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5-0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国际货币区域化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787300061504
  • 271518
  • 2005-05
作者简介
于同申,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生人,北京长大。文革前是北京市第二中学学生。文革后曾在北京工厂作工人。1977年和1978年恢复高考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从事西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1991-1993年受到美国福特基金的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研究和进修。1996年在法国奥弗涅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1997-1998年在荷兰梯尔堡大学从事中国-欧盟合作项目的研究。曾有数十篇论文和数本著作发表。除了在西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之外,目前在从事东亚货币金融合作问题和网络经济的研究。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最后20年到21世纪初,世界经济中出现了一股巨大的国际货币区域化浪潮。起初是拉美国家愈演愈烈的美元化风潮,然后,在世纪之交,古老的欧洲大陆人们以依依惜别的心情送走了欧洲许多国家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货币,迎来了欧元这一全新的共同货币。新世纪刚刚开始,亚洲国家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就不断升温,创造亚洲人自己的货币“亚元”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与此同时,19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范围内的货币金融危机频繁发生。本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世纪之交国际货币区域化成为一种浪潮的根本原因,国际货币区域化的基本形式和发展趋势,以及国际货币区域化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的关系。本书分析了那种以美元化为标志的,放弃国家货币主权、把某一外国通货代替本国货币作为法偿货币以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做法,对比以欧洲货币一体化所代表的主权共享型国际货币区域化的实践,寻找和确定出两种不同国际货币区域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利弊得失,从而找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下防范和化解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对策。本书还对东亚国家进行的货币金融合作对亚洲国家新世纪的的金融安全和持续经济发展的意义,特别是亚洲货币金融合作的途径和可能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世纪之交国际货币区域化趋势的发展 第一节 世纪之交国际货币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国际货币区域化与贷币的“名义锚”问题 第三节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长期孕育躁动的实现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 第五节 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第二章 20世纪末国际货币区域化的发展 第一节 世纪经济正在形成的主要共同货币区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汇率制度的变化和国际货币区域化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国际货币区域化趋势的发展第二部分 第三章 美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什么是美元化 第二节 美元化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美国政府和多边国际经济组织对美元化的态度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欧元化和欧元货币区形成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作为国际美元本位例外的欧元和欧元区 第二节 欧洲货币同盟的历史进程 第三节 欧盟货币一体化的成就和意义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种国际货币发展道路特点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市场强制的美元化 第二节 长期而系统的欧洲主权共享型国际货币区域化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三部分 第六章 两种国际货币区域化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 第一节 虚假的二择一命题 第二节 美元化:肤浅的选择 第三节 区域货币一体化:更好的长期选择 第七章 对亚洲货币金融合作的意义 第一节 亚洲实行经济和货币金融区域合作的必要性 第二节 亚洲区域性经济金融合作的进展 第三节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特点 第四节 对最佳货币区理论的再认识 第五节 亚洲国家货币金融合作的道路 第六节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