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6-11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以下为《创伤基础(精)》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9787535288493
  • 192706
  • 2016-11
  • R64
内容简介
  创伤是现代医学的重要领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一些疾病(如许多传染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创伤却有增无减,并被称为”发达社会疾病”。以往创伤只是外科学的一个病种,现在已发展为独立学科。付小兵、王正国主编的《创伤基础(精)/现代创伤医学丛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创伤基础理论研究*新进展和热点,重点突出科学性、规范化的诊治原则,所涉及的内容先进、科学,走在时代的前沿。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创伤和创伤医学
 第二节 创伤医学发展简史
  一、国外创伤医学发展简史
  二、国内创伤外科发展简史
 第三节 创伤分类
  一、按伤口是否开放分类
  二、按致伤部位分类
  三、按致伤因子分类
 第四节 创伤评分
  一、创伤评分的意义及其发展
  二、医院前创伤评分法
  三、医院内评分法
  四、ICU评分
  五、创伤患者活存概率评估法
 第五节 创伤的早期处理
  一、现代创伤急救体系
  二、创伤急救原则
  三、检伤分类
 第六节 创伤流行病学
  一、创伤流行病学概述
  二、创伤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三、创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四、创伤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五、交通伤流行病学
  六、职业性创伤流行病学
  七、烧伤流行病学
  八、战伤流行病学
 第七节 创伤的重要进展
  一、道路交通伤
  二、循证医学在外科中的应用
 三、微创外科
 四、转化医学
 五、组织工程(TissuC EngincCring)
 六、损害控制外科
 七、创伤性颅脑损伤
 八、骨与周围神经创伤
 九、创伤并发症
 十、地震伤
 十一、小结
第二章 创伤休克
 第一节 创伤休克流行病学与分类
  一、创伤休克流行病学
  二、创伤休克临床分类
  三、休克研究历史演变
 第二节 创伤休克病理生理特点与发病机制
  一、创伤休克血流动力学紊乱病理生理学基础
  二、创伤休克心脏功能障碍发生特点与机制
  三、创伤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发生特点与机制
  四、创伤休克后微循环功能障碍发生特点与机制
  五、创伤休克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机制
  六、创伤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特点与机制
  七、创伤休克血管渗漏发生特点与机制
  八、创伤休克诱发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特点与机制
 第三节 创伤休克临床诊断与监测技术
  一、创伤休克的诊断标准
  二、创伤休克常用的监测指标
  三、休克新的监测与诊断技术
 第四节 休克容量复苏与药物治疗新进展
  一、休克的容量复苏新原则
  二、休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原则
  三、改善心脏功能
  四、改善微循环
  五、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六、改善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新措施
  七、改善细胞代谢
第三章 创伤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一、主要病原体的演变
  二、创伤感染病原体的来源及入侵途径
  三、菌量计数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创伤后化脓性感染
 第四节 创伤后非芽孢厌氧菌感染
 第五节 创伤后肠源性感染
 第六节 创伤后破伤风
 第七节 创伤后气性坏疽
 第八节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第九节 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
  一、抑制因子学说
  二、抑制性细胞学说
  三、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功能网络紊乱学说
 第十节 创伤后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在感染并发症中的作用
  一、T淋巴细胞克隆无反应性
  二、CD4/一T淋巴细胞功能性分化
  二、CD4一LT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数目减少
  四、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的改变
 第十一节 创伤后免疫状态监测及其意义
  一、免疫监测的必要性
  二、选择免疫监测的恰当标志物
  三、炎症反应程度评价
  四、评估炎症所致组织创伤
  五、侵人性感染的辅助诊断
  六、危重患者免疫状态的监测
  七、免疫麻痹与器官移植并发感染危险性的关系
 第十二节 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措施
  一、抗感染治疗回顾
  二、脓毒症干预新途径
  三、脓毒症免疫调理新策略
第四章 创伤营养与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创伤营养代谢特点
  一、一般创伤的营养代谢特点
  二、烧伤的营养代谢特点
  二、外科手术的营养代谢
 第三节 创伤营养代谢改变
  一、蛋白质代谢改变
  二、碳水化合物代谢改变
  三、脂肪代谢改变
  四、维生素代谢改变
  五、微量元素代谢改变
  六、糖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
 第四节 脓毒症营养代谢改变
  一、脓毒症蛋白质代谢改变
  二、脓毒症糖代谢
  三、脓毒症脂肪代谢
 第五节 营养与创伤愈合
  一、蛋白质与创伤愈合
  二、碳水化合物与创伤愈合
  三、脂肪与创伤愈合
  四、维生素与创伤愈合
  五、必需微量元素与创伤愈合
  六、激素与创伤愈合
第五章 创伤麻醉复苏与输血
 第一节 创伤患者的容量复苏
  一、补充血容量
  二、维持携氧能力
  三、改善止血功能
 第二节 创伤患者的心肺脑复苏
  一、心肺脑复苏的基本问题
  二、基础生命支持
  三、高级生命支持
  四、心肺脑复苏常用药物
  五、心搏骤停复苏后综合治疗
 第三节 创伤患者的麻醉与镇痛
  一、麻醉医师的任务与作用
  二、创伤对麻醉实施与管理的影响
  三、麻醉前准备
  四、麻醉计划的制订
  五、麻醉实施与管理
  六、创伤控制麻醉
  七、创伤患者的镇痛
 第四节 创伤患者的监测与支持
  一、基本监测
  二、特殊监测
  三、危重创伤患者的转运与后送
第六章 创伤并发症
 第一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ALI和ARDS的定义
  二、发病机制
  三、发病率和死亡率
  四、诊断
  五、处置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
  一、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二、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三、创伤后心功能不全的防治
 第三节 肝功能不全
  一、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与预防
 第四节 急性肾功能障碍
  一、概念
  二、危险因素及病因
  三、预防和诊断
  四、治疗原则
 第五节 胃肠功能障碍
  一、应激性溃疡
  二、急性胃扩张
  三、麻痹性肠梗阻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DIC的病因和诱因
  二、DIC的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临床类型及分期
  五、DIC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六、DIC的诊断
  七、DIC的治疗
 第七节 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相关概念与定义的演变
  二、脓毒症及多器官损害发病机制
  三、脓毒症诊断新标准及分阶段诊断系统
  四、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性休克治疗指南及评价
第七章 创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再生
 第一节 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概述
  一、概述
  二、基本概念
  三、创面发生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
  一、炎症反应期
  二、肉芽组织增生期
  三、再上皮化和组织重塑期
 第三节 影响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的主要因素
  一、局部因素
  二、全身因素
  三、其他因素
 第四节 加速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一、基因工程蛋白药物
  二、现代敷料
  三、负压吸引
  四、光学方法
  五、生物治疗方法
  六、酶学方法
  七、干细胞技术
  八、组织工程技术
  九、传统医学
  十、其他技术和方法
 第五节 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与遗传学和发育学等基础学科紧密结合
  二、建立综合性的创面治疗中心或专科
  三、开展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双向联动
  四、培养创面治疗专科医生或创面治疗师
  五、与产业化密切结合,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