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05-0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72430
  • 1版
  • 81523
  • 40245847-5
  • 平装
  • 16开
  • 2005-07
  • 320
  • 205
  • 医学
  • 基础医学
  • 临床医学
  • 高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专科教育)之一,由全国7所医药院校的13位多年从事本、专科教学工作的教授编写。

本书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内容作了全面系统、简明扼要的讲述,以便给学生奠定丰富的知识基础。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更新内容和学科交叉内容,融入相关章节进行讲述,以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使学生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在每章首尾分别设立了内容提要和思考题,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书中还对重要专业名词附上了英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

本书可供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的专科生使用。

目录

 前辅文
 第一章 绪论
  一、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二、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一) 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二) 几种特殊光学显微镜的应用
   (三) 电子显微镜术
   (四)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
   (五) 组织培养
   (六) 其他技术方法
  三、 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
 第二章 细胞
  一、 细胞的结构
   (一) 细胞膜
   (二) 细胞质
   (三) 细胞核
  二、 细胞周期
   (一) 细胞周期概念
   (二) 分裂间期细胞各期特点
 第三章 上皮组织
  一、 被覆上皮
   (一) 被覆上皮的类型和结构
   (二)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二、 腺上皮与腺
   (一) 腺的分类
   (二) 多细胞外分泌腺的结构
 第四章 固有结缔组织
  一、 疏松结缔组织
   (一) 细胞
   (二) 细胞间质
  二、 致密结缔组织
  三、 脂肪组织
  四、 网状组织
 第五章 软骨和骨
  一、 软骨
   (一) 透明软骨
   (二) 纤维软骨
   (三) 弹性软骨
   (四) 软骨的生长
  二、 骨
   (一) 骨组织的结构
   (二) 长骨的结构
  三、 骨的发生
   (一) 膜内成骨
   (二) 软骨内成骨
   (三) 骨的生长
 第六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 血液
   (一) 红细胞
   (二) 白细胞
   (三) 血小板
  二、 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一) 骨髓的结构
   (二)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三) 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第七章 肌组织
  一、 骨骼肌
   (一)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二)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三)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机制
  二、 心肌
   (一) 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二) 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三、 平滑肌
   (一) 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二) 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三) 平滑肌纤维的收缩机制
 第八章 神经组织
  一、 神经元
   (一)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二) 神经元的分类
  二、 突触
  三、 神经胶质细胞
   (一) 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二) 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四、 神经纤维和神经
   (一) 神经纤维
   (二) 神经
  五、 神经末梢
   (一) 感觉神经末梢
   (二) 运动神经末梢
 第九章 循环系统
  一、 血管壁的组成和一般结构
   (一) 内膜
   (二) 中膜
   (三) 外膜
  二、 动脉
   (一) 中动脉
   (二) 小动脉和微动脉
   (三) 大动脉
  三、 毛细血管
   (一) 毛细血管的基本结构
   (二) 毛细血管的分类
  四、 静脉
  五、 微循环的概念
  六、 心脏
   (一) 心壁的微细结构
   (二) 心脏传导系统
  七、 淋巴管系统
 第十章 免疫系统
  一、 免疫细胞
   (一) 淋巴细胞
   (二) 抗原呈递细胞
  二、 淋巴组织
  三、 淋巴器官
   (一) 胸腺
   (二) 淋巴结
   (三) 脾
   (四) 扁桃体
  四、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第十一章 皮肤
  一、 表皮
   (一) 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层
   (二) 非角质形成细胞
  二、 真皮
  三、 皮下组织
  四、 皮肤的附属器
   (一) 毛
   (二) 皮脂腺
   (三) 外泌汗腺
   (四) 顶泌汗腺
  五、 皮肤的再生
 第十二章 消化管
  一、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一) 黏膜
   (二) 黏膜下层
   (三) 肌层
   (四) 外膜
  二、 口腔
   (一) 口腔黏膜的一般结构
   (二) 舌
   (三) 牙
  三、 咽
  四、 食管
  五、 胃
   (一) 黏膜
   (二) 黏膜下层
   (三) 肌层
   (四) 外膜
  六、 小肠
   (一) 黏膜
   (二) 黏膜下层
   (三) 肌层
   (四) 外膜
  七、 大肠
   (一) 盲肠与结肠
   (二) 阑尾
  八、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九、 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第十三章 消化腺
  一、 大唾液腺
   (一) 大唾液腺的一般结构
   (二) 三种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
   (三) 下颌下腺分泌的生物活性多肽
  二、 胰腺
   (一) 外分泌部
   (二) 内分泌部
  三、 肝
   (一) 肝小叶
   (二) 肝门管区
   (三) 肝内血液循环
   (四) 肝内胆汁排出途径
  四、 胆囊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一、 呼吸道的一般结构
   (一) 黏膜
   (二) 黏膜下层
   (三) 外膜
  二、 鼻
   (一) 前庭部
   (二) 呼吸部
   (三) 嗅部
  三、 气管和主支气管
  四、 肺
   (一) 肺导气部
   (二) 肺呼吸部
   (三) 肺的血管
   (四) 肺的代谢功能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一、 肾
   (一) 肾单位
   (二) 集合小管系
   (三) 球旁复合体
   (四) 肾的血液循环
  二、 输尿管及膀胱
 第十六章 眼和耳
  一、 眼
   (一) 眼球壁
   (二) 眼球内容物
  二、 耳
   (一) 外耳
   (二) 中耳
   (三) 内耳
 第十七章 内分泌系统
  一、 甲状腺
   (一) 甲状腺滤泡
   (二) 滤泡旁细胞
  二、 甲状旁腺
   (一) 主细胞
   (二) 嗜酸性细胞
  三、 肾上腺
   (一) 皮质
   (二) 髓质
   (三) 肾上腺皮质与髓质的功能关系
  四、 垂体
   (一) 腺垂体
   (二) 神经垂体
   (三) 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
  五、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第十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
  一、 睾丸
   (一) 生精小管
   (二) 睾丸间质
   (三) 直精小管和睾丸网
  二、 生殖管道
   (一) 附睾
   (二) 输精管
  三、 附属腺
 第十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
  一、 卵巢
   (一) 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二) 排卵
   (三) 黄体
   (四) 卵泡闭锁与间质腺
  二、 输卵管
  三、 子宫
   (一) 子宫壁的组织结构
   (二)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四、 乳腺
 第二十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一、 胚胎学绪论
   (一) 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二) 胚胎学发展简史与现代胚胎学
   (三) 学习人体胚胎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
   (一) 生殖细胞和受精
   (二) 胚泡形成和植入
   (三) 胚层的形成
   (四)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的形成
   (五) 胎膜和胎盘
   (六) 胚胎龄的推算
   (七) 双胎、多胎和联体双胎
  三、 畸形学概论
   (一) 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
   (二) 致畸敏感期
   (三) 先天性畸形的预防
   (四) 先天性畸形的宫内诊断和治疗
 第二十一章 颜面、消化与呼吸系统的发生
  一、 颜面与腭的发生
   (一) 鳃器的发生
   (二) 颜面的形成
   (三) 腭的发生
   (四) 颜面与腭的常见畸形
  二、 消化系统的发生
   (一) 消化管的形成和分化
   (二) 咽囊的形成与演变
   (三) 消化管的发生
   (四) 消化腺的发生
   (五) 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
  三、 呼吸系统的发生
   (一) 喉、气管和肺的发生
   (二) 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
 第二十二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一、 泌尿系统的发生
   (一) 肾和输尿管的发生
   (二) 膀胱与尿道的发生
   (三) 常见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
  二、 生殖系统的发生
   (一) 生殖腺的发生
   (二) 生殖管道的发生
   (三) 生殖系统的先天性畸形
 第二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一、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二、 心脏的发生
   (一) 原始心脏的形成
   (二) 心脏外形的建立
   (三) 心脏内部的分隔
  三、 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变化
   (一) 胎儿血液循环途径
   (二) 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四、 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
   (一) 房间隔缺损
   (二) 室间隔缺损
   (三) 法洛四联症
   (四) 动脉导管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