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22174
- 1版
- 282406
- 60252665-9
- 平装
- 16开
- 2019-10-11
- 480
- 324
- 理学
- 统计学
- C8
- 经济、工商管理类
- 本科 高职
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在经济管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本书涵盖前期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综合性度量,以抽样作为获取统计数据的方式,中期样本量的确定、抽样方式的选择、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后期相关和回归分析,统计指数的编制,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等内容,这些内容串联起了整个经济统计学的内容结构。
本书是编者经过30余年的教学积累,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围绕统计学教学中出现的特点和难点变化而精心编写的,也是为了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需求而编写的。在统计理论和方法的阐述上,为适应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目的,本书尽量减少烦琐的理论公式推导,强调方法的应用。在案例引入和举例中,尽可能列举跟实际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此外,为了方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本书还加入即测即评二维码。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财经类、管理类等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统计学专业的入门教材,还可以作为经济管理工作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自学参考读物。
前辅文
第一章总论
引例:统计无处不在
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 统计实践的产生和发展
二、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政治算术学派
(二) 国势学派
(三) 数理统计学派
(四) 社会统计学派
三、 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统计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一、 统计的含义
二、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三、 统计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 统计学的分科
(一)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二) 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五、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 统计学与会计学的关系
(二) 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的关系
(三) 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第三节统计数据
一、 统计数据的种类
二、 数据的来源
*三、 统计数据的质量
(一) 统计数据质量
(二)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实践历程
第四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 总体与样本
(一) 总体和总体单位
(二) 样本和样本单位
二、 标志与变量
(一) 标志和标志表现
(二) 变异和变量
三、 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
(一) 统计指标
(二) 统计指标体系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即测即评
案例分析:费歇尔《女士品茶》(摘选)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引例: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第一节统计调查
一、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分类
(一) 统计调查的概念
(二) 统计调查的分类
(三) 统计调查的要求
二、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一) 确定统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二)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 确定调查内容
(四) 设计调查表或调查问卷
(五) 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三、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一) 统计报表
(二) 普查
(三) 重点调查
(四) 典型调查
(五) 抽样调查
第二节统计整理
一、 统计整理的概念与程序
(一) 统计整理的概念
(二) 统计整理的内容
(三) 统计整理的程序
二、 统计分组
(一) 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二) 统计分组的原则和种类
(三) 统计分组体系
三、 分布数列
(一) 分布数列的概念与种类
(二) 变量数列的编制
(三) 频数分布的特征
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显示
一、 统计图
(一)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图示
(二) 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三) 多变量数据的图示
二、 统计表
(一) 统计表的概念和结构
(二) 统计表的种类
(三) 统计表的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即测即评
案例分析:第二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
第三章综合指标: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引例: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
第一节总量指标
一、 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 总量指标的概念
(二) 总量指标的特点
(三) 总量指标的作用
二、 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 总体单位重量和总体标志重量
(二)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三) 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三、 总量指标的计算
(一)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二) 计算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相对指标
一、 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 相对指标的概念
(二) 相对指标的作用
(三)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二、 相对指标的种类
(一) 结构相对指标
(二) 比例相对指标
(三) 比较相对指标
(四) 动态相对指标
(五) 强度相对指标
(六)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三、 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 要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二) 要正确选择对比基数
(三) 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起来运用
(四) 要把有关的相对指标结合运用
(五) 要和经济内容结合运用
第三节平均指标
一、 平均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一) 平均指标的意义
(二) 平均指标的作用
二、 平均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 算术平均数
(二) 调和平均数
(三) 几何平均数
(四) 中位数
(五) 众数
三、 位置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第四节变异指标
一、 变异指标的意义
(一) 变异指标的概念
(二) 变异指标的作用
二、 变异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 全距
(二) 平均差
(三) 标准差
(四) 变异系数
三、 分布的偏度和峰度
(一) 偏度及其测度
(二) 峰度及其测度
(三) 偏度和峰度的实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即测即评
本章附录
案例分析:辛普森悖论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引例: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趋势
第一节时间序列概述
一、 时间序列的概念和作用
二、 时间序列的种类
(一) 根据指标的性质分类
(二) 根据指标的时间属性分类
(三) 根据指标的平稳性分类
三、 编制时间序列的原则
第二节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 发展水平指标
二、 平均发展水平
(一) 根据绝对数时间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二) 根据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三、 增长量
四、 平均增长量
第三节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一、 发展速度
二、 增长速度
三、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一) 几何平均法
(二) 方程式法
四、 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的结合与应用
第四节时间序列的分解分析
一、 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
二、 长期趋势的测定
(一) 时距扩大法
(二) 移动平均法
(三) 指数平滑法
(四) 趋势拟合法
三、 季节变动分析
(一) 按月(季)平均法
(二) 全年比率平均法
*四、 复合型序列的分解和预测
(一) 确定并分离季节成分
(二) 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即测即评
案例分析:汽车销售量预测
第五章统计指数
引例:人类发展指数排名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述
一、 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特点
(一) 统计指数的概念
(二) 统计指数的特点
二、 统计指数的分类
(一)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二)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三) 总量指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四)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三、 统计指数的作用
四、 指数编制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总指数的编制
一、 简单指数
二、 综合指数
(一) 同度量因素的确定
(二) 拉氏指数
(三) 帕氏指数
(四) 其他指数
(五) 举例:不变价生产指数和股票价格指数
三、 平均指数
(一) 平均指数的概念和意义
(二) 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区别与联系
(三) 平均指数的编制
(四) 举例: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第三节指数因素分析法
一、 指数体系及其作用
(一) 指数体系的概念
(二) 指数体系的作用
二、 总量指标指数因素分析法
(一) 综合指数体系两因素分析
(二) 平均数指数体系两因素分析
三、 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法
四、 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因素分析的结合运用
*第四节综合评价
一、 综合评价概述
(一) 综合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二) 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三) 综合评价的特点和局限性
二、 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一) 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
(二) 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
(三) 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三、 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
四、 评价结果的综合
五、 中国地区创业发展指数的综合评价举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即测即评
案例分析:国房景气指数
第六章抽样估计
引例:点映的结果是否可信
第一节概率与概率分布
一、 概率与概率分布的概念
(一) 概率的概念
(二) 概率的计算方法
(三) 概率分布的概念
二、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一)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二) 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三、 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一) 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
(二) 正态分布
第二节抽样推断和抽样分布
一、 抽样推断的意义
(一) 抽样推断的概念和特征
(二) 抽样推断的应用范围
二、 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 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
(二) 参数和统计量
(三) 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三、 抽样分布
(一) 由正态分布导出的几个重要分布
(二) 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
(三) 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
四、 抽样误差
(一) 抽样误差的概念
(二) 抽样平均误差
(三) 抽样极限误差
第三节参数估计
一、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一) 点估计
(二) 估计量的优良标准
(三) 区间估计
二、 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一)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二) 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三) 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
*三、 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一) 两个总体的均值之差(μ1-μ2)的区间估计
(二) 两个总体的比例之差(π1-π2)的区间估计
(三) 两个总体方差比(σ21/σ22)的区间估计
第四节抽样的形式和样本量的确定
一、 简单随机抽样
*二、 分层抽样
(一) 分层比例抽样
(二) 分层最佳抽样
(三) 最低成本抽样
*三、 等距抽样
*四、 整群抽样
(一) 等规模整群抽样
(二) 不等规模整群抽样
*五、 多阶段抽样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即测即评
案例分析: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
第七章假设检验
引例:每箱苹果的平均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 假设检验的意义和程序
二、 假设检验的内容
(一) 双侧检验
(二) 单侧检验
(三) 利用P值进行决策
三、 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第二节总体参数的检验
一、 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一) 总体均值的检验
(二) 总体比例的检验
(三) 总体方差的检验
*二、 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一)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
(二) 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检验
三、 检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一) 关于“接受原假设”的说法不妥
(二) 单侧检验中假设的建立
第三节方差分析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三、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即测即评
案例分析
第八章回归分析
引例:父代与子代
第一节相关分析
一、 相关关系的概念和作用
(一) 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二)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
(三) 相关分析的作用
二、 相关关系的种类
(一) 根据依存关系的情况划分
(二) 根据变量的多少划分
(三) 根据相关的形式不同划分
(四) 根据相关关系的程度划分
(五) 根据相关关系的方向划分
三、 相关关系的判断
(一) 一般判断法
(二) 相关表
(三) 相关图
四、 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检验
(一) 相关系数的意义
(二)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及其意义
(三)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四)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关系
(一) 回归分析的概念
(二)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二、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基本假定
(二)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三、 最小平方法
四、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
五、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一)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二)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三) 残差的检验
六、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第三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 多元回归分析的意义
二、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三、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一) 拟合优度检验
(二) 多元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四、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预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即测即评
案例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
第九章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引例:2018年GDP增长6.6%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 国民经济核算
(一) 国民经济核算
(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
(一) 常住单位
(二) 生产
(三) 消费
(四) 资产
三、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分类
(一)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
(二) 产业活动单位和产业部门分类
第二节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历程
一、 MPS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二、 MPS体系与SNA体系并存阶段
三、 SNA体系下的发展阶段
四、 SNA体系下的成熟阶段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 基本核算
(二) 扩展核算
二、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二) 投入产出核算
(三) 资金流量核算
(四) 资产负债核算
(五) 国际收支核算
三、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扩展核算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即测即评
案例分析:新兴经济核算
附录常用统计表
附表1标准正态分布表
附表2t分布表(单侧)
附表3卡方分布表
附表4F分布表(α=0.10)
附表5F分布表(α=0.05)
附表6随机数表(α=0.0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