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研究(第三版)(上、下卷) / 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王利明法学研究系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298.00定价
作者: 王利明
出版时间:2013-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787300168999
- 269738
- 2013-01
内容简介
王利明专著的《物权法研究》(第三版)分为上.下两卷。 全书以我国《物权法》为依据,密切结合我国有关物权的理论与司法实践,针对《物权法》起草过程及颁行之后提出的各种理论和实务问题,并借鉴国外物权立法的先进经验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对我国物权法的理论体系 ,基本原则,以及各项基本制度和规范进行了较为全面、详尽的研究。…
目录
第一编 物权法总论第一章 物权概述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一、物权的概念二、物权的特征第二节 物权和债权的关系一、概述二、物权和债权的区别三、物权和债权的关系的发展趋势第三节 物权与财产权的关系一、大陆法中的财产权概念二、英美法中的财产权概念三、我国《物权法》采纳物权概念的必要性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一、物权的效力概述二、排他效力三、优先效力四、追及效力五、物权请求权第五节 物权的分类一、所有权和他物权二、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三、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以权利为客体的物权四、主物权和从物权五、强制登记的物权和自愿登记的物权第六节 物权的客体一、物权客体的概念和特征二、物权客体的分类三、特殊的物权的客体第七节 物权的取得和行使一、对物权取得的限制二、对物权行使的限制第二章 物权法概述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物权法的概念二、物权法的调整对象第二节 我国《物权法》制定的过程和意义一、物权法的制定过程二、制订物权法的意义第三节 物权法的性质一、物权法是私法而非公法二、物权法主要是强行法三、物权法是普通法四、物权法具有固有法的特点五、物权法既是行为规范也是裁判规则六、物权法是实体法兼具程序规范第四节 物权法的体系一、我国《物权法》的体系建构二、物权法体系的新发展第五节 物权法的适用一、基本法律优先于一般法律二、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原则三、新法优先于旧法原则四、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原则五、法律文本优先于法律解释规则第六节 物权法的价值和功能一、确认产权二、物尽其用三、保护物权第七节 物权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物权法与合同法二、物权法与侵权责任法三、物权法与房地产法第三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平等保护原则一、平等保护原则的概念二、平等保护原则的价值三、平等保护原则的适用第二节 物权法定原则一、物权法定原则的概念二、物权法定原则的意义三、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四、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后果第三节 公示公信原则一、公示原则二、公信原则第四节 一物一权原则一、一物一权原则的内涵二、我国《物权法》是否承认一物一权原则第四章 物权的保护第一节 物权保护概述一、物权保护的方法二、物权请求权与其他责任的竞合第二节 物权确认请求权一、确认物权的请求权的概念二、确认物权请求权的特点三、关于确权的主体四、确权之诉与权利的推定规则五、确认物权的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六、取得时效问题的探讨第三节 物权请求权一、物权请求权概述二、返还原物的请求权三、排除妨害的请求权四、消除危险的请求权五、恢复原状的请求权六、停止侵害的请求权七、物权请求权的适用八、物权的请求权可否适用消灭时效 第二编 物权的变动第五章 物权变动的一般原理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含义一、物权的设立二、物权的变更三、物权的转让四、物权的消灭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探讨一、物权变动模式二、物权行为理论评述第三节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一、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概述二、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第四节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一、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概念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几种情况第六章 不动产登记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的概念和特征一、登记的概念与特征二、登记簿与权属证书三、登记申请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沿革第三节 登记的效力一、不动产登记的效力二、区分登记的效力与合同的效力第四节 登记机构一、登记机构的性质二、建立统一的登记制度三、关于登记费用的收取第五节 登记请求权第六节 登记机构的审查义务第七节 登记的查询第八节 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一、更正登记二、异议登记第九节 预告登记一、预告登记的概念二、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三、商品房预售登记四、预告登记的性质五、预告登记的效力六、预告登记的失效第十节 登记机构的责任一、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的责任二、登记机构的责任第七章 动产交付第一节 动产交付概述一、动产交付的概念二、交付方式的分类第二节 有关交付的特殊规则一、简易交付二、指示交付三、占有改定第三节 船舶、航空器等特殊动产物权的变动一、特殊动产物权变动适用登记对抗主义二、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三、特殊动产的交付不能产生对抗登记的效力 第三编 所有权第八章 所有权的一般原理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第二节 财产所有权的本质第三节 所有权的内容一、占有权能二、使用权能三、收益权能四、处分权能第四节 所有权权能的分离一、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财产之上依法设定他物权二、他物权的设定并不导致所有权的消灭三、他物权的行使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利益第五节 所有权的限制一、对所有权进行限制是当代所有权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二、对所有权进行限制的原因三、征用制度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方式第一节 征收一、征收的概念二、征收与征用的区别三、征收的条件第二节 善意取得一、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二、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功能三、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四、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五、善意取得的效力六、赃物与善意取得第三节 遗失物的拾得和埋藏物、隐藏物的发现一、遗失物的拾得二、漂流物的拾得、埋藏物和隐藏物的发现第四节 孳息的取得第五节 抛弃和先占一、抛弃所有权二、先占第六节 添附一、添附的概念和特点二、添附与其他相近概念的区别三、添附的三种形态四、确定添附物归属的原则五、添附制度与侵权制度第七节 货币所有权的取得第十章 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第一节 国家所有权一、国家所有权的概念二、物权法规定国家所有权制度的意义三、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四、国家所有权的客体五、物权法关于国有财产范围的规定六、国家所有权的保护第二节 集体所有权一、集体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二、农村集体所有权三、城镇集体所有权四、集体组织所有权的保护第三节 私人所有权一、私人所有权的概念二、私人所有权的范围三、私人所有权的行使四、对私人所有权的保护第四节 社会团体所有权一、社会团体所有权的概念二、几类典型的社会团体财产第十一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种特殊的物权四、业主身份的认定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的历史发展一、国外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的历史发展二、我国建筑区分所有制度的发展第三节 专有权一、专有权的概念二、专有部分所有权的行使三、专有部分的范围四、专有部分范围的具体认定五、住改商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第四节 共有权一、共有权的概念和特点二、共有权的性质三、持有份四、共有权的行使第五节 共有部分的范围一、共有部分的确定标准二、共有部分范围的类型第六节 车位、车库的归属和使用一、车位、车库的归属二、占用业主共有道路或者其他场地增设的车位三、车位、车库首先应当满足业主的需要第七节 共同管理权一、共同管理权的概念二、共同管理权的行使方式第八节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一、业主大会二、业主委员会第九节 管理规约一、管理规约的概念和特征二、管理规约的效力三、管理规约的修改第十节 物业服务一、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二、物业服务企业三、物业服务合同第十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中的相邻关系一、建筑物区分所有中的相邻关系具有特殊性二、侵害相邻关系的责任第十二章 相邻关系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概念和性质一、相邻关系的概念二、相邻关系的性质三、相邻关系的立法模式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种类一、因用水、排水产生的相邻关系二、因通行所产生的相邻关系三、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管线所形成的相邻关系四、因通风、采光而产生的相邻关系五、保护环境所产生的相邻关系六、因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等发生的相邻关系第三节 相邻关系中约定的效力第四节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一、依据法律、法规和习惯处理相邻关系二、团结互助、兼顾各方的利益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四、公平合理五、依法给予补偿第五节 侵害相邻权的救济第十三章 共有第一节 共有的概念及形态第二节 共有的分类一、历史上的共有形态二、我国《物权法》规定的两种共有第三节 按份共有一、按份共有的概念二、应有部分的效力三、按份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四、分管协议五、约定不明视为按份共有第四节 共同共有一、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二、共同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三、共同共有的形式第五节 因共有财产而产生的共同债务第六节 准共有第七节 共有财产的分割一、共有财产分割的概念二、分割共有财产的原则三、分割请求权四、分割的方式五、协议分割和裁判分割六、分割的效力第八节 共有关系中的优先购买权一、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的概念和功能二、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的性质三、共有人优先购买权行使中的若干问题四、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