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第三辑)
作者: 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
出版时间:2007-06-2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20360
- 1
- 246018
- 平装
- 16开
- 2007-06-28
- 450
- 504
- 教育学
- 教育学
领导讲话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全局
加强管理 提高质量 办出特色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
第十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1月9日)
大学发展与科学管理
——周济部长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1月8日)
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专题研究报告
大学之位与大学之为
——中国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地位与作用的思考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我国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大学的开放合作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大学学术组织的创新
教育部第十七次直属高校咨询工作会议专题报告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行动计划》(北京大学 闵维方)
国外大学管理:概况、改革与启示(清华大学 顾秉林)
内涵提高谋发展,特色强校创一流(中国人民大学 纪宝成)
科学管理 特色发展 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北京化工大学 王子镐)
东北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和管理模式(东北师范大学 史宁中)
加强战略执行能力 促进大学内涵发展(上海交通大学 马德秀)
向管理要效益的思考和实践(东华大学 徐明稚)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武汉大学 刘经南)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战略管理
——以湖南大学“十一五”规划工作为例(湖南大学 刘克利 钟志华)
坚持开放办学 提升育人质量(中山大学 黄达人)
以贡献促共建 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重庆大学 李晓红)
大学校长论大学建设
大学创新与服务
创新是魂(华中科技大学 李培根)
提高大学自主创新能力(上海交通大学 谢绳武)
推动知识会聚和交流 增强大学自主创新能力(浙江大学 潘云鹤)
大学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树国)
自主创新能力是大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南昌大学 周文斌)
创新和丰富大学文化 提高核心竞争力(山西大学 郭贵春)
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四川大学 谢和平)
大学何以承担培育创新人才之责(山东大学 展 涛)
在总结和反思中寻求大学自主创新切入点(中山大学 黄达人)
改革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西安交通大学 郑南宁)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 未)
注重创新素质 培养成功的创新型人才(中国科技大学 朱清时)
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段宝岩)
秉承实践教育传统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清华大学 顾秉林)
贯彻科学发展观,使我校办学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高扬人才强校的办学主旋律(重庆大学 李晓红)
机制变革与制度创新
高校要确立依法治校理念(上海师范大学 俞立中)
关于构建大学校长权力体系的探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红红)
论学术规范形成的民主性与执行的法治性
——以中国政法大学的实践视角(中国政法大学 徐显明)
大学科学研究的组织与促进(东北农业大学 李庆章)
积极探索科研教学相融合的基层学术组织(东北大学 赫冀成)
大学学术组织的理性思考与改革尝试(云南大学 吴 松)
发扬自主创新精神 加快知识产权建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吴汉东)
以制度创新推进科技创新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武汉理工大学 周祖德)
以机制改革为动力 促进科技与育人创新(北京大学 许智宏)
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 建设坚强人才队伍(中南大学 黄伯云)
发挥比较优势 构建“一校三体”办学体制(电子科技大学 邹寿彬)
实施创新战略 构建创新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李元元)
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
高等教育创新与教师教育和师范院校的转型(北京师范大学 钟秉林)
建立教师教育创新体系(华东师范大学 俞立中)
创新是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华中师范大学 马敏)
教师教育的定位、体系与政策(南京师范大学 宋永忠)
加快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中央财经大学 王广谦)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吴淦国)
汽车创新人才培养之我见(湖南大学 钟志华)
创新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川农业大学 文心田)
论研究型大学工科学生的能力培养(浙江大学 潘云鹤)
充分尊重教育对象 发扬光大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的塑造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华东理工大学 钱旭红)
创新极: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追求(西北工业大学 姜澄宇)
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
创新型国家需要一流大学支撑(浙江大学 潘云鹤)
高等学校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更有作为(同济大学 万 钢)
紧盯国家重要战略 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北京科技大学 徐金梧)
探索科技创新平台模式 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 未)
营造创新环境 引领行业创新前沿(北京科技大学 徐金梧)
校区园区社区联动 加速新型创新区建设(复旦大学 王生洪)
提高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思考与建议(太原理工大学 谢克昌)
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与研究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刘志刚)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