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2-12-1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发展社会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15086
  • 1
  • 250385
  • 平装
  • 16开
  • 2002-12-15
  • 408
  • 社会学
内容简介

  本书由国内长期从事发展社会学(社会现代化)教学与研究的专家联袂编写。它在广泛吸收发展社会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介绍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以及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清晰地阐述后发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社会发展与现代化过程的主要特征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后发国家和中国社会所应采取的现代化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本书是国内迄今为止内容较为全面、论述较为系统的一部发展社会学教材,可供高校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社会读者学习。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现代化
   一、几种界定的得失
   二、现代化及发展的涵义
  第二节 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的兴起
   一、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的兴起
   二、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历程
  第三节 发展的基本宗旨与基本特征
   一、发展的基本宗旨
   二、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及主要功能
   一、发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特征
   二、发展社会学的主要功能
 第一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
  第一节 世界现代化的发端
   一、现代化发端的时间认定
   二、西欧现代化的内部条件
   三、西欧现代化的外部环境
  第二节 世界现代化的三次浪潮
   一、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二、第二次现代化浪潮
   三、第三次现代化浪潮
  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的总趋势
   一、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波浪式跳跃推进的特点
   二、科技革命是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与调整过程
   四、现代化是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
 第二章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第一节 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一、近代中国演进的基本脉络
   二、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些具体特征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试步时期
   一、中国现代化试步时期的突出特征
   二、其他特征
   三、根源之一:中心任务的错位
   四、根源之二:空前的社会动员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内在生长力的初步发育
   一、历史的定位
   二、中国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进展
   三、某些不足之处
 第三章 发达的经济
  第一节 发达的经济:现代社会的共同特征
   一、机器以及其他先进生产工具的操作代替了人工劳动
   二、社会化的大生产
   三、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动
   四、市场经济体制
   五、经济的增长具有一种不可遏制性
  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理论考察
   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政府积极干预的必要性
   二、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转变:西方国家的实践
   三、政府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第四章 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化
   一、社会分化的涵义
   二、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化
   三、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化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整合
   一、社会整合的涵义
   二、社会发展与社会整合
   三、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整合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的涵义
   二、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层
   三、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分层
  第四节 发展与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
   二、社会发展与社会流动
   三、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流动
 第五章 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化的进程
   一、城市化的起点
   二、集中型城市化阶段
   三、分散型城市化阶段
  第二节 城市化的作用
   一、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生活方式的更新
   二、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组织体系的创新
   三、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和发展
  第三节 城市化的几种主要模式
   一、同步城市化模式(Synchrourbanization)
   二、过度城市化(Overurbanization)
   三、滞后城市化(Underurbanization)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城市化的基本原则
   三、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世俗化
  第一节 世俗化的涵义与特征
   一、世俗化的概念
   二、世俗化的主要特征
   三、世俗化在中国发育的现实基础与缺陷
  第二节 普遍受益:世俗化的重要原则
   一、如何理解普遍受益
   二、普遍受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理性化
   一、理性化释义
   二、理性化批判
   三、理性化与中国的现代化
 第七章 知识化
  第一节 现代社会中知识的特征
   一、知识的急剧更新与传播
   二、知识对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三、现代知识突出了教育的地位
  第二节 知识的生产、转让与传播
   一、知识的生产
   二、知识的转让
   三、知识的传播
  第三节 知识经济
   一、知识经济的涵义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
   三、知识经济的特征
   四、知识社会的涵义
 第八章 社会开放
  第一节 社会开放的涵义和特征
   一、社会开放的涵义
   二、社会开放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开放与社会发展
   一、社会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社会开放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三、社会开放是社会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 中国社会的开放历程
   一、1840—1949年的社会开放
   二、1949—1978年的社会开放
   三、1978年至今的社会开放
 第九章 公正
  第一节 公正的基本涵义及依据
   一、公正的基本涵义
   二、公正的依据
  第二节 公正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权利的保证,亦即保证的原则
   二、机会平等,亦即事前的原则
   三、按照贡献进行分配,亦即事后的原则
   四、一次分配后的再调剂,亦即调剂的原则
  第三节 代际公正
   一、依据:代际公正何以存在
   二、规则:代际公正的具体要求
   三、意义: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四节 关于社会公正的几个重要的问题
   一、公正具体规则的整体性
   二、公正具体规则之间的优先次序
   三、公正具体内容的实现时序
   四、公正的规则与其实际兑现之间的差距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概念
   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源与形成
   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涵义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依据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十一章 后发现代化
  第一节 后发现代化的特点
   一、两种类型的现代化
   二、后发现代化的特点
  第二节 后发现代化的特殊问题
   一、错位现象
   二、失衡现象
   三、畸变现象
   四、两难窘境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
   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起步
   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
   三、东亚与拉美的现代化
  第四节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一、后发优势:六个方面的表现
   二、后发劣势:八个方面的陷阱
   三、扬长避短:六项对策
 第十二章 贫困问题
  第一节 贫困概论
   一、何为贫困
   二、贫困的分类
   三、贫困的测量
   四、贫困理论
  第二节 贫困:世界性的问题
   一、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
   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三、国际发展目标
  第三节 中国的贫困问题
   一、中国现阶段的农村贫困问题
   二、中国现阶段的城市贫困问题
   三、中国的反贫困
 第十三章 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一般理论探讨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
   四、有关社会问题的理论
  第二节 我国转型过程中社会问题的表现与特点
   一、我国转型过程中社会问题的基本表现
   二、我国转型过程中社会问题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我国转型过程中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结构的转型
   二、社会控制体系的滞后
   三、社会发展的动态失衡
   四、外来因素的影响
   五、社会成员对社会问题的主观认定与建构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
  第四节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问题的治理
   一、正确对待当前的社会问题
   二、治理当前我国社会问题的基本对策
 第十四章 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控制
  第一节 现代化与社会控制
   一、传统社会形态下的社会控制
   二、现代化对社会控制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控制
   一、改革以前我国社会控制体系的特征与弊端
   二、改革以来我国社会控制体系的转换与缺陷
  第三节 建构我国新型的社会控制体系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备的制度控制体系
   二、深化组织结构改革,完善和加强组织控制功能
   三、创建新型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控制手段的作用
 第十五章 中国社会发展的合理模式
  第一节 非合理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
   一、非合理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的依据
   二、非合理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的弊端
  第二节 合理发展模式的依据
   一、经济牵引与被牵引的统一
   二、发展经验及发展模式的不重复性
  第三节 社会合理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发展的充分化
   二、发展的节约化
   三、发展的本民族化
   四、发展的共生化
   五、发展的渐进化
  第四节 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发展模式的转换刻不容缓
   二、发展模式与发展速度的关系
 第十六章 发展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
   一、理论来源
   二、主要观点
   三、现代化理论的主要特征和问题
  第二节 依附理论
   一、理论来源
   二、依附论主要观点
   三、问题
  第三节 世界体系论
   一、理论来源
   二、主要观点
   三、世界体系的分析方法
   四、小结
  第四节 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一、新发展观
   二、全球化趋势与问题
 第十七章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指标法
   一、社会指标与指标体系
   二、社会指标的作用
   三、社会指标的内容与体系
  第二节 历史比较法
   一、历史比较法的涵义与发展
   二、历史比较法的类型和应用
  第三节 政策研究与评估分析
   一、社会发展的政策涵义
   二、政策研究的类型和方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