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19-04-1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中国法律史(赠教学课件)》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15862
  • 239002
  • 60250105-8
  • 平装
  • 16开
  • 2019-04-10
  • 540
  • 360
  • 法学
  • 法学
  • 法学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中国法律的发展,体现为制度与思想的双重演进。法律制度的确立与进步以法律思想的形成与引导为前提,而法律思想的丰富与成熟则根基于法律制度的实施与完善。本教材以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的发生、发展、变革为主体脉络,兼顾不同时期法律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对法律制定与实施的影响,将全书内容分为形成期的中国法律、发展期的中国法律、发达期的中国法律和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四编共二十章,分别对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辽夏金元、明朝、清朝、民国时期等不同时期的法律制度及法律思想进行了介绍。全书以二维码的形式关联相关数字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目录

 前辅文
 第一编 形成期的中国法律
  第一章 华夏文明与中国法律起源
   第一节 华夏文明的起源
    一、华夏部落的兴起
    二、中华古文明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其特征
    一、法律的起源
    二、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征
    三、法律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夏商法律
   第一节 夏朝法律
    一、国家的产生与行政建制
    二、法律概况
   第二节 商朝法律
    一、天命神权思想与神权王权相结合的政权体制
    二、法律概况
  第三章 西周法律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立法思想
    二、立法活动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刑法原则
    二、罪名
    三、刑种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所有权
    二、契约
    三、婚姻家庭制度
   第四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二、诉讼制度
 第二编 发展期的中国法律
  第四章“儒法之争”与法律儒家化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
    一、儒家的法律思想
    二、法家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
    一、儒法之争
    二、秦及汉初的法律实践
    第三节 法律儒家化进程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社会发展与制度变革
    二、立法活动与立法原则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法律
    一、“礼崩乐坏”的国家与社会
    二、公布成文法活动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法律
    一、诸侯国的变法活动
    二、李悝变法与《法经》
    三、商鞅变法
   第四节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一、司法思想和司法原则
    二、司法制度
   第五节 社会法律思潮
    一、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
    二、墨家的法律思想
    三、道家的法律思想
  第六章 秦朝法律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立法思想与立法原则
    二、法律形式
    三、出土的律令简牍
   第二节 行政法律
    一、行政制度
    二、官吏管理
   第三节 刑事法律
    一、刑法原则
    二、主要罪名
    三、主要刑种
   第四节 民事经济法律
    一、所有权
    二、赋税制度
    三、农业和手工业管理
    四、婚姻家庭制度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第六节 社会法律思潮
    一、“尊君”以“定一尊”
    二、“集权”以“制天下”
    三、“行督责”则“所欲无不得”
    四、“深督轻罪”则“民不敢犯”
  第七章 汉朝法律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汉朝法律指导思想的演变
    二、两汉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
   第二节 刑罚改革与刑事法制
    一、文、景时期的刑罚改革
    二、刑罚原则
    三、罪名
    四、刑种
   第三节 行政法律
    一、职官的选拔和任用
    二、职官的考课与奖惩
    三、职官的致仕
   第四节 民事经济法律
    一、民事法律
    二、经济法律
   第五节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一、《春秋》决狱与秋冬行刑
    二、司法制度
   第六节 社会法律思潮
    一、贾谊:礼法结合与慎刑慎杀
    二、扬雄:先德后刑与因时变法
    三、王符:敦德明法与贤良执法
    四、仲长统:变法改制与德主刑辅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立法思想
    二、立法活动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发展及特点
    一、法典结构的变化与立法技术的进步
    二、刑罚制度的变革
    三、罪行标准的儒家化
    四、门阀世族特权的法律化
   第三节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的变化
    二、司法制度的发展
    三、司法思想与慎刑原则的制度化
    四、恢复肉刑之争
   第四节 社会法律思潮
    一、玄学思想的冲击
    二、儒家思想的深入
    三、律学的发展
 第三编 发达期的中国法律
  第九章 中华法系的形成与特点
   第一节 中华法系的形成
   第二节 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
    一、维护国家“大一统”
    二、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三、家庭本位
    四、公法发达
    五、法律自然
  第十章 隋朝法律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立法思想
    二、立法活动
   第二节 行政法律
    一、中央三省制
    二、地方州县制
    三、官吏任免制度改革
   第三节 刑事法律
    一、五刑制的确立
    二、“十恶”重惩原则
    三、“八议”与官当之制
   第四节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一、司法思想
    二、司法制度
   第五节 社会法律思潮
  第十一章 唐朝法律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重法、慎罚的法律思想
    二、立法活动
   第二节 行政法律
    一、中央集权下的中央与地方政权体制
    二、职官制度
    三、监察制度
   第三节 刑事法律
    一、刑法原则
    二、罪名
    三、刑种
   第四节 民事法律
    一、身份
    二、所有权
    三、契约
    四、婚姻家庭制度
   第五节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一、司法思想
    二、司法机构
    三、诉讼制度
    四、审判制度
   第六节 社会法律思潮
    一、韩愈“道统论”
    二、郡县制、分封制与柳宗元《封建论》
    三、复仇观与亲情法律关系
  第十二章 宋朝法律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立法思想
    二、立法活动
   第二节 行政法律
    一、行政体制
    二、官吏选任与考课制度
    三、监察制度
   第三节 刑事法律
    一、基本刑事政策
    二、重典惩治贼盗
    三、刑种
   第四节 民事法律
    一、户籍与身份制度
    二、物权
    三、契约
    四、婚姻继承制度
   第五节 经济法律
    一、土地制度
    二、赋税制度
    三、市场管理
    四、专卖立法
    五、对外贸易
   第六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三、审判制度
   第七节 两宋时期的社会法律思潮
    一、朱熹的理学法律思想
    二、两宋时期的义利观
  第十三章 辽夏金元法律
   第一节 辽夏金法律
    一、辽朝法律
    二、西夏法律
    三、金朝法律
   第二节 元朝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蒙元政权及其立法思想
    二、元朝的立法活动
   第三节 元朝法律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法律
    二、刑事法律
    三、民事法律
   第四节 元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第十四章 明朝法律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立法思想
    二、立法活动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原则的变化
    二、刑种
    三、犯罪与刑罚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身份
    二、契约
    三、婚姻家庭制度
   第四节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一、司法思想
    二、司法机构
    三、诉讼制度
   第五节 社会法律思潮
    一、丘濬的法律思想
    二、黄宗羲的法律思想
  第十五章 清朝法律(上)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立法思想
    二、立法活动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维护满人特权
    二、重点打击盗贼
    三、刑种
   第三节 民事经济法律
    一、土地所有权
    二、契约
    三、婚姻家庭制度
   第四节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一、司法思想
    二、司法机构与司法人员
    三、会审制度
   第五节 社会法律思潮
    一、晚明清初的启蒙思潮
    二、清初的科场案与文字狱
 第四编 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第十六章 传统与变革:中国法律近代化
   第一节 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背景
    一、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动因
    二、中国法律近代化与法学转型
   第二节 近代中国法的属性与历史使命
    一、近代中国法的属性
    二、近代中国法的历史使命
   第三节 近代法律变革的进程与基本特征
    一、清朝末年
    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三、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
    四、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第四节 近代法律思想演变概述
    一、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二、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三、维新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四、法理派与礼教派的法律思想
    五、激进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六、中华民国时期法政精英人物的法律思想
  第十七章 清朝法律(下)
   第一节 清末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传统社会崩溃前主政者的法律思想以及《大清律例》的修订
    二、改革时期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与立法措施
    三、沈家本“汇通中西”的法律思想以及清末变法修律
   第二节 清末立宪的主要内容
    一、谘议局与资政院的创立
    二、《钦定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三、《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内容
    四、官制改革与清末行政法律的发展
   第三节 修订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一、《大清现行刑律》的主要内容
    二、《钦定大清刑律》的内容
   第四节 民商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一、《大清民律草案》的制定与主要内容
    二、《钦定大清商律》与《大清商律草案》
   第五节 清末的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一、沈家本对改革司法制度的认识
    二、诉讼法与法院编制法的制定
    三、司法机关的设置
    四、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
   第六节 社会法律思潮
    一、地主阶级改革派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第十八章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法律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立法思想
    二、立法活动
   第二节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法律的主要内容
    一、宪法及宪法性文件的主要内容
    二、行政法律
    三、刑事法律
   第三节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名称上的选择
    二、改革旧有的司法制度
    三、落实新式司法制度的努力
   第四节 社会法律思潮
  第十九章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律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立法思想
    二、立法活动
   第二节 从“天坛宪草”到《中华民国宪法》
    一、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二、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三、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第三节 刑事法律
    一、刑事基本法:《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
    二、刑事特别法
   第四节 民事法律
    一、“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
    二、民事习惯法
    三、第二次民律草案
   第五节 司法思想与司法制度
    一、司法思想
    二、司法制度
   第六节 社会法律思潮
    一、维护礼教与反对礼教
    二、联省自治与省宪运动
  第二十章 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律
   第一节 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立法思想
    二、立法活动
   第二节 宪法与政权体制
    一、《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与五院政府
    二、《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三、“五五宪草”
    四、《中华民国宪法》
   第三节 刑事法律
    一、1928年《中华民国刑法》
    二、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
   第四节 民事法律
    一、社会本位理论
    二、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二、诉讼制度
   第六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重要法律思想
    一、孙中山的法律思想
    二、章太炎的法律思想
    三、居正的法律思想
   第七节 人民民主革命政权的法律
    一、宪法性文件
    二、刑事法律
    三、民事经济法律
    四、司法制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