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思想史 /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
¥48.00定价
作者: 吴怀祺
出版时间:2016-0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201150
- 1-1
- 153550
- 43235639-2
- 16开
- 2016-08
- 442
- 历史学
- 中国史
- K092
- 历史
- 本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史学思想史是史学史的一项分支学科,它和其它分支学科一样,都在起步阶段。 从60年代起,吴怀祺同志就有志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十余年以后,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的研究生,提出了关于郑樵的研究,就表现出他对史学思想史研究的特殊兴趣。1992年,他的《宋代史学思想史》出版了,这是他在这方面研究的最初成果。现在,他又写出了《中国史学思想史》,论述了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和有关各时期的不同特点,论述了史学和经学、玄学、理学、事功之学、经世之学、实学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近代史学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目录
第一编从原始的历史意识到史学思想
第一章绪说
第一节民族文化与史学思想
第二节史学思想、史学理论与史学思想史
第二章从原始的历史意识到史学思想
第一节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原始的历史意识
第二节从口述史事到记载历史:历史意识的发展
第三章由“六经皆史”说谈先秦时期的历史意识
第一节“六经”与史
第二节《尚书》的历史盛衰总结
第三节《周易》的通变历史思想
第四节“三礼”和典制上的损益史观
第五节《春秋》的史义与属辞比事
第四章先秦诸子历史观点的争鸣
第一节古史的观念
第二节先王和后王的观念
第三节《洪范》和五行说
第二编中世纪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史记》:史家的“一家之言”
第一节学术汇于一的不同途径和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第二节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司马迁对历史变动过程的认识
第三节追求财富的情性与历史运动的趋向
第四节承弊易变:历史必变的思想
第五节《史记》和大一统的时代
第六章《汉书》:“正史”的范式与史学观念
第一节班固史学的形成
第二节《汉书》的“宣汉”
第三节《汉书》的“实录”精神
第四节从《史记》《汉书》到二十四史
附录正史的纪传体
第七章经学、玄学和史学
第一节经学的变化、玄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汉纪》的天人观与“五志”
第三节《三国志》的历史观和对历史人物的品评
第四节袁宏援“玄”入史和他的《后汉纪》
第五节《后汉书》的论赞和范哗的史学思想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史学的民族、宗教思想和门阀观念
第三编中世纪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哲理化趋向
第八章史学的总结和历史的总结
第一节史学总结的走向
第二节《文心雕龙·史传》《隋书·经籍志》和《史通》对史学的总结
第三节历史的总结
第九章理学和史学
第一节理学和史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天理论和历史盛衰论
第三节正统论和史书的编纂
第四节历史的“因”“革”论
第五节事功之学与经世之学
第六节史学批评与《通志》
附录史书体裁的发展
第四编历史的批判和史学求变
第十章明末清初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实学和经世的史学思想
第二节历史盛衰总结的思潮
第三节历史和学术的批判、总结
第十一章史学求变和《文史通义》
第一节史学求变和《文史通义》
第二节考史中的历史评论与史学评论
第五编近代史学思潮与中国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第十二章近代史学思潮
第一节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
第二节“新史学”思潮
第三节唯物史观和中国史学思想
第四节史学思想的新发展
第十三章关于中国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上)
第一节通变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历史借鉴的思想
第十四章关于中国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下)
第一节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第二节历史编纂学的二重性
第三节治学论与方法论
跋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第一章绪说
第一节民族文化与史学思想
第二节史学思想、史学理论与史学思想史
第二章从原始的历史意识到史学思想
第一节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原始的历史意识
第二节从口述史事到记载历史:历史意识的发展
第三章由“六经皆史”说谈先秦时期的历史意识
第一节“六经”与史
第二节《尚书》的历史盛衰总结
第三节《周易》的通变历史思想
第四节“三礼”和典制上的损益史观
第五节《春秋》的史义与属辞比事
第四章先秦诸子历史观点的争鸣
第一节古史的观念
第二节先王和后王的观念
第三节《洪范》和五行说
第二编中世纪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史记》:史家的“一家之言”
第一节学术汇于一的不同途径和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第二节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司马迁对历史变动过程的认识
第三节追求财富的情性与历史运动的趋向
第四节承弊易变:历史必变的思想
第五节《史记》和大一统的时代
第六章《汉书》:“正史”的范式与史学观念
第一节班固史学的形成
第二节《汉书》的“宣汉”
第三节《汉书》的“实录”精神
第四节从《史记》《汉书》到二十四史
附录正史的纪传体
第七章经学、玄学和史学
第一节经学的变化、玄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汉纪》的天人观与“五志”
第三节《三国志》的历史观和对历史人物的品评
第四节袁宏援“玄”入史和他的《后汉纪》
第五节《后汉书》的论赞和范哗的史学思想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史学的民族、宗教思想和门阀观念
第三编中世纪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哲理化趋向
第八章史学的总结和历史的总结
第一节史学总结的走向
第二节《文心雕龙·史传》《隋书·经籍志》和《史通》对史学的总结
第三节历史的总结
第九章理学和史学
第一节理学和史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天理论和历史盛衰论
第三节正统论和史书的编纂
第四节历史的“因”“革”论
第五节事功之学与经世之学
第六节史学批评与《通志》
附录史书体裁的发展
第四编历史的批判和史学求变
第十章明末清初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实学和经世的史学思想
第二节历史盛衰总结的思潮
第三节历史和学术的批判、总结
第十一章史学求变和《文史通义》
第一节史学求变和《文史通义》
第二节考史中的历史评论与史学评论
第五编近代史学思潮与中国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第十二章近代史学思潮
第一节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
第二节“新史学”思潮
第三节唯物史观和中国史学思想
第四节史学思想的新发展
第十三章关于中国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上)
第一节通变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历史借鉴的思想
第十四章关于中国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下)
第一节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第二节历史编纂学的二重性
第三节治学论与方法论
跋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