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8-05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美国的华人话语: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研究》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试读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9787310055777
  • 1-1
  • 283254
  • 42215872-5
  • 平装
  • 国32开
  • 2018-05
  • 267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本科
作者简介
潘雯,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复旦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艺学博士生。现任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副教授,“文化发展创新与文化浙江建设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华人文学、中关文化关系与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批评。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主体部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从“东方主义的批评视野”和“性的批评维度”两个角度展开对亚裔(华裔)文学批评的观察、梳理和评介。主题是研究1970年代至世纪之交美国“亚裔研究”这一学科中的文学批评如何借用理论的力量,运用学术的语言,为一向被东方主义话语所宰制的华人文化群体寻找身份话语。作者尝试探讨和论证由于东方主义话语本身依托于性别话语之上,东方主义批评和性别批评是同时启动的亚裔(华裔)文学批评的维度,而这也是华裔处身其中的话语秩序的必然。
目录
前言
导论走进美国华裔文学批评
一、学科的起点:美国华裔文学与美国亚裔文学
二、美国“亚裔研究”的学科概述
三、美国亚裔文学批评概述
四、“东方-性”:一种话语机制
五、“华人话语”:华裔文学批评中的身份建构
六、本书的布局

上篇 东方主义的研究视野
第一章 东方主义批评概述
第一节 “东方学”与“东方主义”
一、东方学
二、东方主义
第二节 东方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质疑萨义德:关于东方主义批评的学术定位
一、来自东方学家的批评
二、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左翼的批判
三、警惕理论的独断论
第二章 美国亚裔研究中的东方主义批评
第一节 批判刻板形象:东方主义批评的第一阶段
一、种族主义的爱
二、外交谦卑体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气息:东方主义批评的第二阶段
一、开山之作
二、银幕上的东方人
第三节 学术化与分散化:当东方主义批评不再是“显学”
一、“9·11事件”之后的文化批评语境
二、东方主义批评的再学术化
第三章 美国亚裔文学批评中的“自我东方主义”之辨
第一节 “自我东方主义”与相关概念
第二节 “自我东方主义”的提出:亚裔的男性话语
一、批判“模范族裔”
二、东方的“真实性”
第三节 “自我东方主义”的消解:女性主义话语的介入
一、“自我东方主义”批评的过度阐释
二、“自我东方主义”批评的两性分野
第四节 “自我东方主义”的彻底消解:协商政治和差异身份
一、“杂糅性”与“协商政治”
二、“自我东方主义”论争的余韵
第四章 东方主义批评视野下的“华人话语”
第一节 雄性发声:以《致命的拥抱》为案例
一、雄性发声的社会语境
二、致命的拥抱
第二节 套话去魅:以《东方人》为案例
一、“迷思”与“去魅”
二、六种面相
第三节 语域切转:以《从必需到奢侈》为案例
一、亚裔文本联盟
二、反讽的张力
第四节 话语重置:以《语言的铁幕》为案例
一、铁幕里的定位与再定位
二、重置“中国话语”

下篇 性的批评维度
第五章 性的认识轨迹
第一节 性属、性别和性
第二节 从“他者”到“他者的他者”:女性主义思想观览
一、“他者”的迷思
二、他者的他者
第三节 性的话语秩序:当代西方“性”的发现之旅
一、性话语的历史变迁
二、被建构的“性”
第六章 美国亚裔女性主义批评:类型与特色
第一节 建设亚裔女性话语:法国式的女性主义批评
一、亚裔女性主义批评的话语空间
二、话语亦在不言中
第二节 批判驯服的情调:族裔女性主义批评
一、审美、政治与消费意义上的“异国情调”
二、解读“谭恩美现象”
第三节 寻找文化的力量:跨国女性主义批评
一、跨国主义:身体、思想与学科的流动
二、两种亚裔的“跨国性”
三、从形象去魅到文化建构
第七章 美国亚裔性别研究:历史与心理的重构
第一节 亚裔的性话语的变迁:性扭曲与性偏转
第二节 “阉割”:由此及彼的精神分析
第三节 “换装”:重返历史现场的追问
第八章 性的批评维度下的“华人话语”
第一节 谱系建构:以《两个世界之间》为案例
一、性化的中国
二、边缘化了的学科
三、跨国的文学谱系
第二节 母女叙事:以《母亲的屋子》为案例
一、“母亲”的主体性
二、“母亲”的话语场
第三节 视觉调用:以《华裔美国人的阳刚气质》为案例
一、“李小龙”与“上气”
二、从“男孩”到“男人”
结语
一、重思“东方-性”的机制
二、中国性与族裔性
三、政治性与文学性
四、跨国主义:“东方-性”的终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