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第四版)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36.00定价
作者: 陈敏恒,齐鸣斋,黄婕
出版时间:2015-08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233547
- 4版
- 183003
- 46214066-6
- 平装
- 16开
- 2015-08
- 444
- 264
- TQ02
- 化工及相关专业
- 本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以传递过程作为贯穿化工单元操作的主线,注意从典型实例的剖析中提炼若干重要的工程观点,以期提高读者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全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下册包括气体吸收,液体精馏,气液传质设备,液液萃取,其他传质分离方法,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固体干燥共7章。每章均有例题、习题、思考题。
本书内容体系完整,概念论述清楚,突出工程特点,注重应用实践。
本书可作为理工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规划教材,也可供化工及相关专业部门从事科研、设计和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
全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下册包括气体吸收,液体精馏,气液传质设备,液液萃取,其他传质分离方法,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固体干燥共7章。每章均有例题、习题、思考题。
本书内容体系完整,概念论述清楚,突出工程特点,注重应用实践。
本书可作为理工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规划教材,也可供化工及相关专业部门从事科研、设计和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8章气体吸收/ 1
8.1概述1
8.2气液相平衡4
8.2.1平衡溶解度4
8.2.2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6
8.3扩散和单相传质7
8.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8
8.3.2扩散系数11
8.3.3对流传质14
8.3.4对流传质理论15
8.4相际传质16
8.4.1相际传质速率16
8.4.2传质阻力的控制步骤与界面
浓度18
8.5低浓度气体吸收19
8.5.1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19
8.5.2传质单元数的计算方法21
8.5.3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23
8.5.4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30
8.5.5理论板数的计算34
8.6高浓度气体吸收和化学吸收35
8.6.1高浓度气体吸收35
8.6.2化学吸收38
习题41
思考题44
符号说明44
参考文献45
第9章液体精馏/ 46
9.1蒸馏概述46
9.2双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47
9.2.1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47
9.2.2非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50
9.3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55
9.3.1平衡蒸馏55
9.3.2简单蒸馏56
9.4精馏57
9.4.1精馏过程57
9.4.2精馏过程数学描述的基本方法58
9.4.3塔板上过程的数学描述59
9.4.4塔段的数学描述63
9.5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64
9.5.1理论板数的计算64
9.5.2回流比的选择68
9.5.3加料热状态的选择72
9.5.4双组分精馏过程的其他类型73
9.5.5平衡线为直线时理论板数的
解析计算76
9.6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76
9.6.1精馏过程的操作型计算76
9.6.2精馏塔的温度分布和灵敏板78
9.7间歇精馏81
9.7.1间歇精馏过程的特点81
9.7.2保持馏出液组成恒定的间歇
精馏81
9.7.3回流比保持恒定的间歇精馏84
9.8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85
9.8.1恒沸精馏85
9.8.2萃取精馏86
9.9多组分精馏基础88
9.9.1多组分精馏流程方案的选择88
9.9.2多组分的汽液平衡88
9.9.3多组分精馏的关键组分和物料
衡算91
9.9.4多组分精馏理论板数的计算94
习题96
思考题100
符号说明101
参考文献101
第10章气液传质设备/ 102
10.1板式塔102
10.1.1概述102
10.1.2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103
10.1.3气体通过筛板的阻力损失104
10.1.4筛板塔内气液两相的非理想
流动105
10.1.5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107
10.1.6板效率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
应用110
10.1.7提高塔板效率的措施115
10.1.8塔板型式117
10.1.9筛板塔的设计123
10.2填料塔131
10.2.1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特性131
10.2.2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134
10.2.3填料塔的传质139
10.2.4填料塔的附属结构142
10.2.5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143
习题144
思考题144
符号说明145
参考文献146
第11章液液萃取/ 147
11.1概述147
11.1.1液液萃取过程147
11.1.2两相的接触方式148
11.2液液相平衡149
11.2.1三角形相图149
11.2.2部分互溶物系的相平衡150
11.2.3液液相平衡与萃取操作的
关系153
11.3萃取过程的计算155
11.3.1萃取级的数学描述155
11.3.2单级萃取156
11.3.3多级错流萃取158
11.3.4多级逆流萃取160
11.3.5完全不互溶物系萃取过程的
计算161
11.3.6回流萃取164
11.3.7微分接触式逆流萃取164
11.4萃取设备165
11.4.1萃取设备的主要类型165
11.4.2逐级接触式萃取设备166
11.4.3微分接触式萃取设备167
11.4.4液液传质设备的选择169
11.5超临界流体萃取和液膜萃取170
11.5.1超临界流体萃取170
11.5.2液膜萃取172
习题173
思考题175
符号说明175
参考文献176
第12章其他传质分离方法/ 177
12.1溶液结晶177
12.1.1概述177
12.1.2溶解度与溶液的过饱和178
12.1.3结晶机理与动力学180
12.1.4结晶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181
12.1.5结晶设备183
12.1.6其他结晶方法185
12.2吸附分离186
12.2.1概述186
12.2.2吸附相平衡188
12.2.3传质及吸附速率191
12.2.4固定床吸附过程分析192
12.2.5吸附分离设备196
12.3膜分离197
12.3.1概述197
12.3.2反渗透199
12.3.3超滤202
12.3.4电渗析203
12.3.5气体混合物的分离205
12.3.6膜分离设备206
12.4常规分离方法的选择207
习题208
思考题209
符号说明210
参考文献210
第13章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212
13.1概述212
13.2气液直接接触时的传热和传质214
13.2.1过程的分析214
13.2.2湿球温度与绝热饱和温度的
关系217
13.3过程的计算218
13.3.1热、质同时传递时过程的数
学描述218
13.3.2逐段计算法219
13.3.3以焓差为推动力的近似计
算法222
习题225
思考题226
符号说明226
参考文献226
第14章固体干燥/ 227
14.1概述227
14.1.1固体去湿方法227
14.1.2对流干燥流程及经济性227
14.2干燥静力学228
14.2.1湿空气的状态参数228
14.2.2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231
14.2.3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233
14.3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235
14.3.1物料在定态空气条件下的
干燥速率235
14.3.2间歇干燥过程的计算237
14.3.3连续干燥过程一般特性241
14.3.4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
衡算242
14.3.5干燥过程的热效率245
14.3.6连续干燥过程设备容积的计算
方法247
14.4干燥器249
14.4.1干燥器的基本要求249
14.4.2常用对流式干燥器250
14.4.3非对流式干燥器254
习题256
思考题258
符号说明258
参考文献259附录/ 260
一、气体的扩散系数260
二、几种气体溶于水时的亨利系数261
三、 某些二元物系的汽液平衡组成261
四、某些三元物系的液液平衡数据262
五、填料的特性263
8.1概述1
8.2气液相平衡4
8.2.1平衡溶解度4
8.2.2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6
8.3扩散和单相传质7
8.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8
8.3.2扩散系数11
8.3.3对流传质14
8.3.4对流传质理论15
8.4相际传质16
8.4.1相际传质速率16
8.4.2传质阻力的控制步骤与界面
浓度18
8.5低浓度气体吸收19
8.5.1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19
8.5.2传质单元数的计算方法21
8.5.3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23
8.5.4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30
8.5.5理论板数的计算34
8.6高浓度气体吸收和化学吸收35
8.6.1高浓度气体吸收35
8.6.2化学吸收38
习题41
思考题44
符号说明44
参考文献45
第9章液体精馏/ 46
9.1蒸馏概述46
9.2双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47
9.2.1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47
9.2.2非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50
9.3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55
9.3.1平衡蒸馏55
9.3.2简单蒸馏56
9.4精馏57
9.4.1精馏过程57
9.4.2精馏过程数学描述的基本方法58
9.4.3塔板上过程的数学描述59
9.4.4塔段的数学描述63
9.5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64
9.5.1理论板数的计算64
9.5.2回流比的选择68
9.5.3加料热状态的选择72
9.5.4双组分精馏过程的其他类型73
9.5.5平衡线为直线时理论板数的
解析计算76
9.6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76
9.6.1精馏过程的操作型计算76
9.6.2精馏塔的温度分布和灵敏板78
9.7间歇精馏81
9.7.1间歇精馏过程的特点81
9.7.2保持馏出液组成恒定的间歇
精馏81
9.7.3回流比保持恒定的间歇精馏84
9.8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85
9.8.1恒沸精馏85
9.8.2萃取精馏86
9.9多组分精馏基础88
9.9.1多组分精馏流程方案的选择88
9.9.2多组分的汽液平衡88
9.9.3多组分精馏的关键组分和物料
衡算91
9.9.4多组分精馏理论板数的计算94
习题96
思考题100
符号说明101
参考文献101
第10章气液传质设备/ 102
10.1板式塔102
10.1.1概述102
10.1.2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103
10.1.3气体通过筛板的阻力损失104
10.1.4筛板塔内气液两相的非理想
流动105
10.1.5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107
10.1.6板效率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
应用110
10.1.7提高塔板效率的措施115
10.1.8塔板型式117
10.1.9筛板塔的设计123
10.2填料塔131
10.2.1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特性131
10.2.2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134
10.2.3填料塔的传质139
10.2.4填料塔的附属结构142
10.2.5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143
习题144
思考题144
符号说明145
参考文献146
第11章液液萃取/ 147
11.1概述147
11.1.1液液萃取过程147
11.1.2两相的接触方式148
11.2液液相平衡149
11.2.1三角形相图149
11.2.2部分互溶物系的相平衡150
11.2.3液液相平衡与萃取操作的
关系153
11.3萃取过程的计算155
11.3.1萃取级的数学描述155
11.3.2单级萃取156
11.3.3多级错流萃取158
11.3.4多级逆流萃取160
11.3.5完全不互溶物系萃取过程的
计算161
11.3.6回流萃取164
11.3.7微分接触式逆流萃取164
11.4萃取设备165
11.4.1萃取设备的主要类型165
11.4.2逐级接触式萃取设备166
11.4.3微分接触式萃取设备167
11.4.4液液传质设备的选择169
11.5超临界流体萃取和液膜萃取170
11.5.1超临界流体萃取170
11.5.2液膜萃取172
习题173
思考题175
符号说明175
参考文献176
第12章其他传质分离方法/ 177
12.1溶液结晶177
12.1.1概述177
12.1.2溶解度与溶液的过饱和178
12.1.3结晶机理与动力学180
12.1.4结晶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181
12.1.5结晶设备183
12.1.6其他结晶方法185
12.2吸附分离186
12.2.1概述186
12.2.2吸附相平衡188
12.2.3传质及吸附速率191
12.2.4固定床吸附过程分析192
12.2.5吸附分离设备196
12.3膜分离197
12.3.1概述197
12.3.2反渗透199
12.3.3超滤202
12.3.4电渗析203
12.3.5气体混合物的分离205
12.3.6膜分离设备206
12.4常规分离方法的选择207
习题208
思考题209
符号说明210
参考文献210
第13章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212
13.1概述212
13.2气液直接接触时的传热和传质214
13.2.1过程的分析214
13.2.2湿球温度与绝热饱和温度的
关系217
13.3过程的计算218
13.3.1热、质同时传递时过程的数
学描述218
13.3.2逐段计算法219
13.3.3以焓差为推动力的近似计
算法222
习题225
思考题226
符号说明226
参考文献226
第14章固体干燥/ 227
14.1概述227
14.1.1固体去湿方法227
14.1.2对流干燥流程及经济性227
14.2干燥静力学228
14.2.1湿空气的状态参数228
14.2.2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231
14.2.3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233
14.3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235
14.3.1物料在定态空气条件下的
干燥速率235
14.3.2间歇干燥过程的计算237
14.3.3连续干燥过程一般特性241
14.3.4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
衡算242
14.3.5干燥过程的热效率245
14.3.6连续干燥过程设备容积的计算
方法247
14.4干燥器249
14.4.1干燥器的基本要求249
14.4.2常用对流式干燥器250
14.4.3非对流式干燥器254
习题256
思考题258
符号说明258
参考文献259附录/ 260
一、气体的扩散系数260
二、几种气体溶于水时的亨利系数261
三、 某些二元物系的汽液平衡组成261
四、某些三元物系的液液平衡数据262
五、填料的特性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