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教育出版社
- 9787107311444
- 275809
- 2017-0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时期乌克兰籍教育家,享誉世界的教育实践家和卓越的教育理论家,一位精神巨人。他以短暂的人生和卫国战争留给他的伤残之躯,在教育生涯中展现出绚丽多彩的人性之善与人性之美,使每一个接近他的人都能受到他的“磁化”,就连攻击过他的论敌也受其感召转身变为赞颂他的歌手。他的精神奇迹激发着人们的探究欲望。本书作者历时十二年,搜集研读他的全部中文版著作,亲赴乌克兰实地考察他的人生足迹,依托大量文献资料与他进行精神对话,撰写成这部力求全面真实展示他的精神旅程的大型“精神评传”。本书是第一部系统述评苏霍姆林斯基生平、事业和精神的评传体学术著作,适合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师范院校学生研读。书中多幅珍贵照片乃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本书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是姊妹作,读者若结合阅读,可收相得益彰之效。
目录
引言 魂牵梦萦:如何步入他的精神殿堂?
一、缘起:奇迹般地精神能量激起笔者的探索兴趣
二、踌躇:文化背景不同,理解何以可能?
三、路径:依据文本世界再现生活世界,探究精神世界
四、成果:关于“精神评传”的文体自觉
第一章 特定文化时空中的精神奠基
一、第聂伯河:父性的坚定与母性的柔韧
(一)日夜奔流,注予主人公生命活力
(二)涛声呜咽,诉说乌克兰苦难历史
(三)波澜壮阔,应和革命与建设高潮
二、温馨茅屋:“诞生着美”的“人际关系学校”
(一)“母亲是孩子生命激情的明灯”
(二)“做一个无愧于自己父亲那样的人”
(三)祖母的童话故事伴随他度过一生
(四)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书:爷爷的遗产
(五)遭遇大姐夭折:他第一次思考起生与死
三、七年制学校:一段美梦相随的多彩岁月
(一)女教师的故事让他在梦中飞向太阳
(二)第一次打架:为了老师他豁出去了
(三)丹娘坟前:再叹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第二章 借重两所师范学院登上讲台
一、眼界大开:求学于克列缅丘格师范学院
(一)“当时我的几位老师可真好”
(二)博览群书:怀疑与敬畏相伴而行
(三)新团员向工人朋友“学做人”
(四)急性胸膜炎:狰狞的不速之客
二、初登讲台:实践探索精神悄然萌动
(一)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的最初感悟
(二)做孩子们的朋友:自发触及民主真谛
(三)撇开《指南》:探索精神如小荷初露
三、梦想成真:终于跨进波尔塔瓦师范学院
(一)英雄城市与人文圣地的双重熏陶
(二)一所以马卡连柯为荣的师范学院
(三)凉亭盟誓:毕生扎根于乡村教育
四、中学文学教师·共产党员·教导主任
(一)筑起第一间自己的“书巢”
(二)共产党员:“比人的概念更高大”
(三)改革受阻:教导主任初遇考验
第三章 卫国战争:血与火的精神淬炼
一、风云突变:教员·连队指导员·伤员
(一)在骤然响起的号角声中披挂上阵
(二)与战友融为一体的政治指导员
(三)血染沙场,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四)惊见严酷战争中人性的两极分化
二、悲悯情怀、英雄气概与人道精神之升华86
(一)“人最可怕的痛苦,就是战争和死亡”
(二)“我是否有足够的仁慈温暖他们的心?”
(三)搜集战斗故事,英雄精神在胸中激荡
(四)大爱与大恨:人道精神的完整理解
三、战争·人性·新一代:震颤着的教育反思
(一)基于人民利益的善恶观教育
(二)“要使小小年纪的人具有大丈夫的胸怀”
(三)爱国主义:永远不变的主旋律
(四)全球视野:向往人间不再有杀戮
四、一位尽力恢复和发展地区教育的教育局长
第四章 战后“人的时代”催生出他的“人学”
一、“人的时代”:对时代特征的总体把握
(一)联合国人权和儿童权利宣言的影响
(二)对“一切为了人的幸福”的理解
(三)喜见人的地位和关系的根本变化
(四)确信人的全面发展条件日益具备
二、为了人的教育而探索的“人学”
(一)他的“人学”理论源于广泛吸收
(二)对人的本性和潜能的基本认识
(三)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探索
三、以“人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
(一)教育是“生产人”,“教育学是人类学”
(二)学生:“有权感到自豪的人”
(三)教师:杰出的“人学家”
(四)学校:“复杂的人道主义实验室”
(五)“人生育人,而劳动则把人造就成真正的人”
第五章 帕夫雷什中学:废墟上建起的理想国
一、师生动手清理废墟,重建精神家园
(一)组织学生在建校劳动中经受锻炼
(二)物质设施:“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
(三)让孩子在树木花草陪伴下复苏成长
(四)会说话的墙壁吸引孩子们驻足深思
(五)科学的乐园,艺术的乐园
二、精心构建独具特色的日常生活方式
(一)营建民主和谐、生气勃勃的大家庭
(二)全员读书声:学校精神生活的基调
(三)着眼学生自主发展的“校中之校”
(四)按生命节律设计的作息制度
(五)鼓励孩子们创造“自己的节日”
三、校长兼任班主任:“对我最适宜的途径”
(一)苦闷的校长回到了孩子们中间
(二)“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长期实验”
(三)“童话与童年有着不解之缘”
(四)《故事集》:献给孩子的精神厚礼
四、校长与学校相互成就,融为一体
第六章 “我生活中什么最重要?爱孩子”
一、为了取得“进入童年宫殿的通行证”
(一)“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
(二)“我看着你的眼睛,我的孩子”
(三)“期待着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二、“相信孩子”:历久弥坚的教育信念
(一)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爱心善意
(二)孩子有缺点但“从来不会蓄意做坏事”
(三)“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四)每个孩子都能“达到自己的顶峰”
三、“集中心灵的全副力量”奉献给孩子
(一)全方位呵护“挂着露珠的玫瑰”
(二)让孩子学会感受爱并奉献自己的爱
(三)引导孩子用汗水酿造“主人翁的快乐”
(四)难教儿童的教育:“十分有趣的叙事小说”
四、“我热爱儿童,其根源就在儿童本身”
(一)易逝的童真:他留恋和珍视的清纯
(二)孩子成长,“我就感到无比的幸福”
(三)孩子们“成了我的存在的一部分”
……
第七章 肝胆相照:他和他的同事们
第八章 用无穷问号铺就探索之路
第九章 心系课堂:这里关乎启蒙,关乎解放
第十章 让每个未来公民“为天下之忧而忧”
第十一章 为了学生终身享受劳动的欢乐
第十二章 真实自然富有诗意的和谐教育
第十三章 思潮涌向笔端,流淌出“我的教育学”
第十四章 临终回首:这短促而值得留恋的人生
第十五章 闪耀着人性与时代光辉的精神世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一、缘起:奇迹般地精神能量激起笔者的探索兴趣
二、踌躇:文化背景不同,理解何以可能?
三、路径:依据文本世界再现生活世界,探究精神世界
四、成果:关于“精神评传”的文体自觉
第一章 特定文化时空中的精神奠基
一、第聂伯河:父性的坚定与母性的柔韧
(一)日夜奔流,注予主人公生命活力
(二)涛声呜咽,诉说乌克兰苦难历史
(三)波澜壮阔,应和革命与建设高潮
二、温馨茅屋:“诞生着美”的“人际关系学校”
(一)“母亲是孩子生命激情的明灯”
(二)“做一个无愧于自己父亲那样的人”
(三)祖母的童话故事伴随他度过一生
(四)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书:爷爷的遗产
(五)遭遇大姐夭折:他第一次思考起生与死
三、七年制学校:一段美梦相随的多彩岁月
(一)女教师的故事让他在梦中飞向太阳
(二)第一次打架:为了老师他豁出去了
(三)丹娘坟前:再叹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第二章 借重两所师范学院登上讲台
一、眼界大开:求学于克列缅丘格师范学院
(一)“当时我的几位老师可真好”
(二)博览群书:怀疑与敬畏相伴而行
(三)新团员向工人朋友“学做人”
(四)急性胸膜炎:狰狞的不速之客
二、初登讲台:实践探索精神悄然萌动
(一)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的最初感悟
(二)做孩子们的朋友:自发触及民主真谛
(三)撇开《指南》:探索精神如小荷初露
三、梦想成真:终于跨进波尔塔瓦师范学院
(一)英雄城市与人文圣地的双重熏陶
(二)一所以马卡连柯为荣的师范学院
(三)凉亭盟誓:毕生扎根于乡村教育
四、中学文学教师·共产党员·教导主任
(一)筑起第一间自己的“书巢”
(二)共产党员:“比人的概念更高大”
(三)改革受阻:教导主任初遇考验
第三章 卫国战争:血与火的精神淬炼
一、风云突变:教员·连队指导员·伤员
(一)在骤然响起的号角声中披挂上阵
(二)与战友融为一体的政治指导员
(三)血染沙场,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四)惊见严酷战争中人性的两极分化
二、悲悯情怀、英雄气概与人道精神之升华86
(一)“人最可怕的痛苦,就是战争和死亡”
(二)“我是否有足够的仁慈温暖他们的心?”
(三)搜集战斗故事,英雄精神在胸中激荡
(四)大爱与大恨:人道精神的完整理解
三、战争·人性·新一代:震颤着的教育反思
(一)基于人民利益的善恶观教育
(二)“要使小小年纪的人具有大丈夫的胸怀”
(三)爱国主义:永远不变的主旋律
(四)全球视野:向往人间不再有杀戮
四、一位尽力恢复和发展地区教育的教育局长
第四章 战后“人的时代”催生出他的“人学”
一、“人的时代”:对时代特征的总体把握
(一)联合国人权和儿童权利宣言的影响
(二)对“一切为了人的幸福”的理解
(三)喜见人的地位和关系的根本变化
(四)确信人的全面发展条件日益具备
二、为了人的教育而探索的“人学”
(一)他的“人学”理论源于广泛吸收
(二)对人的本性和潜能的基本认识
(三)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探索
三、以“人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
(一)教育是“生产人”,“教育学是人类学”
(二)学生:“有权感到自豪的人”
(三)教师:杰出的“人学家”
(四)学校:“复杂的人道主义实验室”
(五)“人生育人,而劳动则把人造就成真正的人”
第五章 帕夫雷什中学:废墟上建起的理想国
一、师生动手清理废墟,重建精神家园
(一)组织学生在建校劳动中经受锻炼
(二)物质设施:“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
(三)让孩子在树木花草陪伴下复苏成长
(四)会说话的墙壁吸引孩子们驻足深思
(五)科学的乐园,艺术的乐园
二、精心构建独具特色的日常生活方式
(一)营建民主和谐、生气勃勃的大家庭
(二)全员读书声:学校精神生活的基调
(三)着眼学生自主发展的“校中之校”
(四)按生命节律设计的作息制度
(五)鼓励孩子们创造“自己的节日”
三、校长兼任班主任:“对我最适宜的途径”
(一)苦闷的校长回到了孩子们中间
(二)“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长期实验”
(三)“童话与童年有着不解之缘”
(四)《故事集》:献给孩子的精神厚礼
四、校长与学校相互成就,融为一体
第六章 “我生活中什么最重要?爱孩子”
一、为了取得“进入童年宫殿的通行证”
(一)“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
(二)“我看着你的眼睛,我的孩子”
(三)“期待着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二、“相信孩子”:历久弥坚的教育信念
(一)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爱心善意
(二)孩子有缺点但“从来不会蓄意做坏事”
(三)“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四)每个孩子都能“达到自己的顶峰”
三、“集中心灵的全副力量”奉献给孩子
(一)全方位呵护“挂着露珠的玫瑰”
(二)让孩子学会感受爱并奉献自己的爱
(三)引导孩子用汗水酿造“主人翁的快乐”
(四)难教儿童的教育:“十分有趣的叙事小说”
四、“我热爱儿童,其根源就在儿童本身”
(一)易逝的童真:他留恋和珍视的清纯
(二)孩子成长,“我就感到无比的幸福”
(三)孩子们“成了我的存在的一部分”
……
第七章 肝胆相照:他和他的同事们
第八章 用无穷问号铺就探索之路
第九章 心系课堂:这里关乎启蒙,关乎解放
第十章 让每个未来公民“为天下之忧而忧”
第十一章 为了学生终身享受劳动的欢乐
第十二章 真实自然富有诗意的和谐教育
第十三章 思潮涌向笔端,流淌出“我的教育学”
第十四章 临终回首:这短促而值得留恋的人生
第十五章 闪耀着人性与时代光辉的精神世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