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大学出版社
- 9787310049769
- 1-1
- 261813
- 42215846-9
- 平装
- 16开
- 2015-09
- 267
- 192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
内容简介
《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丛书:语言文化十五讲》的十五讲内容涉及三方面:一、语言理论,主要介绍了有关语言的性质与功能、语言文化的接触与融合、非语言的跨文化交流等;二、语言应用,主要介绍了语言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语言文化多样性、语言文化认同、汉语热与英语全球化、语言的性别文化、网络语言、新词新语、港澳台语言文化等;三、媒体语言,重点对喜剧、新媒体及广告中的语言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分析。
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系列教材,全书力求学术性与生动趣味性相结合,雅俗共赏,希望能为读者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语言文化世界。
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系列教材,全书力求学术性与生动趣味性相结合,雅俗共赏,希望能为读者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语言文化世界。
目录
第一讲 语言的性质与功能
一、语言与符号
二、语言与社会
三、语言与思维
四、语言与文化
第二讲 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一、世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与濒危语言
二、中国的语言现状与中国的濒危语言
三、欧洲语言的多样性
第三讲 语言与文化认同
一、母语与民族情感
二、语言认同与文化心理
三、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四、国内语文教育现状与日渐淡漠的文化认同意识
第四讲 语言文化的接触与融合
一、外来词的大量涌现
二、从“洋泾浜英语”到“洋泾浜中文”
三、民族融合与语言文化融合
第五讲 非语言与跨文化交流
一、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二、非语言交际的内容
三、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六讲 汉语热与英语全球化
一、《功夫熊猫》与中西文化
二、英语全球化与汉语热
第七讲 港澳台地区的语言文化
一、香港的语言文化
二、台湾的语言发展
三、澳门的语言现状
第八讲 网络语言与社会
一、网络语言与语言变体
二、网络语言变异原因
第九讲 文化比较
一、中韩文化比较
二、中日文化比较
第十讲 文字与社会文化
一、文字的起源
二、汉字的起源与造字法
三、女书文化
四、汉字在世界的威望
五、汉字谐音文化
第十一讲 新词新语与社会文化
一、新词新语的历史分期
二、新词新语的主要来源
三、新词新语的特点和作用
四、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第十二讲 语言与性别文化
一、从“剩女”一词谈起
二、从“女国音”说起
第十三讲 喜剧语言文化
一、小品与社会文化
二、贺岁片中的语言文化现象
三、相声的语言幽默特色
第十四讲 新媒体与语言文化
一、手机短信与拇指文化
二、微博文化
三、微信文化
第十五讲 广告语言与社会文化
一、广告语言的魅力
二、广告语言的文化表达
参考文献
一、语言与符号
二、语言与社会
三、语言与思维
四、语言与文化
第二讲 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一、世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与濒危语言
二、中国的语言现状与中国的濒危语言
三、欧洲语言的多样性
第三讲 语言与文化认同
一、母语与民族情感
二、语言认同与文化心理
三、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四、国内语文教育现状与日渐淡漠的文化认同意识
第四讲 语言文化的接触与融合
一、外来词的大量涌现
二、从“洋泾浜英语”到“洋泾浜中文”
三、民族融合与语言文化融合
第五讲 非语言与跨文化交流
一、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二、非语言交际的内容
三、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六讲 汉语热与英语全球化
一、《功夫熊猫》与中西文化
二、英语全球化与汉语热
第七讲 港澳台地区的语言文化
一、香港的语言文化
二、台湾的语言发展
三、澳门的语言现状
第八讲 网络语言与社会
一、网络语言与语言变体
二、网络语言变异原因
第九讲 文化比较
一、中韩文化比较
二、中日文化比较
第十讲 文字与社会文化
一、文字的起源
二、汉字的起源与造字法
三、女书文化
四、汉字在世界的威望
五、汉字谐音文化
第十一讲 新词新语与社会文化
一、新词新语的历史分期
二、新词新语的主要来源
三、新词新语的特点和作用
四、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第十二讲 语言与性别文化
一、从“剩女”一词谈起
二、从“女国音”说起
第十三讲 喜剧语言文化
一、小品与社会文化
二、贺岁片中的语言文化现象
三、相声的语言幽默特色
第十四讲 新媒体与语言文化
一、手机短信与拇指文化
二、微博文化
三、微信文化
第十五讲 广告语言与社会文化
一、广告语言的魅力
二、广告语言的文化表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