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4-06-1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西方教育史——现代西欧与新世界》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618945
  • 1
  • 517287
  • 假精装
  • 16开
  • 2024-06-11
  • 610
  • 684
  • 教育学
目录

 前辅文
 第一章 现代西方教育传统
  第一节 前序:教育分歧的现代传统
  第二节 教育作为基督教文明的工具
   中世纪的成就
   16世纪的思想体系
   教育供给:16世纪的模式
  第三节 新教的发展:德国和英国
   德国路德教的倡议
   新教徒在英国的至尊地位
   伊丽莎白时期:教育作为新教化的媒介
   极端新教:英格兰清教主义
   天主教的抵抗与地下学校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教育的发展:逐渐摆脱宗教的控制
  第四节 天主教的回应: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的教育
   天主教改革和耶稣会
   耶稣会对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地区教育的控制
  第五节 天主教分裂:法国教育
   中世纪教育传统的延续
   挑战传统:人文主义的影响
   拉米斯的抨击
   胡格诺派教育
 第二章 17 世纪的科学革命
  第一节 挑战亚里士多德哲学:一种新的宇宙观
  第二节 知识革新:培根经验主义
   所罗门宫:实验学院
  第三节 新的学术机构:研究院和科学协会
   在意大利的起源和发展
   法国研究院的鼎盛时期
   修正传统:笛卡尔理性主义
   蒙特摩研究院与科学研究院
   英国的学会:格雷沙姆学院和皇家学会
 第三章 “学校改革”:乌托邦和17 世纪的现实
  第一节 异见之声:拒绝古典人文主义传统
   16世纪在法国与意大利出现的异见
   教育犬儒主义和拒绝人文主义
   蒙田的怀疑论
  第二节 寻求稳定:早期乌托邦的幻想
   两个基督教乌托邦:安德里亚和康帕内拉
  第三节 夸美纽斯的愿景:知识乌托邦
   早期(1592—1627年):信仰与理性
   走向教育理论:所有人类经验的统一性
   改革的第一步:夸美纽斯的早期教育著作
   《大教学论》:有机连续的教育
   有关泛智教科书分级系列的理念
  第四节 追求乌托邦:哈特利布圈子
   1603—1649年英格兰的政治发展
   塞缪尔·哈特利布:“欧洲伟大的情报员”
   温和的清教主义:弥尔顿《论教育》
   根本性改革:佩第的科技教育建议
   基于传统的改革:杜里的新式学校
  第五节 夸美纽斯的直接成果:教科书的创新
 第四章 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学校教育的延伸Ⅰ. 天主教保守派传统
  第一节 冲突中的天主教:法国的教育
   讲道会:乌尔苏拉会的修女、奥拉托利会会友、皮亚里斯特会信徒
   詹森主义与保尔-罗亚尔学校
   摧毁胡格诺教派教育
   喇沙和基督教学校修士会
   普及识字与女童教育
  第二节 巩固天主教
   西班牙、葡萄牙和新世界
   耶稣会影响下的哈布斯堡王朝的教育
 第五章 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学校教育的延伸Ⅱ. 新教的自发行动
  第一节 在英格兰诞生的新教
   英格兰的文法学校:慈善时代
   大学和英国国教机构
   宗教异见和教育创新:非国教学院
   作为商业投资的教育:私立学校和学院
   大众教育与慈善学校运动
  第二节 苏格兰的教育
   宗教改革前的教育发展
   旨在建立全国性体系的长老会
   苏格兰启蒙运动
  第三节 英格兰的占领区:威尔士
   强推英格兰国教及威尔士的反应
   威尔士的慈善学校运动:基督教知识促进会与巡回学校
  第四节 英格兰的占领区:爱尔兰
   英国圣公会的统治和爱尔兰的反应
   消灭教皇制度:慈善学校运动
  第五节 欧洲的教育:北方新教区
   宗教改革成果:扩建学校
   普鲁士的进展:哈勒的富朗开学校
   实科中学的兴起与现代课程的出现
 第六章 教育与启蒙运动:理念变革
  第一节 教育理念的变化:科学和经验主义的影响
   从科学革命到启蒙运动
   笛卡尔与牛顿:迈向新科学
   约翰·洛克:经验主义与知识
   洛克:经验主义与教育
  第二节 追求经验主义:启蒙运动的观点
   哲学家:伏尔泰、拉美特利、爱尔维修
   百科全书
  第三节 教育思想革命:卢梭的影响
   无知的传统:18世纪的育儿习俗
   《爱弥儿》:自然教育学说
   《爱弥儿》:自然教育与文化要求
   社会良知与道德成长
   学校的角色:《论波兰的治国之道及波兰政府的改革方略》
  第四节 对卢梭的回应:行动与反应
   实践中的《爱弥儿》:巴泽多与泛爱学校
   耶稣会的反应:模仿《爱弥儿》
 第七章 变革时代(1762—1830年):教育新秩序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政治、经济、工业变革
   社会契约和政治行动
   一场无声的革命:经济和工业发展
  第二节 德国唯心主义与康德综合论
   走向新经验主义:莱布尼茨与动态世界观
   康德:经验、知识和道德
   康德道德的绝对主义理论
   康德的教育理论
   实践层面对教育的思考
  第三节 有机连续性和精神满足:裴斯泰洛齐的贡献
   早期思想:人与自然
   自然教育:林哈德与葛笃德
   理 论转化为实践:施坦斯、布格多夫和伊佛东
   有机发展和连续性理论
   直观教学法:对自然直接的观察
   直观教学法:教育上的应用
   从智力发展到道德发展
  第四节 美德的系统培养:赫尔巴特教育学
   现实世界中的道德成长:存在的问题
   心智的经验建构
   教育任务:教学干预
   四步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成就:未来发展的基础
 第八章 变革时代(1762—1830年):国家制度的开端
  第一节 法国国家制度的建立
   从《爱弥儿》到法国大革命
   教育规定发展的革命性的十年(1789—1799年)
   国民公会:建设性立法时期(1794—1799年)
   拿破仑时期的教育:帝国大学
  第二节 普鲁士:发展整体国家教育体系
   费希特:道德再生教育
   普鲁士国家制度的建立
   黑格尔:国家作为实现神圣目的的工具
  第三节 美国:共和主义教育
   初等教育的殖民地规定
   殖民时代的文法学校、研究院和职业学院
   国民教育:“新一代”的美国化
   平等理想:教育歧视与不足
 第九章 欧洲资本主义时代(1815—1900年):自由派的改革与保守派的抗拒
  第一节 资产阶级立场:捍卫特权
  第二节 大众学校教育(1800—1850年)
   新的激进派:英国功利主义
   通过互教互学实施贫民教育:兰卡斯特、贝尔与导生制
   宗派对抗:英国圣公会支持下的全国贫民教育促进协会
   导生制的扩展
  第三节 资产阶级的妥协:教育双轨制
   英国:独立、自愿捐赠的私立教育制度
   英国:国民教育的立法进程(1833—1900年)
   法国:教会与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冲突
   法国:教育领域保守派与自由派的冲突
   普鲁士:为公司式国家服务的教育
 第十章 科学与教育:走向新的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中的有机整体观
   19 世纪早期科学与哲学的冲突
   自然哲学学派
   教育改革:裴斯泰洛齐整体论的应用
   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教育与自然哲学
   有机发展的学校:儿童乐园
  第二节 实证科学与功利主义教育
   科学的发展:从整体论到实证主义
   在教育领域的后果:转向教育经验主义
  第三节 科学教育的实现:美国赫尔巴特主义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830—1900年)
   1830—1900年的美国大众教育
   正规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时代
   进步思想:科学的教育学
 第十一章 教育的新时代Ⅰ:欧洲的乌托邦和进步主义运动
  第一节 进步之路:关于未来的意识形态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罗伯特·欧文与合作社运动
   法国早期社会主义运动:傅立叶和圣西门
   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与科学社会主义
   道德重建:净化宗教
   新的心理科学:自然起源
  第二节 新纪元在望:玛丽亚·蒙台梭利与欧洲的进步运动
   玛丽亚·蒙台梭利及其对进步教育科学的探索
   蒙台梭利的“科学教育学”
   欧洲:独立的进步主义运动
 第十二章 教育的新时代Ⅱ:美国进步主义
  第一节 一种激进的美国哲学:约翰·杜威和实验主义学说
   应用于教育的整体心理学:威廉·詹姆斯的贡献
   美国对赫尔巴特主义的反应
   质疑传统:作为社会实验室的学校
   反省性思维:科学的学习方法
   系统的教育理论:民主与教育
   有争议的实验主义:对该理论的异议
  第二节 实践中的美国进步主义
   美国教育改革思潮:1890—1918年
   进步主义在行动:1919—1929年
   美国的进步主义与社会冲突:1929—1939年
 第十三章 国家规划的兴起(1870—1939年)
  第一节 变革的动力
  第二节 发达国家:教育的领跑者
   美国
   英国及其殖民地
   法国
   德国和比利时
  第三节 东欧:反叛的民族主义
  第四节 南欧:反动与现代时期
   西班牙和葡萄牙
  第五节 动荡的西欧:极权主义的挑战(1919—1939年)
   意大利
   纳粹德国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千年:苏联教育(1917—1940年)
  第一节 沙皇的传统
   早期教育史:东正教传统
   沙皇向西方学习: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二世(1700—1800年)
   资产阶级时代:倒退与镇压(1801—1900年)
   20 世纪早期的俄国教育
  第二节 进入启蒙时代
   革命前夕
   教育人民委员部:布尔什维克早期的变革
   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隐位
   把社会主义学校作为实验基地
   十年的丰富实验
  第三节 修正的世纪
   教育倒退的十年:资产阶级回归
   安东·马卡连柯和集体教育实践
 第十五章 发展模式:重要趋势与重大问题(1945年至今)
  第一节 西方的霸权地位:挑战与回应
   共产主义的挑战:欧洲苏维埃化(1946—1956年)
   西方的反应:期望升高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1946—1957年)
  第二节 科学实证主义时代
   西方蓄势待发:教育促进发展(1957—1967年)
   严重的分歧:重大挑战(1967—1973年)
   非学校化教育运动
   言论之外:现代社会的问题
  第三节 未来的任务:走向连贯的教育理论
   未来教育的任务:平等与责任
   进入后实证主义时代
   未来之路:新道德世界的教育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