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6-02-01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社会适应力》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9787568218818
  • 1
  • 289570
  • 66210526-1
  • 小16开
  • 2016-02-01
  • 260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U293.3
  • 基础
  • 高职高专
作者简介
邹学家,男,1967年9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就职于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副主任,主管教学及科研工作。1990年7月毕业于辽宁工业大学(原锦州工学院),获管理学学士;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赴乌克兰国立冶金学院学习,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在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工作期间,先后在人事处、科研处、教学单位等部门工作过。在教学方面,讲授课程包括:工业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会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应用、旅游企业会计、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科研方面,参加工作以来,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十项。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要在社会上生存而进行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从而与社会达到和谐一状态的一种能力,它主要包括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本教材按照社会适应能力的内涵,分为六章,每章包括基本知识和复习与训练两部分。编排了案例和训练项目。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操作性,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的教材使用。
目录
第一章 认知自我了解社会
第一节 自知者明认识自我
一、认知自我的内涵
二、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认知自我能力的意义
三、当前大学生认知自我能力现状
四、决定大学生认知自我能力的因素
五、培养大学生自我认知的途径
第二节 知人者智认知社会
一、认知社会的内涵
二、当前大学生认知社会能力现状
三、决定大学生认知社会能力的因素分析
四、如何培养认知社会的能力
第三节 适者生存认知环境
一、适应环境的内涵
二、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的意义
三、当前大学生适应环境能力的现状
四、决定大学生适应环境能力的因素分析
五、如何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章 做生活的主人
第一节 融入新集体拥抱新生活
一、集体生活的内涵
二、大学集体的特征
三、集体生活对大学生成才的促进作用
四、如何过好集体生活
第二节 认清生活中的陷阱
一、生活方式的内涵
二、大学生群体不良生活方式的表现
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
四、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管好用好时间资源
一、时间的特征
二、大学生时间利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三、时间管理的基本内涵
四、时间管理的方法
第四节 培养理财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一、理财的内涵
二、大学生理财的现状
三、大学生学会理财的意义
四、大学生如何理财

第三章 学习成就未来
第一节 持之以恒自主学习
一、学习与自主学习内涵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第二节 勇于质疑创新学习
一、创新学习的内涵与构成
二、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善于协作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二、大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
三、培养大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第四章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善于沟通创造和谐
一、沟通能力的内涵
三、当前大学生人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
四、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策略和途径
第二节 彼此信任团队合作
一、团队的内涵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的途径
四、团队形成的四个阶段
第三节 相互理解化解矛盾
一、大学生之间的主要矛盾
二、大学生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带来的影响
四、避免大学生人际矛盾的解决方法

第五章 构筑健康心理成就幸福人生
第一节 批评是面镜子
一、正确认识批评
二、接受批评的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不能正确接受批评的主要原因
四、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第二节 挫折也能教会我们成长
一、心理承受能力的内涵
二、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必要性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困惑
四、大学生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途径
第三节 调控你的情绪
一、心理调节 的内涵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现状
三、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第六章 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第一节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一、择业能力的内涵
二、大学生培养良好择业观的作用
三、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意识
四、决定大学生择业能力因素分析
五、如何培养择业能力
第二节 创业不是企业家的专利
一、创业能力的内涵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现状
三、大学生培养良好创业能力的意义
四、决定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因素分析
五、如何培养创业能力
第三节 靠敬业赢得尊重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二、当前大学生敬业精神的现状
三、决定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因素分析
四、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的重要性
五、如何培养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