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
作者: 刘先春
出版时间:2008-04-1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28410
- 1
- 245084
- 平装
- 16开
- 2008-04-15
- 260
- 214
- 法学
- 政治学
执政资源是政党执政的基础和前提。执政党所掌握的政治系统要得以有效运行,并使政治发展朝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就必须拥有必要的执政资源。本书在研究、分析国内专家、学者对执政资源的研究现状,汲取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执政资源的含义及特征,深入分析了加强执政资源建设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阐述了执政资源的合法性来源及其构成,详细剖析了执政资源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出了解决执政资源存在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有效途径。
第一章 执政资源的基本内容
一、政党、执政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一) 党、政党的概念
(二) 执政党
(三)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二、执政和执政资源
(一) 执政的概念
(二) 执政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三) 执政资源的构成要素和特征
第二章 执政资源建设的历史演进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执政资源的论述
(一) 在政治上强调政权的力量和政治制度的建设
(二) 关注党群关系, 广泛发动群众
(三) 注重思想理论建设, 强调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四) 强调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
(五) 文化资源
(六) 强调媒体的政治功能
二、列宁对执政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一) 在政治资源上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国家政权
(二) 群众的拥护就是执政的源泉
(三) 组织建设是实现历史任务的根本保证
(四) 无产阶级在执政后的根本任务是要搞好经济建设
(五) 执政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加强文化建设
(六) 提出报纸刊物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思想
(七)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加强作风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执政资源的理论和实践
(一)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 邓小平与党的执政资源建设
(三)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丰富和拓展了党的执政资源
(四)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执政资源的建设
第三章 执政资源建设的时代价值
一、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一) 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是迎接来自国际方面挑战的客观要求
(二) 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是党积极适应国内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
(三) 党应对自身变化是加强执政资源建设的内在依据
二、国外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失去执政地位的警示
(一) 苏东剧变的教训
(二) 对近年来一些资产阶级执政党下台的思考
(三) 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失去执政地位给我们的启示
三、加强执政资源建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执政资源是实现执政党利益要求的凭借
(二) 执政资源决定着执政活动的实际运作状况
(三) 执政资源限制着执政能力作用的发挥
(四)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维持执政地位的基础和后盾
第四章 增强经济实力, 扩充经济资源
一、总体小康目标已经实现
(一) 小康社会是党挖掘经济资源,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战略目标
(二) 科学认识我国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
(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一)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党发展经济的制度创新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党挖掘经济资源的制度保障
(三)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
三、综合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一) 综合经济实力———执政绩效的“晴雨表”
(二) 大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不断丰富党执政的经济资源
第五章 巩固和扩大党的政治资源
一、政治资源的含义和特征
(一) 政治资源的含义
(二) 政治资源的特征
二、日臻完备的制度体系
(一) 领导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集中统一的保障
(二) 组织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充满生机活力的保障
(三) 纪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廉洁自律的保障
三、强有力的组织资源
(一) 科学的组织运作方式
(二) 比较壮大的组织规模
(三) 素质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
四、丰富的群众资源
(一)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扎根的沃土
(二)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的重要源泉
(三) 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的忠实支持者
(四) 人民群众和党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六章 整合思想文化资源
一、整合思想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一) 整合思想文化资源是处理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 整合思想文化资源是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的需要
(三) 整合思想文化资源是应对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
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一)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二) 焕发生机的传统文化
(三) 日益丰富的先进文化
三、积极维护和发展党执政的思想文化资源
(一) 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
(二) 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三) 加强党风建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七章 充分汲取历史资源
一、党执政以来的主要经验及其重要意义
(一) 党执政以来的主要经验
(二) 正确总结党的执政经验的重要意义
二、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
(一) 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二)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
(三)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四)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
(五) 弘扬优良传统, 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三、不断积聚的精神力量
(一) 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三) 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 从严治党的自律精神
(五) “五种精神”
第八章 广泛调动社会资源
一、社会资源的含义及特征
(一) 社会资源的含义
(二) 社会资源的特征
二、中国社会资源流失的现状
(一) 中国社会资源流失的范围
(二) 社会资源流失的被动性与人类的能动性
(三) 社会资源流失缺乏承载实体支持
三、中国社会资源统筹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 社会资源统筹对党的建设的影响
(二) 加速人才资源的优化整合、潜能重组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整合、潜能重组的核心
(三) 借助优化整合提高社会公共效力与工作效率, 最大化节约社会资本、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四) 实现中国社会资源统筹、管理理性与感性思维的对接, 开辟更为广阔的理论与实践空间
第九章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一、信息资源的含义和特征
(一) 信息资源的含义
(二) 信息资源的特征
二、充分利用新闻传媒资源
(一) 新闻传媒的含义
(二) 新闻传媒的特点
(三) 新闻传媒的现状
(四) 新闻传媒对政党执政的影响
(五)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资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服务
三、提高电子党务建设
(一) 电子党务的含义
(二) 电子党务对党执政的影响
(三) 加强电子党务建设的主要政策建议
四、信息资源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 信息时代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二) 执政党要勇于学习信息技术, 更好地执政服务
第十章 执政资源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党的执政资源与执政能力建设的相互关系
(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丰富党的执政资源
(二) 丰富党的执政资源, 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二、执政资源流失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 党的执政资源现状和流失现象
(二) 党的执政资源的流失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巩固和拓展党的执政资源
(一) 巩固党的群众资源
(二) 扩充党的经济资源
(三) 维护党的权力资源
(四) 发展党的理论资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