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4-01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分析化学(第三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9787577204611
  • 3版
  • 518864
  • 48259004-9
  • 16开
  • 2024-01
  • 化学化工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第3版)》根据工科类本科化学教学的要求编写,着眼于培养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科人才。全书分为11章,主要内容为定量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各类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定量分析步骤和复杂体系的定量分析等。内容简明扼要,注意结合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元素,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阐述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穿插了与能源、材料、环境、生命科学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应用技术等。书中有例题、小结和习题,章末扫码可看思维导图和习题参考答案,便于教学。
本书适合于作为高等院校化工、轻工、石油、环境、制药、食品、生物工程等工科类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分析化学教学参考书,还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1.2分析方法的分类(1)

1.3分析化学的进展(4)

阅读材料:分析化学与诺贝尔化学奖——冷冻电子显微镜引发分辨率革命(6)

第2章定量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8)

2.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8)

2.1.1误差的分类及表示方法(8)

2.1.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3)

2.1.3误差的传递(13)

2.1.4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15)

2.2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17)

2.2.1可疑数据的取舍(17)

2.2.2有限次测定随机误差的t分布(19)

2.2.3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20)

2.2.4显著性检验(21)

2.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24)

2.3.1有效数字(24)

2.3.2修约规则(25)

2.3.3运算规则(25)

2.4回归分析法(26)

2.4.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27)

2.4.2回归方程的检验(28)

本章小结(30)

阅读材料:化学信息学(31)

习题(32)

第3章滴定分析(34)

3.1滴定分析法概述(34)

3.1.1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4)

3.1.2滴定分析的操作程序(34)

3.1.3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滴定反应条件(35)

3.1.4滴定方式(36)

3.2物质组成的标度方法(37)

3.2.1不同试样组成的表示方法(37)

3.2.2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38)

3.3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40)

3.3.1基准物质(40)

3.3.2标准溶液的配制(41)

3.3.3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示例(44)

3.4滴定分析的计算(44)

3.4.1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44)

3.4.2滴定分析计算示例(45)

本章小结(46)

阅读材料:滴定分析法的发展史(47)

习题(48)

第4章酸碱滴定法(49)

4.1酸碱质子理论(49)

4.1.1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49)

4.1.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50)

4.2酸碱溶液有关浓度的计算(51)

4.2.1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52)

4.2.2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57)

4.3缓冲溶液(64)

4.3.1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64)

4.3.2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64)

4.3.3缓冲容量(66)

4.3.4缓冲溶液的配制(67)

4.4酸碱指示剂(68)

4.4.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69)

4.4.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69)

4.4.3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70)

4.4.4混合酸碱指示剂(71)

4.5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72)

4.5.1强碱滴定强酸(72)

4.5.2强碱滴定一元弱酸(75)

4.5.3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的滴定(78)

4.6滴定终点误差(81)

4.6.1强酸的滴定终点误差(81)

4.6.2弱酸的滴定终点误差(82)

4.7酸碱滴定法的应用(83)

4.7.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3)

4.7.2直接滴定法的应用与示例(84)

4.7.3间接滴定法的应用与示例(87)

4.8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87)

4.8.1非水酸碱滴定中的溶剂(88)

4.8.2非水酸碱滴定条件的选择(91)

4.8.3非水酸碱滴定的应用(92)

本章小结(92)

阅读材料:天然酸碱指示剂——花青素(93)

习题(93)

第5章配位滴定法(96)

5.1配合物与配位反应概述(96)

5.1.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配合物(96)

5.1.2配合物的配位平衡(97)

5.2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平衡及影响因素(100)

5.2.1EDTA的性质(100)

5.2.2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101)

5.2.3副反应系数(102)

5.2.4条件稳定常数(105)

5.3金属指示剂(106)

5.3.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106)

5.3.2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107)

5.3.3使用金属指示剂应注意的问题(108)

5.3.4常用金属指示剂(108)

5.4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110)

5.4.1配位滴定曲线(110)

5.4.2配位滴定终点误差(112)

5.4.3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114)

5.5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115)

5.5.1在不同酸度下的分步滴定(115)

5.5.2掩蔽法(117)

5.5.3用其他配位剂滴定(119)

5.5.4化学分离法(121)

5.6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121)

5.6.1直接滴定法(121)

5.6.2返滴定法(121)

5.6.3置换滴定法(122)

5.6.4间接滴定法(122)

本章小结(123)

阅读材料:手性药物分离分析(124)

习题(125)

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27)

6.1氧化还原反应(127)

6.1.1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127)

6.1.2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129)

6.1.3氧化还原平衡(132)

6.1.4在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133)

6.1.5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134)

6.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136)

6.2.1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136)

6.2.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38)

6.3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141)

6.3.1预氧化(141)

6.3.2预还原(142)

6.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应用(143)

6.4.1高锰酸钾法(143)

6.4.2重铬酸钾法(147)

6.4.3碘量法(149)

6.4.4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154)

本章小结(156)

阅读材料:由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157)

习题(158)

第7章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160)

7.1溶解沉淀平衡及影响因素(160)

7.1.1沉淀的溶解度和溶度积(160)

7.1.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61)

7.2沉淀的形成和沉淀条件的选择(165)

7.2.1沉淀的类型和形成过程(165)

7.2.2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166)

7.2.3沉淀条件的选择(168)

7.3重量分析法及应用(170)

7.3.1重量分析法的类型和特点(170)

7.3.2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171)

7.3.3重量分析法的计算(171)

7.3.4重量分析法的应用(172)

7.4沉淀滴定法及应用(173)

7.4.1沉淀滴定法概述(173)

7.4.2银量法的原理及应用(173)

本章小结(178)

阅读材料: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沉淀法(178)

习题(179)

第8章电位分析法(182)

8.1参比电极与指示电极(182)

8.1.1参比电极(182)

8.1.2指示电极(185)

8.1.3电极电位的测量(196)

8.2直接电位法及应用(197)

8.2.1pH值的电位测定(197)

8.2.2其他离子活(浓)度的测定(199)

8.3电位滴定法及应用(202)

8.3.1电位滴定的装置和方法(202)

8.3.2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202)

8.3.3电位滴定法的应用(204)

本章小结(206)

阅读材料:电化学工作站(208)

习题(208)

第9章分光光度法(210)

9.1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10)

9.1.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210)

9.1.2朗伯比尔定律(211)

9.1.3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212)

9.2分光光度计(213)

9.2.1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213)

9.2.2分光光度计的光学性能与类型(215)

9.2.3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一些注意事项(215)

9.3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选择(215)

9.3.1显色反应的选择(215)

9.3.2显色条件的选择(216)

9.3.3测定波长的选择(217)

9.3.4参比溶液的选择(217)

9.3.5吸光度范围的选择(218)

9.4分光光度法的应用(219)

9.4.1标准曲线法对单组分含量的测定(219)

9.4.2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219)

9.4.3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220)

9.4.4示差分光光度法(220)

9.4.5多组分的同时测定(222)

9.4.6光度滴定法(222)

本章小结(223)

阅读材料:朗伯小传(224)

习题(224)

第10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227)

10.1概述(227)

10.2沉淀分离法(228)

10.2.1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228)

10.2.2微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230)

10.3萃取分离法(230)

10.3.1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230)

10.3.2萃取体系的分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233)

10.4层析法(237)

10.4.1纸层析法(237)

10.4.2薄层色谱法(238)

10.5离子交换分离法(240)

10.5.1离子交换树脂(241)

10.5.2离子交换分离操作(243)

10.5.3离子交换分离法应用示例(245)

10.6挥发和蒸馏分离法(246)

10.6.1挥发分离法(246)

10.6.2蒸馏分离法(247)

10.7分离新技术(247)

10.7.1固相微萃取法(247)

10.7.2液膜分离法(249)

10.7.3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法(249)

10.7.4其他分离新技术(251)

本章小结(252)

阅读材料:分子识别与印迹分离技术(253)

习题(253)

第11章定量分析步骤和复杂体系的定量分析(255)

11.1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255)

11.1.1试样的采取与制备(255)

11.1.2试样的分解(259)

11.1.3测定方法的选择(264)

11.1.4分析结果的质量评价(264)

11.2硅酸盐分析(265)

11.2.1概述(265)

11.2.2硅酸盐经典分析系统(267)

11.2.3硅酸盐矿物和岩石中主要成分的测定方法(268)

11.2.4硅酸盐矿物和岩石全成分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和计算(269)

11.3合金分析(270)

11.3.1钢铁中合金元素分析(270)

11.3.2铝及铝合金分析(277)

11.4水样分析(278)

11.4.1概述(278)

11.4.2水质指标和标准(278)

11.4.3水样的采集和预处理(278)

11.4.4水样的物理性质检验(279)

11.4.5水样中常见金属元素的测定(280)

11.4.6水样中常见非金属元素的测定(282)

11.4.7化学需氧量的测定(283)

11.5食品安全分析(283)

11.5.1概述(283)

11.5.2食品中重金属的测定(284)

11.5.3药物残留和农药残留的测定(285)

11.5.4毒素的测定(287)

11.5.5防伪/掺假分析(289)

11.5.6食品安全的标志(290)

本章小结(290)

阅读材料:荧光成像分析技术(291)

习题(291)

附录(293)

附录A弱酸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 ℃)(293)

附录B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 ℃)(295)

附录C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5 ℃)(295)

附录D金属离子的lgαM(OH)值(297)

附录E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298)

附录F标准电极电位(25 ℃)(298)

附录G条件电位(300)

附录H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5 ℃)(301)

附录I相对原子质量(302)

附录J相对分子质量(303)

附录K一些离子的离子体积参数()和活度系数(γ)(305)

参考文献(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