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3-08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中国传统文化(双色)(含微课)(活页式)》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航空工业出版社
  • 9787516534205
  • 1版
  • 500555
  • 44252644-8
  • 2023-08
  • 通用
  • 中职 五年制高职 本科 高职 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进程中存在过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方面的文化总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养成优良传统美德,树立文化自信,感受文化魅力,掌握文化精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智慧——思想篇”“国粹传承——艺术篇”“不朽灵魂——建筑与器物篇”“仪尚适宜——节庆风物篇”“包罗万象——科技篇”。
本书适合作为各类职业院校综合素质教育相关课程的教材。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智慧——思想篇
第一节 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
学习目标
文化讲堂
一、儒家
二、墨家
三、道家
四、法家
五、兵家
品味文化
一、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共同构建
二、墨家的兼爱——相爱相利,共建和谐
三、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大智若愚
四、法家的法治——以法治国,任法而治
五、兵家的谋略——知己知彼,布局长远
书香满溢
一、《论语》
二、《孙子兵法》
文化实践
一、国学知识竞赛
二、优秀国学节目推介
第二节 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
文化讲堂
一、仁爱孝悌
二、勤劳节俭
三、明礼诚信
四、修己慎独
五、浩然之气
品味文化
一、以人为本
二、德性文化
三、爱国思想
书香满溢
一、《弟子规》
二、《幼学琼林》
文化实践
一、我的家风故事
二、重温那些闪着泪光的故事

第二章 国粹传承——艺术篇
第一节 书法
学习目标
文化讲堂
一、篆书
二、隶书
三、草书
四、楷书
五、行书
品味文化
一、书法的“神采”
二、书法的“精神”
翰墨留香
一、《峄山刻石》
二、《兰亭序》
三、《多宝塔碑》
文化实践
一、“文房四宝”的前世今生
二、班级书法比赛
第二节 绘画
学习目标
文化讲堂
一、人物画
二、山水画
三、花鸟画
品味文化
一、中国画的精神境界
二、中国画的现实意义
画之意境
一、《清明上河图》
二、《五牛图》
文化实践
一、中国画体验活动
二、走向世界的中国画
第三节 音乐
学习目标
文化讲堂
一、古代歌舞
二、传统戏曲
三、民族器乐
品味文化
天籁之音
一、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二、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文化实践
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探寻
二、迎节庆,唱戏曲
第四节 雕塑
学习目标
文化讲堂
一、石雕
二、玉雕
三、木雕
品味文化
一、寓意美好
二、见证历史
三、磨炼意志
四、以物喻人
精雕细琢
一、云冈石窟
二、大禹治水图玉山
文化实践
一、雕刻体验活动
二、传统玉雕纹饰探寻

第三章 不朽灵魂——建筑与器物篇
第一节 传统器物
学习目标
文化讲堂
一、青铜器
二、陶器
三、瓷器
品味文化
一、器以寄情
二、器以藏礼
以器启道
一、曾侯乙编钟
二、“有凤来仪 百鸟朝凤”图双螭耳大转心瓶
文化实践
一、传统器物探寻
二、中西器物文化之比较
第二节 传统建筑
学习目标
文化讲堂
一、皇家宫殿
二、帝王陵寝
三、宗教建筑
四、传统园林
五、传统民居
文化内涵
一、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辩证统一
三、鲜明的等级观念与礼制思想的象征与体现
四、“贵和尚中”思想的表达与体现
五、对美好幸福、富裕吉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六、多种文化因素的重组与融合
巧工匠魂
一、故宫
二、拙政园
文化实践
一、惊艳千年的榫卯结构
二、谁不说我家乡美

第四章 仪尚适宜——节庆风物篇
第一节 传统节日文化
学习目标
文化讲堂
一、汉族传统节日
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品味文化
一、“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
二、“慎终追远”的感恩意识
三、“阖家团圆”的情感寄托
四、“乐感文化”的理性诉求
岁时华彩
文化实践
一、制作传统节日文化校园报
二、传统节日现状调查
第二节 传统饮食文化
学习目标
文化讲堂
一、食文化
二、茶文化
三、酒文化
品味文化
一、色香味俱全
二、人器境皆佳
三、饮食追求“和”
茶韵幽香
文化实践
一、家乡的传统美食
二、茶艺展示

第五章 包罗万象——科技篇
第一节 天文学和数学
学习目标
文化讲堂
一、天文学
二、数学
品味文化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二、万物皆数的数学观
三、寓意于诗的文学美
源远流长
一、《灵宪》
二、《算经十书》
文化实践
一、文学中的天文知识
二、传统益智游戏
第二节 农业和医学
学习目标
文化讲堂
一、农学
二、医学
品味文化
一、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二、丰富深厚的哲学思想
泽被后世
一、都江堰
二、中医“四时养生”
文化实践
一、五禽戏主题活动
二、社会农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