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4-01-2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软件开发过程》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37026
  • 1
  • 249396
  • 平装
  • 16开
  • 2004-01-20
  • 390
  • 243
  • 工学
  • 软件工程
内容简介

  本书是职业教育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成果教材,是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最新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教材集软件开发过程的理论和实践于一体,阐述了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认识开发过程的概念化建模、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维护和有关软件开发工具与开发环境方面的内容。
  本书集中讨论面向对象软件开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清晰地解释了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并按此范型组织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论、软件开发范型和开发过程、需求分析、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类设计、实现、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及软件维护和配置管理等。
  本书适于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本科院校及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以及民办高校使用,也可作为软件开发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等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软件工程概论
  1.1 软件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1.1.1 软件的概念
   1.1.2 软件的特性
   1.1.3 软件的分类
  1.2 软件发展和软件危机
   1.2.1 软件发展的三个阶段
   1.2.2 软件危机
   1.2.3 软件危机的表现
   1.2.4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1.2.5 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
  1.3 软件工程概念
   1.3.1 对软件开发的新认识
   1.3.2 软件工程的基本内容与目标
  1.4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5 软件生存周期方法学
   1.5.1 软件生存周期
   1.5.2 生存周期各阶段的基本任务
  1.6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1.6.1 新一轮软件危机和CASE
   1.6.2 软件开发环境
   1.6.3 CASE结构和CASE工具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软件开发范型和开发过程
  2.1 软件开发范型要素
   2.1.1 项目概念化
   2.1.2 项目表示
   2.1.3 项目实现
   2.1.4 统一的概念
  2.2 面向过程范型
   2.2.1 功能分解
   2.2.2 结构化分析和设计
  2.3 面向对象范型
   2.3.1 面向对象概念和术语
   2.3.2 面向对象方法学
   2.3.3 面向对象潜在的优点
   2.3.4 面向对象潜在的缺点
  2.4 软件开发过程
   2.4.1 瀑布模型
   2.4.2 快速原型法
   2.4.3 增量/迭代开发过程
   2.4.4 螺旋模型
  2.5 创建非正式场景
   2.5.1 场景说明
   2.5.2 创建非正式场景的指南
  2.6 统一建模语言(UML)
   2.6.1 建立模型的作用
   2.6.2 UML概念
   2.6.3 UML的发展简史
   2.6.4 UML建模框架
   2.6.5 UML模型的基本概念
  2.7 团队软件开发
   2.7.1 主人翁精神和团队精神
   2.7.2 项目组工作
   2.7.3 创建项目小组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需求分析
  3.1 需求分析
   3.1.1 问题分析
   3.1.2 需求模型
  3.2 产品需求——设计之源
   3.2.1 软件设计的出发点——3W
   3.2.2 设计之源
   3.2.3 错误设计之源
   3.2.4 用户
  3.3 需求收集
   3.3.1 需求导出
   3.3.2 会谈
   3.3.3 集体讨论
   3.3.4 需求技巧和技术
  3.4 需求确认和描述
   3.4.1 需求确认和测试
   3.4.2 需求描述
  3.5 需求规格说明
   3.5.1 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
   3.5.2 数据需求
   3.5.3 功能需求
   3.5.4 补充规范
   3.5.5 管理需求
  3.6 需求分析的评审
   3.6.1 评审的内容
   3.6.2 评审的方法
  3.7 UCCD分析过程
   3.7.1 传统分析与面向对象分析
   3.7.2 UCCD需求分析步骤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
  4.1 面向对象的分析原则和任务
   4.1.1 面向对象的分析原则
   4.1.2 类职责协作模型
   4.1.3 类职责协作模型的优缺点
  4.2 需求规格说明
  4.3 图书馆管理系统规格说明
   4.3.1 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撰写的需求规格说明
   4.3.2 评价需求规格说明
  4.4 细化需求规格说明
   4.4.1 原型法作为细化工具
   4.4.2 细化LMS需求说明的其他元素
  4.5 验证需求规格说明
  4.6 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过程
   4.6.1 以用例为中心的开发
   4.6.2 识别潜在的对象和类
   4.6.3 筛选对象和类
   4.6.4 识别对象的属性
   4.6.5 定义操作
   4.6.6 识别用例
   4.6.7 识别LMS中的用例
   4.6.8 场景开发
   4.6.9 LMS的样本场景
   4.6.10 用UML对系统建模
  4.7 类模型
   4.7.1 类图
   4.7.2 LMS的类图
   4.7.3 用例图
  4.8 需求分析小结
   4.8.1 UCCD需求分析过程
   4.8.2 系统演化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 产品设计
  5.1 面向对象设计的任务
  5.2 软件设计的概念和原理
   5.2.1 模块化
   5.2.2 抽象
   5.2.3 封装与信息隐蔽
   5.2.4 模块独立
   5.2.5 耦合
   5.2.6 内聚
   5.2.7 可重用
   5.2.8 启发式规则
  5.3 产品设计
   5.3.1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
   5.3.2 产品设计
  5.4 对象持久化
   5.4.1 对象持久化
   5.4.2 对象序列化
   5.4.3 评价对象持久化
  5.5 进程体系结构
   5.5.1 多结点建模
   5.5.2 进程间通信建模
   5.5.3 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5.6 用户界面设计
   5.6.1 用户界面的作用
   5.6.2 用户界面的质量因素
   5.6.3 用户友好性
   5.6.4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5.7 交互样式
   5.7.1 命令语言
   5.7.2 菜单选择
   5.7.3 表单填写
   5.7.4 直接操纵
   5.7.5 自然语言
  5.8 LMS用户界面的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类设计
  6.1 类类型体系结构
   6.1.1 类模型层次化
   6.1.2 模块化能力的准则
   6.1.3 类的重用
  6.2 类设计过程
   6.2.1 分析—类设计—实现
   6.2.2 类构架
   6.2.3 系统分解
  6.3 类模型演化
   6.3.1 类图的符号修饰
   6.3.2 交互图
   6.3.3 LMS的交互图
   6.3.4 协作图的创建
   6.3.5 评估设计
   6.3.6 对象图
   6.3.7 对象图的创建
  6.4 类设计阶段的目标
   6.4.1 通过重用设计类
   6.4.2 良好设计的类与方法
   6.4.3 数据完整性
   6.4.4 类设计准则
  6.5 类设计的验证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 编程实现
  7.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7.1.1 什么是编程
   7.1.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7.2 实现途径
   7.2.1 实现的方法
   7.2.2 “大突击”实现
   7.2.3 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实现
   7.2.4 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方法的结合
   7.2.5 实现的线程方法
  7.3 程序设计风格
   7.3.1 由艺术到科学
   7.3.2 源程序文档化
   7.3.3 数据说明
   7.3.4 语句结构
   7.3.5 输入和输出
  7.4 类的实现
   7.4.1 类的实现方案
   7.4.2 持久代码的实现
  7.5 程序效率
   7.5.1 程序效率的准则
   7.5.2 算法对效率的影响
  7.6 容错技术
   7.6.1 冗余程序设计
   7.6.2 防错程序设计
  7.7 实现计划
   7.7.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步骤
   7.7.2 实现计划
  7.8 项目编码标准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 软件测试
  8.1 软件测试概念
   8.1.1 尽早地测试
   8.1.2 测试的目的
   8.1.3 测试的任务
   8.1.4 软件开发与代码测试
  8.2 测试团队
  8.3 测试原理
   8.3.1 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测试
   8.3.2 测试的经验谈
  8.4 错误、故障和失效
   8.4.1 定义
   8.4.2 三个术语的相关性
   8.4.3 错误是否应该分等级
  8.5 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
   8.5.1 测试计划
   8.5.2 测试喻示
   8.5.3 测试用例
   8.5.4 程序正确性证明
  8.6 测试分类
   8.6.1 测试方式
   8.6.2 黑盒测试
   8.6.3 边界值测试
   8.6.4 白盒测试
   8.6.5 回归测试
  8.7 代码测试阶段
   8.7.1 单元测试
   8.7.2 集成测试
   8.7.3 系统测试
   8.7.4 用户验收测试
  8.8 测试步骤
  8.9 面向对象测试的特殊论题
   8.9.1 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
   8.9.2 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
   8.9.3 有关继承的测试
  8.10 测试LMS的案例分析
   8.10.1 测试计划
   8.10.2 单元测试阶段
   8.10.3 系统地提出测试用例
  8.11 调试 
   8.11.1 调试活动的难度
   8.11.2 调试原则
   8.11.3 调试的方法
   8.11.4 调试的步骤
  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 软件质量保证
  9.1 软件质量因素
   9.1.1 软件质量的定义和模型
   9.1.2 软件质量因素细分
  9.2 提高质量的基本方法
   9.2.1 质量、生产率与成本
   9.2.2 软件过程改进
   9.2.3 优化与折中
   9.2.4 软件质量评价原则
  9.3 软件质量保证
  9.4 技术审查与管理复审
   9.4.1 进行评审的必要性
   9.4.2 技术审查的标准和方法
   9.4.3 评审的内容
  9.5 软件质量控制
   9.5.1 我国软件现状
   9.5.2 引入规范过程
  9.6 软件质量保证标准
   9.6.1 ISO质量保证模型
   9.6.2 ISO9001标准
  本章小结
  习题9
 第10章 软件维护和配置管理
  10.1 软件维护概念
   10.1.1 维护的类型
   10.1.2 维护类型的比例
   10.1.3 区分维护类型
  10.2 软件维护的特点
   10.2.1 结构化维护与非结构化维护的对比
   10.2.2 维护的代价
   10.2.3 维护的问题
  10.3 维护过程
   10.3.1 维护组织
   10.3.2 维护报告
   10.3.3 维护周期
   10.3.4 保存维护记录
   10.3.5 评价维护活动
  10.4 可维护性
   10.4.1 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
   10.4.2 文档
   10.4.3 可维护性复审
   10.4.4 软件维护的复审
  10.5 逆向工程与再生工程
   10.5.1 逆向工程与再生工程定义
   10.5.2 预防性维护
   10.5.3 逆向工程的元素
   10.5.4 恢复信息的级别和方法
  10.6 软件配置管理
   10.6.1 软件配置项和基线
   10.6.2 配置标识
   10.6.3 版本控制
   10.6.4 变更控制
   10.6.5 配置审核
   10.6.6 配置状态报告
  本章小结
  习题10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