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7-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中国社会转型焦虑与互联网伦理》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787300235929
  • 270675
  • 2017-01
作者简介
赵云泽,男,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史论部副主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新闻春秋》杂志副主编;《国际新闻界》杂志栏目主持;美国《社会学与人类学》(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杂志专职评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访问学者。学术经历涵盖了新闻传播史论及新媒体传播等方面,成果集中于媒介融合、互联网舆论、时尚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等领域;擅长从历史的视野对现实问题进行剖析,研究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对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运用娴熟。已完成数部专著、教材,发表50多篇中英文论文。多次获奖。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及服务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舆情研究方面的横向课题。 王靖雨,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研究兴趣为网络传播、情感社会学、中国新闻舆论史等。已发表数篇学术文章。 滕沐颖,女,新华社总编室记者,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研究兴趣为新媒体传播、网络舆论等。已发表数篇核心期刊文章。 焦建,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传播学系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毕业。研究兴趣为网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当下,社会焦虑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困扰着转型期的中国。据新华网2011年的调查显示,46.3%的中国人“经常出现焦虑”,34.2% 的中国人患有“严重焦虑”。在互联网成为中国最大的公共领域的今天,这种转型期的社会焦虑在互联网上表现尤为凸显。人们在互联网上表现出来的浮躁、戾气、抱怨、社会越轨行为等,基本上是现实焦虑的一种投射,尤其是对于城市人群体和年轻群体而言。而互联网又以强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影响着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要想改变这样一种恶性循环,需要整个社会改革的深入和结构的调整。但建构植根于中国文化和现实土壤的互联网伦理体系,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书拟在分析中国转型期焦虑的基础上,对建构中国互联网伦理体系进行深入探讨。具体包括:对“转型焦虑与网络表达的螺旋”分析;互联网创新思维的激励与商业伦理的建立;政治现代化与网民素养的提高;中国互联网伦理体系建构中政府角色的“进”和“退”,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网民自我的觉悟和约束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转型期的中国与互联网上的焦虑情绪 第一节转型期的中国遭遇互联网 一、网络使用中的个体焦虑 二、网络使用中的群体焦虑 三、中国网络社会中的集体认同焦虑 第二节焦虑的社会传递及后果 一、焦虑的个体感知 二、焦虑的社会传递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