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7-08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环境化学教程(第三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9787307194915
  • 263758
  • 50203209-7
  • 平装
  • 16开
  • 2017-08
  • 350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本科
作者简介

邓南圣,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留校任教。曾任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教育部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国际工业生态学学会会员,《水处理技术》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有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环境管理、工业生态学。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级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和学术会上发表150多篇论文,其中发表在国际SCI、EI源刊的文章100余篇,申请专利10项,获得授权专利4项。出版的教材、编著包括《环境化学教程》(第一版、第二版),《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应用》,《ISO14000:通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环境光化学》,《生命周期评价》。2001、2008年分别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教程共十章,全书内容以自然环境中化合物发生的主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为主线进行编排,较详细论述了这些过程的基本规律及机制,较深入阐述了人为污染物对这些过程的扰动及其机制、所产生的后果及其影响。在介绍较成熟的基本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反映环境化学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本书是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科书,可作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人员、高等院校教师的参考书,亦可作为大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与化学污染物
一、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二、化学污染物
第二节 环境化学
一、环境化学发展概况
二、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
三、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环境化学与全球变化研究
一、全球变化与全球变化研究
二、环境化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全球环境概述
第一节 大气圈
一、大气圈的结构
二、大气的组分
三、大气组分对太阳辐射的衰减
第二节 水圈
一、水圈的结构
二、天然水的分布
三、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四、水循环
第三节 岩石-土壤圈
一、土壤
二、土壤的矿物质及其结构
三、土壤有机质
四、土壤的性质
第四节 生物圈
一、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二、生物圈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三、重要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五节 全球系统的相互作用
一、地球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二、地球系统状态演变的控制因素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化合物在环境介质间的分配
第一节 分配与分配平衡
一、分配与分配系数
二、常用的分配系数
三、分配系数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 化合物在空气.水之间的分配
一、亨利定律
二、空气-水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化合物在土壤(沉积物)-水之间的分配
一、概念模型
二、分配系数Kd
第四节 化合物在水-生物之间的分配
一、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
二、生物富集系数及其测定与估算
第五节 大气中有机化合物在气体-颗粒物之间的分配
一、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气体-颗粒物之间的分布
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气体-颗粒物之间的分配
第六节 分配系数的估算方法
一、线性自由能相关(LFER)模型简介
二、化学键贡献法估算亨利定律常数
三、原子/碎片贡献法估算Kow
第七节 逸度模型
一、逸度
二、逸度模型的框架
三、逸度模型的计算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环境介质中的化学平衡
第一节 环境介质中的酸碱平衡
一、天然水中的碳酸盐平衡及pH值的影响
二、大气液相中SO2的平衡
三、含氮无机物的酸碱平衡
第二节 环境介质中的氧化还原平衡
一、氧化还原平衡
二、天然水p?
三、天然水中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
四、水中氧化反应对化合物存在形态的影响
第三节 环境介质中的水解平衡
一、有机化合物的水解平衡及其动力学原理
二、影响水解速率的因素
三、水解速率常数的估算
第四节 环境介质中的配位平衡
一、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
二、羟基对重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
三、NTA的配合作用
四、天然有机配位体的配合作用
第五节 环境介质中的离子交换平衡
一、土壤的离子交换
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
三、土壤的阴离子交换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酸沉降的化学过程
第一节 降水中酸性物质形成的化学过程
一、二氧化硫的化学转化过程
二、氮氧化物的化学转化过程
三、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有机酸的过程
第二节 降水的化学组成与酸度
一、降水的化学组成
二、降水中离子成分的相关性
三、降水的酸度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环境中的微界面过程
第一节 环境中的微粒及其表面性质
一、环境中的微粒
二、环境中微粒的表面性质
第二节 矿物微粒-水的界面过程
一、双电层(electric double layer)理论简介
二、表面配位模型
三、天然水体中微粒的吸附作用
第三节 微生物表面的微界面过程
一、环境微生物及其表面结构
二、环境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微界面过程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环境中的光化学过程
第一节 光化学基础
一、光化学概念及光化学定律
二、光对分子的作用
三、光物理与光化学过程
第二节 对流层中的光化学过程
一、对流层清洁大气中的光化学过程
二、光化学烟雾
第三节 平流层的光化学过程
一、平流层化学
二、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化学机制
第四节 水生系统中的光化学过程
一、水生系统中活性物质生成的光化学过程
二、天然水中化合物的直接光解
三、天然水中化合物的光氧化降解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环境中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第一节 C1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一、环境中C1化合物的来源
二、利用C1化合物的微生物
三、C1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
一、脂肪烃的微生物降解
二、卤代苯的细菌氧化
三、芳香烃的微生物降解
四、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
五、多氯联苯的微生物降解
第三节 金属元素的生物甲基化
一、环境中金属元素甲基化的机理
二、环境中汞的甲基化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环境中元素的化学形态
第一节 化学形态与效应
一、化学形态的基本概念
二、形态与物理化学性质
三、形态与效应
四、影响化学形态的因子
第二节 不同环境介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
一、土壤中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
二、水中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
三、溶解态金属元素的形态
第三节 形态分析方法与模拟计算
一、形态分析的发展
二、形态分析的类型与特点
三、形态分析方法
四、土壤或沉积物中化学形态的逐级提取法
五、模拟计算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化学物质在环境相间的迁移
第一节 气态化合物在大气-水界面的迁移
一、双膜理论
二、双膜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节 大气中气态化合物从气相向气溶胶相的转化迁移
一、化合物由气相向气溶胶相转化迁移概述
二、气态无机化合物由气相态向气溶胶相的迁移
三、气态有机化合物由气相向气溶胶相的迁移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