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
- 9787512383944
- 295657
- 平装
- 16开
- 2015-12
- 14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作者同济大学邬春生副教授,以20余年丰富教学经验及大量深度摄影采风为基础,以摄影艺术美学入手,从摄影艺术的发展历史到摄影技术技巧的应用,再到摄影艺术审美与欣赏,在讲解基本摄影知识的同时,重点讲授了摄影艺术的审美规律和特点,以及如何创造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书中讲解主题涉及自然景观、人像、静物、建筑,以及动物,涵盖日常摄影中的所有常见题材,全面而系统;而书中所选的作品汇集了作者足迹遍布各地的精华作品,从中国的黔东南、川西北到西疆西部,从东南亚、俄罗斯到西欧、南欧。作者以其细敏的观察与洞见,为读者道出了摄影中不同艺术效果产生的缘由。
目录
总论
第 一章 摄影艺术发展史简介6
第 一节 初期摄影(1839~1850年)6
第二节 早期摄影(1850~1889年)7
第三节 近代摄影(1890~1917年)9
第四节 现代摄影(1918~1960年)12
第五节 当代摄影(1960~至今)19
第二章 摄影器材基本知识篇22
第 一节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22
一、镜头22
二、快门装置25
三、取景器25
四、控制电路系统25
五、机身部件26
第二节 照相机类型27
一、传统胶片照相机27
二、数码照相机28
第三节 影像的存储29
第四节 影像的色彩控制30
一、色温30
二、数码照相机的白平衡31
第三章 摄影技术、技巧应用篇34
第一节 光的运用34
一、光线的基本特性35
二、光线的应用35
三、常用的摄影光源43
第二节 空间因素的把握48
一、景深与透视48
二、灭点会聚的应用52
三、视点的选择52
第三节 摄影的特殊效果56
一、影像多重曝光效果56
二、慢速摄影(慢门拍摄)56
三、高速快门58
四、高速度闪光58
五、变焦拍摄58
六、极浅景深控制61
七、模糊影像61
第四章 摄影艺术美学基础篇64
第一节 构图的基本知识64
一、恰当的画面取舍64
二、画面布局突出重点65
三、画面的均衡66
四、视点的选择69
五、影像的重构与裁切71
第二节 形式的构成71
一、线条的作用71
二、形状的表现77
三、体积的力量77
四、质感的描绘80
第三节 影调的魅力82
一、影调的作用82
二、影调的表现技巧82
三、影像的调性82
四、黑白影像的优势86
第四节 色彩的造型作用87
一、色彩的心理效应88
二、色彩造型中的对比94
三、色彩的和谐95
第五节 图纹语言100
一、肌理的影像效果100
二、图案的影像效果100
第六节 各种题材影像画面的基本视觉元素103
一、自然景观105
二、人像115
三、静物116
四、建筑119
五、动物124
第五章 作品欣赏126
自然景观126
人物128
静物132
建筑135
参考书目139
后记140
第 一章 摄影艺术发展史简介6
第 一节 初期摄影(1839~1850年)6
第二节 早期摄影(1850~1889年)7
第三节 近代摄影(1890~1917年)9
第四节 现代摄影(1918~1960年)12
第五节 当代摄影(1960~至今)19
第二章 摄影器材基本知识篇22
第 一节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22
一、镜头22
二、快门装置25
三、取景器25
四、控制电路系统25
五、机身部件26
第二节 照相机类型27
一、传统胶片照相机27
二、数码照相机28
第三节 影像的存储29
第四节 影像的色彩控制30
一、色温30
二、数码照相机的白平衡31
第三章 摄影技术、技巧应用篇34
第一节 光的运用34
一、光线的基本特性35
二、光线的应用35
三、常用的摄影光源43
第二节 空间因素的把握48
一、景深与透视48
二、灭点会聚的应用52
三、视点的选择52
第三节 摄影的特殊效果56
一、影像多重曝光效果56
二、慢速摄影(慢门拍摄)56
三、高速快门58
四、高速度闪光58
五、变焦拍摄58
六、极浅景深控制61
七、模糊影像61
第四章 摄影艺术美学基础篇64
第一节 构图的基本知识64
一、恰当的画面取舍64
二、画面布局突出重点65
三、画面的均衡66
四、视点的选择69
五、影像的重构与裁切71
第二节 形式的构成71
一、线条的作用71
二、形状的表现77
三、体积的力量77
四、质感的描绘80
第三节 影调的魅力82
一、影调的作用82
二、影调的表现技巧82
三、影像的调性82
四、黑白影像的优势86
第四节 色彩的造型作用87
一、色彩的心理效应88
二、色彩造型中的对比94
三、色彩的和谐95
第五节 图纹语言100
一、肌理的影像效果100
二、图案的影像效果100
第六节 各种题材影像画面的基本视觉元素103
一、自然景观105
二、人像115
三、静物116
四、建筑119
五、动物124
第五章 作品欣赏126
自然景观126
人物128
静物132
建筑135
参考书目139
后记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