin’gen, Fei Baoying, Gan Lijuan, Gu Lingdi,
Gu Zhengbang, Guo Zhigao, He Yongdi, Hua Xuejuan,
Huang Fatang, Huang Jinshan, Ju Tairen, Li Jianguo,
Li Zheng, Ling Xuming, Ma Genfa, Ms. Pu, Mr. Qin,
Mr. Tang, Shen Muyun, Shen Yougao, Sun Yijuan,
Tao Qingjian, Wang Genlin, Wang Hongchun, Wang
Quanlin, Wang Xiuli, Wang Xuegeng, Wei Pengfei,
Wu Dehua, Wu Xiaoming, Xia Yaoming, Xu Donglin,
Chen Tianxing, Gu Yuexiang, Huang Daming,
Xu Jin’gen, Xu Qiaozhen, Xu Wenhong, Xu Wenming,
Xue Wenhua, Yang Qiuling, Yang Shenxi,
Yang Zhongqi, Yin Yunliang, Yu Jinxian, Yu Wengui,
Zha Peihua, Zhang Fengxian, Zhang Fuping,
Zhang Lehua, Zhao Shide, Zhu Amei, Zhu Jinlin,
Zhou Hongmei, Zhou Weiqing, Zhou Wande,
Zhou Weiqing, Zhuang Jinsheng
Alan Chan, Cai Qi, Cao Kexin, Chen Danyan, Chen Qi,
Connie Chang, Duanduan, Duanduan, Fang Xujie, Fen
Meili, Gao Xiujuan, Gu Weimei, Gu Zheng, Guo Yun,
Han Feng, Han Tianhong, Henry Chung, Hu Huiping,
Hu Weidi, Hu Wenjie, Hong Renjie, Huang Bin,
Huang Yongsong, Jake Newby, Jin Yucheng, Jing Bartz,
Jing Lei, John Sunyer, Katherine Huiling Chou, Kimi
Tang, Kouske Shimizu, Kyoichi Tsuzuki, Li Junpeng, Li
Kai, Li Mingjie, Liang Hanjie, Lin Qing, Liu Dahong, Liu
Haoxing, Liu Mingquan, Lu Junjiu, Lu Xiao,
Lu Yuanmin, Lu Zhonghua, Luo Ying, Ma Degang,
Ma Shenlong, Marcus Hernig, Misa Nakata,
Ni Weihua, Pan Hui, Qu Yuzhu, Ruard William
Absaroka, Shen Xirong, Shen Yueming, Shen Xuejuan,
Takemura Nobuyuki, Tang Chenghua, Tang Haojun,
Tang Lingjie, Tang Weijie, Tang Weiying, Tian Zhao
Yuan, Tu Aijun, Wang Guifang, Wang Jingwen, Wen
Zeyuan, Wu Nanyao, Wu Yue, Xi Wenlei, Xie Xiaoxiao,
Xu Beibie, Xu Haoyang, Xu Hua, Xu Liying, Xu Qin,
Xuan Xiaoyi, Yang Fan, Yang Xiaohui, Yin Tianjing,
Ying Ke, Yokoi Kunihiro, Yonematsu Shiono,
Yu Xiaojing, Yu Youhan, Yuan Jiaqing, Zhang Cui,
Zhang Genfang, Zhang Hongying, Zhang Lei, Zhang
Shaojun, Zhang Shuling, Zhang Yuan, Zhou Beili,
Zhou Hao, Zhou Yuping, Zhu Hao, Zhu Lijue,
Zhu Lingling,Zhu Jin’e
Special thanks to the director of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Mr. Gu Wei and the chief
editor Ms. Qiu Mengyu, As well as the curator of this
book Mr.Jiang Qinggong, editor-in-charge Ms. Zhang
Ying.
Thanks to my families for their inspiration, support,
education and love in life and work, namely Zhou
Yulin, Zhang Renfeng, Zhou Kanghua and Lin Peijun.
注:本书插图、摄影——周祺
图内字迹为师傅本人手写
物件解释选自《上海话大词典》等
notes: illustration, photography—Zhou Qi
the words on the photos are written by Shifu
definitions of objects quoted from Shanghai Dialect
Dictionary and others
20040638-1g-P1-29.indd 10-11 20/7/22 下午1:42
023 竹帽
024 竹衣架
025 竹夹
孙逸娟:(20 世纪)70 年
代的时候出口订单最多
026 腰圆包
027 草帽
028 草拖鞋
029 杯套
030 糖果盒
赵士德——边做边卖的
竹匠
031 元宝篮
032 饭罩
徐建章:小菜场里没有
一根不是我的秤
033 秤杆
杨秋玲:手工的东西很
少人肯做了
034 笊篱
035 苍蝇拍
丁维昌:打(编)一条
席子,从破篾开始要
八十个小时
036 篾席
浦阿婆:现在戴表的人
年纪大的多一点
张凤仙——亭林镇老人
的日常服饰
037 土布头巾
038 土布衣服
039 土布围兜
王根林:学徒时没工钱
的,师傅肯教你(就)
蛮好了
040 藤椅
顾月香——徐行镇的草
编阿姨
041 草拖鞋
周宏梅:要卖得快么就
挑(担子)到乡下去,
一家家地喊“篮要不要”
042 疏篮
043 饭篮
黄发堂:以前就是靠这
个东西(生活),现在就
是做着玩的呀
044 小竹凳
徐巧珍:天冷的时候,
人家都来补羊毛衫、羊
绒衫、滑雪衫
黄金善——住在河边的
竹编师傅
045 热水瓶竹壳
046 竹篮
甘丽娟:以前家里的开
销都是靠草编,现在是
大家开心了一起弄弄
047 草编东方明珠电
视塔
048 南瓜包
049 草帽
朱金林——会做竹蜻蜓
的杂货店主
050 竹篮子
051 竹蜻蜓
殷允良——汽车站边的
日用品店老板
052 铜手炉
王秀丽——我卖杂货有
七十年了
053 竹匾
沈友高:以前么每户人
家总归有人会做(竹编)
054 蟹篓
055 草莓篮
俞锦仙:我编的小篮子,
来古镇旅游的外国人看
到都要买的
056 小篮
陶情建——马路边的铁
榔头
057 铁锅
058 铁勺
059 铁铲
唐师傅:我大概是弹棉
花里面年纪最轻的了
060 棉花胎
陈天星——新场大街的
白铁匠
061 漏斗
062 舀水勺
063 铅桶
064 油墩子勺
065 畚箕
王全林:嘉定这里用得
最多的还是元宝篮
066 小元宝篮
查沛华:我做的脚踏车
都是可以转动的,跟真
的一样
067 迷你三轮车
068 迷你脚踏车
秦师傅:我们卖的东西
大概有近千种吧
夏耀明:南京路、城隍庙
都有卖我(做)的东西
069 迷你茶壶
070 迷你汤婆子
071 迷你手炉
华雪娟——平安镇织布
阿姨
072 土布鞋
朱阿梅——在胡桥镇打
农具
073 铁鎝
徐文鸿:带不了徒弟,不
吃生活(教训)学不会
074 皮拖鞋
费宝英:我还是比较喜
欢卖传统的东西
075 扫帚
20040638-1g-P1-29.indd 12-13 20/7/22 下午1:42
王雪根:每匹布都有名
字,我能叫得出几百种
郭志高:我用的都是崇
明的土竹
076 鹤
077 蟹
078 小藤匾
079 大崇明篮
顾振邦——向化镇竹器
摊主
080 连枷
何永娣:我出嫁的时候
布就是自己织的
081 崇明土布
082 聪明羊
083 土布帽子
084 土布包
周万德:我自己也是睡
棕绷的,透气
085 棕绷
居台仁——老师傅的小
板凳
086 小板凳
陈志刚——老城厢里的
小师傅
087 兔子灯
张福平:我就做做当地
农民用的农具
088 菜刀
089 田刀
090 篾刀
储进根——在新场镇卖
老杂货
091 土布
李建国:老客户有的年
年要来买一个生肖彩灯
092 生肖灯
吴孝明——城桥镇的竹
编师傅
093 匾
杨忠岐——七宝镇上的
木桶匠
094 木盆
沈木云:老早(以前)
每家人家都要用饭窠的
095 饭窠
096 长颈鹿
周伟清:在上海,藤椅
没有几个人在做了
097 藤拍
098 小藤椅
黄达明:我每个星期要
去学校教小朋友做竹编
功课
099 小簸箕
100 大竹匾
参考读物
花絮
上海师傅印象 周祺
马根发:路上有人开着
轿车也会停下来买我东
西呢
001 常州篮
002 绒线针
吴德华:竹编这个活儿,
只要能想得出来都可以
做出来
003 笪
许文明:退休后就自己
做,打发打发时间,就
当是玩
004 升箩
俞文归——大团铁艺人
005 铁门
凌旭明:以前我们夏天
种地,冬天做篮子
006 竹筐
007 竹凳
李政:天上飞的,地上
跑的,只要画得出图纸
我就能做出来
008 金鱼灯
薛文华:再过十年这种
竹编的东西真的没有人
做了
009 筅帚
感谢:蔡英龙、陈天星、陈志刚、丁维昌、费宝英、
甘丽娟、顾玲娣、顾月香、顾振邦、郭志高、何永娣、
华雪娟、黄达明、黄发堂、黄金善、居台仁、李建国、
李政、凌旭明、马根发、浦阿姨、秦师傅、沈木云、
沈友高、孙逸娟、陶情建、唐师傅、王根林、王宏春、
王全林、王秀丽、王雪根、魏鹏飞、吴德华、吴孝明、
夏耀明、徐冬林、徐建章、储进根、徐巧珍、徐文鸿、
许文明、薛文华、杨秋玲、杨慎善、杨忠岐、殷允良、
俞锦仙、俞文归、查沛华、张凤仙、张福平、张乐华、
赵士德、朱阿梅、朱金林、周宏梅、周万德、周伟清、
庄金生
白杰、蔡祺、陈丹燕、曹可欣、陈琪、陈幼坚、都筑响一、
段段、方叙洁、冯美丽、高秀娟、顾未妹、顾铮、郭允、
韩峰、韩天红、 横井邦弘、胡惠萍、胡卫娣、胡文杰、
洪人杰、黄斌、黄永松、金宇澄、井磊、李钧鹏、李恺、
李明洁、梁瀚杰、林清、刘大泓、刘昊星、刘明泉、
陆君玖、陆萧、陆元敏、陆忠华、罗英、马德岗、
马可·赫尼格、马神龙、倪卫华、潘慧、清水耕助、
瞿玉珠、儒雅德、沈熙荣、沈月明、盛雪娟、孙亚、唐骋华、
唐昊君、唐晖、唐凌洁、汤惟杰、唐卫英、田兆元、
屠爱军、王桂芳、王竞、王静雯、温泽远、吴南瑶、
吴越、席闻雷、谢晓啸、许贝贝、许昊旸、徐华、
许丽英、徐勤、宣晓翊、盐野米松、杨帆、杨晓晖、
殷恬静、英柯、俞晓菁、余友涵、袁佳青、张翠、
张根芳、张洪英、张磊、张少俊、张淑伶、张雯茜、张渊、
周蓓丽、周浩、周慧琳、周宇平、中田美佐、钟子平、
诸皓、朱丽珏、竹村信之、朱玲玲、朱金娥。
特别感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顾伟先生,总编辑
邱孟瑜女士,及本书的美术指导姜庆共先生,责任编
辑张璎女士的鼓励和指教。
感谢我的家人,周玉麟,张仁凤,周康华,林培君,
在生活和工作上给我很多的启发、支持、教育和爱。
Thanks: Cai Yinglong, Chen Zhigang, Ding Weichang,
Chu Jin’gen, Fei Baoying, Gan Lijuan, Gu Lingdi,
Gu Zhengbang, Guo Zhigao, He Yongdi, Hua Xuejuan,
Huang Fatang, Huang Jinshan, Ju Tairen, Li Jianguo,
Li Zheng, Ling Xuming, Ma Genfa, Ms. Pu, Mr. Qin,
Mr. Tang, Shen Muyun, Shen Yougao, Sun Yijuan,
Tao Qingjian, Wang Genlin, Wang Hongchun, Wang
Quanlin, Wang Xiuli, Wang Xuegeng, Wei Pengfei,
Wu Dehua, Wu Xiaoming, Xia Yaoming, Xu Donglin,
Chen Tianxing, Gu Yuexiang, Huang Daming,
Xu Jin’gen, Xu Qiaozhen, Xu Wenhong, Xu Wenming,
Xue Wenhua, Yang Qiuling, Yang Shenxi,
Yang Zhongqi, Yin Yunliang, Yu Jinxian, Yu Wengui,
Zha Peihua, Zhang Fengxian, Zhang Fuping,
Zhang Lehua, Zhao Shide, Zhu Amei, Zhu Jinlin,
Zhou Hongmei, Zhou Weiqing, Zhou Wande,
Zhou Weiqing, Zhuang Jinsheng
Alan Chan, Cai Qi, Cao Kexin, Chen Danyan, Chen Qi,
Connie Chang, Duanduan, Duanduan, Fang Xujie, Fen
Meili, Gao Xiujuan, Gu Weimei, Gu Zheng, Guo Yun,
Han Feng, Han Tianhong, Henry Chung, Hu Huiping,
Hu Weidi, Hu Wenjie, Hong Renjie, Huang Bin,
Huang Yongsong, Jake Newby, Jin Yucheng, Jing Bartz,
Jing Lei, John Sunyer, Katherine Huiling Chou, Kimi
Tang, Kouske Shimizu, Kyoichi Tsuzuki, Li Junpeng, Li
Kai, Li Mingjie, Liang Hanjie, Lin Qing, Liu Dahong, Liu
Haoxing, Liu Mingquan, Lu Junjiu, Lu Xiao,
Lu Yuanmin, Lu Zhonghua, Luo Ying, Ma Degang,
Ma Shenlong, Marcus Hernig, Misa Nakata,
Ni Weihua, Pan Hui, Qu Yuzhu, Ruard William
Absaroka, Shen Xirong, Shen Yueming, Shen Xuejuan,
Takemura Nobuyuki, Tang Chenghua, Tang Haojun,
Tang Lingjie, Tang Weijie, Tang Weiying, Tian Zhao
Yuan, Tu Aijun, Wang Guifang, Wang Jingwen, Wen
Zeyuan, Wu Nanyao, Wu Yue, Xi Wenlei, Xie Xiaoxiao,
Xu Beibie, Xu Haoyang, Xu Hua, Xu Liying, Xu Qin,
Xuan Xiaoyi, Yang Fan, Yang Xiaohui, Yin Tianjing,
Ying Ke, Yokoi Kunihiro, Yonematsu Shiono,
Yu Xiaojing, Yu Youhan, Yuan Jiaqing, Zhang Cui,
Zhang Genfang, Zhang Hongying, Zhang Lei, Zhang
Shaojun, Zhang Shuling, Zhang Yuan, Zhou Beili,
Zhou Hao, Zhou Yuping, Zhu Hao, Zhu Lijue,
Zhu Lingling,Zhu Jin’e
Special thanks to the director of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Mr. Gu Wei and the chief
editor Ms. Qiu Mengyu, As well as the curator of this
book Mr.Jiang Qinggong, editor-in-charge Ms. Zhang
Ying.
Thanks to my families for their inspiration, support,
education and love in life and work, namely Zhou
Yulin, Zhang Renfeng, Zhou Kanghua and Lin Peijun.
注:本书插图、摄影——周祺
图内字迹为师傅本人手写
物件解释选自《上海话大词典》等
notes: illustration, photography—Zhou Qi
the words on the photos are written by Shifu
definitions of objects quoted from Shanghai Dialect
Dictionary and others
20040638-1g-P1-29.indd 10-11 20/7/22 下午1:42
023 竹帽
024 竹衣架
025 竹夹
孙逸娟:(20 世纪)70 年
代的时候出口订单最多
026 腰圆包
027 草帽
028 草拖鞋
029 杯套
030 糖果盒
赵士德——边做边卖的
竹匠
031 元宝篮
032 饭罩
徐建章:小菜场里没有
一根不是我的秤
033 秤杆
杨秋玲:手工的东西很
少人肯做了
034 笊篱
035 苍蝇拍
丁维昌:打(编)一条
席子,从破篾开始要
八十个小时
036 篾席
浦阿婆:现在戴表的人
年纪大的多一点
张凤仙——亭林镇老人
的日常服饰
037 土布头巾
038 土布衣服
039 土布围兜
王根林:学徒时没工钱
的,师傅肯教你(就)
蛮好了
040 藤椅
顾月香——徐行镇的草
编阿姨
041 草拖鞋
周宏梅:要卖得快么就
挑(担子)到乡下去,
一家家地喊“篮要不要”
042 疏篮
043 饭篮
黄发堂:以前就是靠这
个东西(生活),现在就
是做着玩的呀
044 小竹凳
徐巧珍:天冷的时候,
人家都来补羊毛衫、羊
绒衫、滑雪衫
黄金善——住在河边的
竹编师傅
045 热水瓶竹壳
046 竹篮
甘丽娟:以前家里的开
销都是靠草编,现在是
大家开心了一起弄弄
047 草编东方明珠电
视塔
048 南瓜包
049 草帽
朱金林——会做竹蜻蜓
的杂货店主
050 竹篮子
051 竹蜻蜓
殷允良——汽车站边的
日用品店老板
052 铜手炉
王秀丽——我卖杂货有
七十年了
053 竹匾
沈友高:以前么每户人
家总归有人会做(竹编)
054 蟹篓
055 草莓篮
俞锦仙:我编的小篮子,
来古镇旅游的外国人看
到都要买的
056 小篮
陶情建——马路边的铁
榔头
057 铁锅
058 铁勺
059 铁铲
唐师傅:我大概是弹棉
花里面年纪最轻的了
060 棉花胎
陈天星——新场大街的
白铁匠
061 漏斗
062 舀水勺
063 铅桶
064 油墩子勺
065 畚箕
王全林:嘉定这里用得
最多的还是元宝篮
066 小元宝篮
查沛华:我做的脚踏车
都是可以转动的,跟真
的一样
067 迷你三轮车
068 迷你脚踏车
秦师傅:我们卖的东西
大概有近千种吧
夏耀明:南京路、城隍庙
都有卖我(做)的东西
069 迷你茶壶
070 迷你汤婆子
071 迷你手炉
华雪娟——平安镇织布
阿姨
072 土布鞋
朱阿梅——在胡桥镇打
农具
073 铁鎝
徐文鸿:带不了徒弟,不
吃生活(教训)学不会
074 皮拖鞋
费宝英:我还是比较喜
欢卖传统的东西
075 扫帚
20040638-1g-P1-29.indd 12-13 20/7/22 下午1:42
王雪根:每匹布都有名
字,我能叫得出几百种
郭志高:我用的都是崇
明的土竹
076 鹤
077 蟹
078 小藤匾
079 大崇明篮
顾振邦——向化镇竹器
摊主
080 连枷
何永娣:我出嫁的时候
布就是自己织的
081 崇明土布
082 聪明羊
083 土布帽子
084 土布包
周万德:我自己也是睡
棕绷的,透气
085 棕绷
居台仁——老师傅的小
板凳
086 小板凳
陈志刚——老城厢里的
小师傅
087 兔子灯
张福平:我就做做当地
农民用的农具
088 菜刀
089 田刀
090 篾刀
储进根——在新场镇卖
老杂货
091 土布
李建国:老客户有的年
年要来买一个生肖彩灯
092 生肖灯
吴孝明——城桥镇的竹
编师傅
093 匾
杨忠岐——七宝镇上的
木桶匠
094 木盆
沈木云:老早(以前)
每家人家都要用饭窠的
095 饭窠
096 长颈鹿
周伟清:在上海,藤椅
没有几个人在做了
097 藤拍
098 小藤椅
黄达明:我每个星期要
去学校教小朋友做竹编
功课
099 小簸箕
100 大竹匾
参考读物
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