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第8版)
¥72.00定价
作者: 徐克,龚启勇,韩萍
出版时间:2018-07-1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263757
- 205205
- 40243767-7
- 2018-07-13
- 医学
- 医学技术
- R49
- 临床医学
- 本科
目录
绪论1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和应用范畴 1
二、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3
三、如何学习和运用医学影像学 4
第一篇 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8
第一节 X线成像 8
一、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8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8
三、X线检查方法 10
四、X线检查的安全性 10
五、X线图像特点 10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11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 11
二、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 11
三、CT检查方法 12
四、CT检查的安全性 13
五、CT图像特点 14
第三节 超声成像 15
一、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16
二、超声设备与超声成像性能 17
三、超声检查方法 18
四、超声检查的安全性 18
五、超声图像特点 19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19
一、MRI成像的基本原理 19
二、MRI设备与MRI成像性能 21
三、MRI检查方法 23
四、MRI检查的安全性 25
五、MRI图像特点 25
第五节 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 26
一、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概念和成像基本原理 26
二、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成像设备及技术 27
三、分子影像学主要应用及前景 28
第六节 对比剂 29
一、对比剂成像基本原理 29
二、常用对比剂种类与性能 30
三、对比剂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31
第七节 不同成像技术的比较与临床应用 31
一、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比较 31
二、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32
第八节 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32
一、图像的观察和分析 32
二、影像诊断原则 33
第九节 影像检查的申请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36
一、影像检查的申请 36
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37
第十节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39
一、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39
二、信息放射学 41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44
第一节 检查技术 44
一、X线检查 44
二、CT检查 45
三、MRI检查 45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46
一、颅脑正常表现 46
二、脊髓正常表现 49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50
一、颅脑基本病变 50
二、脊髓基本病变 51
第四节 疾病诊断 52
一、颅脑疾病 52
二、脊髓疾病 67
三、精神放射影像 70
第三章 头颈部74
第一节 眼部 74
一、检查技术 74
二、正常影像表现 74
三、基本病变表现 75
四、疾病诊断 76
第二节 耳部 79
一、检查技术 79
二、正常影像表现 79
三、基本病变表现 80
四、疾病诊断 81
第三节 鼻和鼻窦 83
一、检查技术 83
二、正常影像表现 83
三、基本病变表现 83
四、疾病诊断 84
第四节 咽部 85
一、检查技术 86
二、正常影像表现 86
三、基本病变表现 86
四、疾病诊断 86
第五节 喉部 89
一、检查技术 89
二、正常影像表现 89
三、基本病变表现 90
四、疾病诊断 90
第六节 口腔颌面部 91
一、检查技术 91
二、正常影像表现 91
三、基本病变表现 92
四、疾病诊断 92
第七节 颈部 94
一、检查技术 94
二、正常影像表现 94
三、基本病变表现 94
四、疾病诊断 95
第四章 呼吸系统98
第一节 检查技术 98
一、X线检查 98
二、CT检查 98
三、MRI检查 99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100
一、胸廓正常表现 100
二、肺部正常表现 101
三、纵隔正常表现 105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107
一、肺部病变 107
二、胸膜病变 116
三、纵隔改变 119
第四节 疾病诊断 120
一、支气管扩张症 120
二、肺炎 121
三、肺脓肿 123
四、肺结核 123
五、弥漫性肺疾病 127
六、肺肿瘤 128
七、纵隔原发肿瘤和瘤样病变 132
八、胸膜病变 134
九、胸部外伤
第五章 循环系统140
第一节 检查技术 141
一、X线检查 141
二、超声检查 141
三、CT检查 142
四、MRI检查 142
五、SPECT和PET检查 142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143
一、心脏与心包正常表现 143
二、冠状动脉正常表现 146
三、主动脉和肺血管正常表现 146
四、外周(下肢)血管正常表现 147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147
一、心脏位置和形态大小异常 147
二、心脏运动和血流异常 148
三、冠状动脉异常 149
四、心包异常 149
五、主动脉异常 149
六、肺血和肺血管异常 149
第四节 疾病诊断 150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50
二、心脏瓣膜病 152
三、原发性心肌病 153
四、先天性心脏病 154
五、心包病变 155
六、主动脉疾病 156
七、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157
八、肺动脉血栓栓塞 158
第六章 乳腺160
第一节 检查技术 160
一、X线检查 160
二、超声检查 161
三、MRI检查 161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161
一、正常解剖结构 161
二、X线检查 162
三、超声检查 164
四、MRI检查 164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165
一、X线检查 165
二、超声检查 166
三、MRI检查 167
第四节 疾病诊断 169
一、乳腺增生 169
二、乳腺纤维腺瘤 171
三、乳腺癌
第七章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174
第一节 食管与胃肠道 175
一、检查技术 175
二、正常影像表现 176
三、基本病变表现 178
四、疾病诊断 179
第二节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 188
一、肝脏 188
二、胆道系统 202
三、胰腺 211
四、脾 218
第三节 腹膜腔和肠系膜 222
一、检查技术 222
二、正常影像表现 223
三、基本病变表现 223
四、疾病诊断 223
第四节 急腹症 226
一、检查技术 226
二、正常影像表现 227
三、基本病变表现 228
四、疾病诊断
第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与腹膜后间隙237
第一节 泌尿系统 237
一、检查技术 237
二、正常影像表现 239
三、基本病变表现 241
四、疾病诊断 242
第二节 肾上腺 249
一、检查技术 249
二、正常影像表现 249
三、基本病变表现 250
四、疾病诊断 250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254
一、检查技术 254
二、正常影像表现 255
三、基本病变表现 257
四、疾病诊断 257
五、妊娠 262
第四节 男性生殖系统 263
一、检查技术 263
二、正常影像表现 263
三、基本病变表现 264
四、疾病诊断 264
第五节 腹膜后间隙 267
一、检查技术 267
二、正常影像表现 268
三、基本病变表现 268
四、疾病诊断
第九章 骨骼与肌肉系统271
第一节 检查技术 271
一、X线检查 271
二、CT检查 271
三、MRI检查 271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272
一、骨骼正常表现 272
二、关节正常表现 275
三、软组织正常表现 276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276
一、骨骼基本病变 276
二、关节基本病变 280
三、软组织基本病变 282
第四节 疾病诊断 283
一、骨骼疾病诊断 283
二、关节疾病诊断 299
三、软组织疾病诊断 306
第十章 儿科影像诊断学313
第一节 儿科影像学检查技术 313
一、X线检查 313
二、超声检查 313
三、CT检查 314
四、MRI检查 314
五、检查前准备 314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315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315
二、胚胎脑病 316
第三节 头颈部 316
一、腺样体肥大 316
二、早产儿视网膜病 317
三、视网膜母细胞瘤 317
第四节 呼吸系统 318
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318
二、呼吸道异物 319
第五节 循环系统 320
一、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320
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320
第六节 消化系统 321
一、十二指肠闭锁 321
二、肠套叠 321
三、先天性巨结肠 322
第七节 泌尿生殖系统与腹膜后间隙 322
一、肾母细胞瘤 322
二、神经母细胞瘤 323
三、新生儿肾上腺出血 323
四、子宫阴道积液 324
第八节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 324
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24
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325
三、肌间血管瘤 326
第十一章 传染性疾病327
第一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27
一、HIV脑炎 327
二、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327
三、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328
四、弓形虫脑炎 329
五、颅内淋巴瘤 329
六、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330
七、肺隐球菌病 330
八、肺卡波济肉瘤 331
第二节 布鲁菌病 331
第三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332
一、甲型H1N1流感 332
二、人禽流感 333
第四节 梅毒 333
一、骨梅毒 333
二、神经梅毒 334
第五节 棘球蚴病 334
一、肝棘球蚴病 334
二、肺棘球蚴病 337
第二篇 介入放射学
第十二章 介入放射学总论340
第一节 血管介入技术 340
一、血管介入技术的基本器材、材料与药品 340
二、血管介入基本技术 342
第二节 非血管介入技术 344
一、非血管介入技术的基本器材、材料 344
二、非血管介入基本技术 345
第十三章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348
第一节 主动脉疾病 348
一、主动脉夹层 348
二、腹主动脉瘤 350
第二节 分支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 351
一、弓上动脉狭窄、闭塞 351
二、肾动脉狭窄 352
三、主髂动脉闭塞症 353
四、下肢动脉狭窄、闭塞 355
第三节 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 357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357
二、介入技术与操作方法 357
三、并发症及其防治 359
四、疗效评价 359
第四节 静脉狭窄、闭塞性疾病 359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 360
二、上腔静脉综合征 362
三、布加综合征 363
第五节 门静脉高压症 364
一、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365
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365
三、球囊阻塞逆行性静脉曲张消融术 367
第六节 颅内血管性疾病 368
一、颅内动脉瘤 368
二、颅内动静脉畸形 369
三、颈动脉海绵窦瘘 370
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卒中 372
第十四章 非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374
第一节 胆道梗阻 374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374
二、介入技术与操作方法 374
三、并发症及处理 375
四、疗效评价 375
第二节 消化道管腔狭窄/梗阻 375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376
二、介入技术与操作方法 376
三、并发症及处理 377
四、疗效评价 377
第三节 气管、支气管狭窄 377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377
二、介入技术与操作方法 377
三、并发症及处理 378
四、疗效评价 378
第四节 脓肿与囊肿 378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379
二、介入技术及操作方法 379
三、并发症及处理 380
四、疗效评价 380
第五节 椎间盘与椎体病变 380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 380
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382
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 382
第十五章 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386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386
一、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386
二、肝癌的消融治疗 388
三、肝癌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389
第二节 其他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390
一、肺癌的介入治疗 390
二、肾癌的介入治疗 391
三、胰腺癌的介入治疗 391
四、盆腔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393
第三节 良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393
一、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393
二、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 394
推荐阅读397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98
本书测试卷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和应用范畴 1
二、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3
三、如何学习和运用医学影像学 4
第一篇 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8
第一节 X线成像 8
一、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8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8
三、X线检查方法 10
四、X线检查的安全性 10
五、X线图像特点 10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11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 11
二、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 11
三、CT检查方法 12
四、CT检查的安全性 13
五、CT图像特点 14
第三节 超声成像 15
一、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16
二、超声设备与超声成像性能 17
三、超声检查方法 18
四、超声检查的安全性 18
五、超声图像特点 19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19
一、MRI成像的基本原理 19
二、MRI设备与MRI成像性能 21
三、MRI检查方法 23
四、MRI检查的安全性 25
五、MRI图像特点 25
第五节 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 26
一、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概念和成像基本原理 26
二、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成像设备及技术 27
三、分子影像学主要应用及前景 28
第六节 对比剂 29
一、对比剂成像基本原理 29
二、常用对比剂种类与性能 30
三、对比剂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31
第七节 不同成像技术的比较与临床应用 31
一、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比较 31
二、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32
第八节 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32
一、图像的观察和分析 32
二、影像诊断原则 33
第九节 影像检查的申请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36
一、影像检查的申请 36
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37
第十节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39
一、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39
二、信息放射学 41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44
第一节 检查技术 44
一、X线检查 44
二、CT检查 45
三、MRI检查 45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46
一、颅脑正常表现 46
二、脊髓正常表现 49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50
一、颅脑基本病变 50
二、脊髓基本病变 51
第四节 疾病诊断 52
一、颅脑疾病 52
二、脊髓疾病 67
三、精神放射影像 70
第三章 头颈部74
第一节 眼部 74
一、检查技术 74
二、正常影像表现 74
三、基本病变表现 75
四、疾病诊断 76
第二节 耳部 79
一、检查技术 79
二、正常影像表现 79
三、基本病变表现 80
四、疾病诊断 81
第三节 鼻和鼻窦 83
一、检查技术 83
二、正常影像表现 83
三、基本病变表现 83
四、疾病诊断 84
第四节 咽部 85
一、检查技术 86
二、正常影像表现 86
三、基本病变表现 86
四、疾病诊断 86
第五节 喉部 89
一、检查技术 89
二、正常影像表现 89
三、基本病变表现 90
四、疾病诊断 90
第六节 口腔颌面部 91
一、检查技术 91
二、正常影像表现 91
三、基本病变表现 92
四、疾病诊断 92
第七节 颈部 94
一、检查技术 94
二、正常影像表现 94
三、基本病变表现 94
四、疾病诊断 95
第四章 呼吸系统98
第一节 检查技术 98
一、X线检查 98
二、CT检查 98
三、MRI检查 99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100
一、胸廓正常表现 100
二、肺部正常表现 101
三、纵隔正常表现 105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107
一、肺部病变 107
二、胸膜病变 116
三、纵隔改变 119
第四节 疾病诊断 120
一、支气管扩张症 120
二、肺炎 121
三、肺脓肿 123
四、肺结核 123
五、弥漫性肺疾病 127
六、肺肿瘤 128
七、纵隔原发肿瘤和瘤样病变 132
八、胸膜病变 134
九、胸部外伤
第五章 循环系统140
第一节 检查技术 141
一、X线检查 141
二、超声检查 141
三、CT检查 142
四、MRI检查 142
五、SPECT和PET检查 142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143
一、心脏与心包正常表现 143
二、冠状动脉正常表现 146
三、主动脉和肺血管正常表现 146
四、外周(下肢)血管正常表现 147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147
一、心脏位置和形态大小异常 147
二、心脏运动和血流异常 148
三、冠状动脉异常 149
四、心包异常 149
五、主动脉异常 149
六、肺血和肺血管异常 149
第四节 疾病诊断 150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50
二、心脏瓣膜病 152
三、原发性心肌病 153
四、先天性心脏病 154
五、心包病变 155
六、主动脉疾病 156
七、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157
八、肺动脉血栓栓塞 158
第六章 乳腺160
第一节 检查技术 160
一、X线检查 160
二、超声检查 161
三、MRI检查 161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161
一、正常解剖结构 161
二、X线检查 162
三、超声检查 164
四、MRI检查 164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165
一、X线检查 165
二、超声检查 166
三、MRI检查 167
第四节 疾病诊断 169
一、乳腺增生 169
二、乳腺纤维腺瘤 171
三、乳腺癌
第七章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174
第一节 食管与胃肠道 175
一、检查技术 175
二、正常影像表现 176
三、基本病变表现 178
四、疾病诊断 179
第二节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 188
一、肝脏 188
二、胆道系统 202
三、胰腺 211
四、脾 218
第三节 腹膜腔和肠系膜 222
一、检查技术 222
二、正常影像表现 223
三、基本病变表现 223
四、疾病诊断 223
第四节 急腹症 226
一、检查技术 226
二、正常影像表现 227
三、基本病变表现 228
四、疾病诊断
第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与腹膜后间隙237
第一节 泌尿系统 237
一、检查技术 237
二、正常影像表现 239
三、基本病变表现 241
四、疾病诊断 242
第二节 肾上腺 249
一、检查技术 249
二、正常影像表现 249
三、基本病变表现 250
四、疾病诊断 250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254
一、检查技术 254
二、正常影像表现 255
三、基本病变表现 257
四、疾病诊断 257
五、妊娠 262
第四节 男性生殖系统 263
一、检查技术 263
二、正常影像表现 263
三、基本病变表现 264
四、疾病诊断 264
第五节 腹膜后间隙 267
一、检查技术 267
二、正常影像表现 268
三、基本病变表现 268
四、疾病诊断
第九章 骨骼与肌肉系统271
第一节 检查技术 271
一、X线检查 271
二、CT检查 271
三、MRI检查 271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272
一、骨骼正常表现 272
二、关节正常表现 275
三、软组织正常表现 276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276
一、骨骼基本病变 276
二、关节基本病变 280
三、软组织基本病变 282
第四节 疾病诊断 283
一、骨骼疾病诊断 283
二、关节疾病诊断 299
三、软组织疾病诊断 306
第十章 儿科影像诊断学313
第一节 儿科影像学检查技术 313
一、X线检查 313
二、超声检查 313
三、CT检查 314
四、MRI检查 314
五、检查前准备 314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315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315
二、胚胎脑病 316
第三节 头颈部 316
一、腺样体肥大 316
二、早产儿视网膜病 317
三、视网膜母细胞瘤 317
第四节 呼吸系统 318
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318
二、呼吸道异物 319
第五节 循环系统 320
一、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320
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320
第六节 消化系统 321
一、十二指肠闭锁 321
二、肠套叠 321
三、先天性巨结肠 322
第七节 泌尿生殖系统与腹膜后间隙 322
一、肾母细胞瘤 322
二、神经母细胞瘤 323
三、新生儿肾上腺出血 323
四、子宫阴道积液 324
第八节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 324
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24
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325
三、肌间血管瘤 326
第十一章 传染性疾病327
第一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27
一、HIV脑炎 327
二、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327
三、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328
四、弓形虫脑炎 329
五、颅内淋巴瘤 329
六、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330
七、肺隐球菌病 330
八、肺卡波济肉瘤 331
第二节 布鲁菌病 331
第三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332
一、甲型H1N1流感 332
二、人禽流感 333
第四节 梅毒 333
一、骨梅毒 333
二、神经梅毒 334
第五节 棘球蚴病 334
一、肝棘球蚴病 334
二、肺棘球蚴病 337
第二篇 介入放射学
第十二章 介入放射学总论340
第一节 血管介入技术 340
一、血管介入技术的基本器材、材料与药品 340
二、血管介入基本技术 342
第二节 非血管介入技术 344
一、非血管介入技术的基本器材、材料 344
二、非血管介入基本技术 345
第十三章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348
第一节 主动脉疾病 348
一、主动脉夹层 348
二、腹主动脉瘤 350
第二节 分支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 351
一、弓上动脉狭窄、闭塞 351
二、肾动脉狭窄 352
三、主髂动脉闭塞症 353
四、下肢动脉狭窄、闭塞 355
第三节 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 357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357
二、介入技术与操作方法 357
三、并发症及其防治 359
四、疗效评价 359
第四节 静脉狭窄、闭塞性疾病 359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 360
二、上腔静脉综合征 362
三、布加综合征 363
第五节 门静脉高压症 364
一、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365
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365
三、球囊阻塞逆行性静脉曲张消融术 367
第六节 颅内血管性疾病 368
一、颅内动脉瘤 368
二、颅内动静脉畸形 369
三、颈动脉海绵窦瘘 370
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卒中 372
第十四章 非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374
第一节 胆道梗阻 374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374
二、介入技术与操作方法 374
三、并发症及处理 375
四、疗效评价 375
第二节 消化道管腔狭窄/梗阻 375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376
二、介入技术与操作方法 376
三、并发症及处理 377
四、疗效评价 377
第三节 气管、支气管狭窄 377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377
二、介入技术与操作方法 377
三、并发症及处理 378
四、疗效评价 378
第四节 脓肿与囊肿 378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379
二、介入技术及操作方法 379
三、并发症及处理 380
四、疗效评价 380
第五节 椎间盘与椎体病变 380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 380
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382
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 382
第十五章 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386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386
一、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386
二、肝癌的消融治疗 388
三、肝癌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389
第二节 其他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390
一、肺癌的介入治疗 390
二、肾癌的介入治疗 391
三、胰腺癌的介入治疗 391
四、盆腔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393
第三节 良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393
一、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393
二、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 394
推荐阅读397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98
本书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