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18344
- 1
- 296287
- 平装
- 16开
- 2019-09-25
- 410
- 276
- 工学
- 土木工程
本书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要求,以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相结合的形式编写而成。
本书围绕地震和房屋的抗震减震设计方法,共分11章,包括:绪论,概念设计,抗震设计方法,场地、地基与基础,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木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隔震与减震房屋抗震设计以及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本节纸质教材各章均有问题的提出、关键知识点、思维导图、拓展知识和思考题,各章节相互关联且各具特色。
本书设置了视频、课件、图文等数字资源,并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建筑结构抗震”紧密相关。
本书不仅讲授专业知识,更希望学生可将已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程综合素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教学、科研与管理者的专业参考用书。
前辅文
第1章 绪论
1.1 地震成因
1.1.1 地球构造
1.1.2 构造地震
1.1.3 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
1.1.4 人为地震
1.1.5 震源及震源深度
1.2 地震波及其传播
1.2.1 体波
1.2.2 面波
1.2.3 地震记录及其主要参数
1.3 震级与烈度
1.3.1 震级
1.3.2 烈度
1.3.3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
1.3.4 基本烈度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4 地震分布与震害特点
1.4.1 世界范围内的地震活动与分布
1.4.2 中国地震活动分布
1.4.3 地震震害
1.4.4 中国地震震害特点
1.5 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1.5.1 抗震设计理论的四个阶段
1.5.2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
1.5.3 中、美、日、欧抗震设防目标的比较
思考题
第2章 概念设计
2.1 抗震设防目标
2.1.1 抗震设防烈度的概率分布
2.1.2 三水准设防与两阶段设计
2.1.3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分类
2.2 房屋高度和高宽比
2.2.1 砌体结构
2.2.2 钢筋混凝土结构
2.2.3 钢结构
2.3 建筑形体及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2.3.1 不规则性的定义
2.3.2 防震缝设置
2.4 结构延性
2.4.1 砌体结构
2.4.2 钢筋混凝土结构
2.4.3 钢结构
2.5 多道抗震防线与结构整体性
2.5.1 多道抗震防线
2.5.2 结构整体性
2.6 抗震性能化设计
2.6.1 主要思想
2.6.2 破坏等级划分
2.6.3 建议的四种抗震性能目标
2.6.4 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具体目标
2.6.5 抗震性能化设计要点
思考题
第3章 抗震设计方法
3.1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
3.1.1 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
3.1.2 运动方程的解
3.1.3 抗震设计反应谱
3.2 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
3.2.1 运动方程
3.2.2 多自由度体系的固有性质
3.2.3 振型分解法
3.3 多自由度体系抗震设计方法
3.3.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3.2 底部剪力法
3.3.3 时程分析法
3.3.4 地震作用计算的规定
3.4 结构抗震验算
3.4.1 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
3.4.2 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思考题
第4章 场地、地基与基础
4.1 建筑场地
4.1.1 建筑场地的选择
4.1.2 建筑场地的地震影响
4.1.3 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
4.2 天然地基和基础的抗震验算
4.2.1 天然地基的抗震能力
4.2.2 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
4.3 液化地基的判别与处理
4.3.1 地基土的液化概念
4.3.2 地基土的液化判别
4.3.3 地基抗液化措施
4.3.4 地基基础的抗震加固方法
思考题
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5.1 概述
5.1.1 砌体房屋的震害及原因
5.1.2 砌体房屋的震害总结
5.2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
5.2.1 平、立、剖面布置和结构布置
5.2.2 房屋总高度与层数
5.2.3 层高
5.2.4 最大高宽比
5.2.5 抗震横墙间距
5.2.6 局部尺寸限值
5.3 抗震强度验算
5.3.1 多层砌体房屋
5.3.2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5.4 抗震构造措施
5.4.1 多层砌体房屋
5.4.2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思考题
第6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6.1 概述
6.2 震害及分析
6.2.1 框架梁、柱、节点震害
6.2.2 抗震墙的震害
6.2.3 框架填充墙震害
6.2.4 其他震害
6.3 结构体系与抗震等级
6.3.1 结构体系的选择及结构布置原则
6.3.2 结构抗震等级
6.4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6.4.1 抗震设计步骤
6.4.2 地震作用计算
6.4.3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6.4.4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6.4.5 梁柱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
6.4.6 框架结构水平位移验算
6.5 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
6.5.1 抗震墙分类
6.5.2 抗震墙结构内力分析简化方法
6.5.3 抗震墙结构的截面设计
6.6 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
6.6.1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受力特点
6.6.2 简化计算方法
6.6.3 各片抗震墙和框架柱的地震内力分配及抗震承载力设计
6.7 抗震构造措施
6.7.1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7.2 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7.3 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思考题
第7章 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7.1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防目标
7.2 多高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7.2.1 抗震概念设计
7.2.2 地震作用计算
7.2.3 构件和节点抗震承载力验算
7.2.4 抗震构造措施
7.3 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设计
7.3.1 抗震概念设计
7.3.2 地震作用计算
7.3.3 杆件验算和构造措施
思考题
第8章 木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8.1 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
8.1.1 材料特点
8.1.2 建筑特点
8.1.3 抗震机理
8.2 木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方法
8.2.1 地震作用计算
8.2.2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8.3 方木原木结构抗震设计
8.3.1 材料与结构体系
8.3.2 震害及原因
8.3.3 连接特点与抗震性能
8.3.4 抗震构造措施
8.4 轻型木结构抗震设计
8.4.1 材料与结构体系
8.4.2 连接特点与抗震性能
8.4.3 抗震设计要点
8.5 胶合木梁柱-支撑结构抗震设计
8.5.1 材料与结构体系
8.5.2 连接特点与抗震性能
8.5.3 抗震设计要点
8.6 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8.6.1 材料与结构体系
8.6.2 连接特点与抗震性能
8.6.3 抗震设计要点
8.7 木-混合结构抗震设计
8.7.1 材料与结构体系
8.7.2 连接特点与抗震性能
8.7.3 抗震设计要点
思考题
第9章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9.1 概述
9.2 抗震设防要求
9.3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计算
9.3.1 对结构整体反应的影响
9.3.2 抗震计算要求
9.3.3 抗震计算方法
9.4 基本抗震措施
9.4.1 建筑非结构构件基本抗震措施
9.4.2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与连接件的基本抗震措施
思考题
第10章 隔震与减震房屋抗震设计
10.1 概述
10.1.1 结构隔震
10.1.2 结构减震
10.2 建筑结构的基础隔震
10.2.1 隔震装置
10.2.2 隔震房屋的设计原理和设计要求
10.3 建筑结构的消能减震
10.3.1 消能减震技术的特点
10.3.2 消能减震装置
10.3.3 消能减震建筑工程的设计要点
思考题
第11章 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
11.1 从抗震、减隔震到地震可恢复性
11.1.1 设防目标
11.1.2 可恢复功能体系层次
11.1.3 可恢复功能结构技术手段
11.2 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
11.2.1 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
11.2.2 可恢复功能剪力墙结构体系
11.3 可恢复功能结构工程应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