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17-09-0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精装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484090
  • 1
  • 181982
  • 41185405-2
  • 精装
  • 16开
  • 2017-09-06
  • 470
  • 576
  •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中体现,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本书在吸取和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提出了制度、运行、发展、开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

本书可作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学习用书,同时也是全国高等院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教材。

目录

 前辅文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五、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
   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端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五、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四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
   三、吸收中华优秀文化
   四、立足中国国情和实践
 第一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其成就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初步体现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构成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成熟定型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二、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地位
   第四节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一、为什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二、公有制的具体形式
    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特征
    五、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七、农村集体所有制
   第五节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
    一、制度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层面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依据
    三、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
    三、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和市场关系
    一、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发展
    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四、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五、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一、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目标
    三、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
  第三章 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第一节 按劳分配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分配
    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三、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
    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第二节 多种分配方式
    一、多种分配方式的形成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满足共同需要的分配
   第三节 实现共同富裕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二、居民财产差距与收入差距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第四节 效率和公平
    一、公平原则的含义
    二、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
 第二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
  第四章 微观经济运行
   第一节 微观经济运行过程
    一、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区分
    二、微观经济运行的主体
    三、微观经济活动的内容
    四、微观经济运行机理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
    一、国有企业的双重属性
    二、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的目标及其功能
    三、国有企业的分类
    四、国有企业的效率
   第三节 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活动
    一、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轨迹
    二、私营企业的经济活动
    三、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
   第四节 农户的经济活动
    一、农户的地位
    二、农户的生产活动
    三、农户的消费活动
   第五节 居民的经济活动
    一、居民收入行为
    二、居民消费行为
    三、居民储蓄及投资行为
   第六节 微观监管
    一、微观监管的依据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微观监管的特点
    三、完善微观监管体系
  第五章 中观经济运行
   第一节 中观经济的内容和意义
    一、中观经济的提出
    二、中国中观经济的特征
    三、中观经济的作用
   第二节 产业经济活动
    一、产业的划分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
    三、产业组织
    四、产业政策
   第三节 区域经济活动
    一、区域经济层级及其特征
    二、区域经济布局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四节 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
    一、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定位
    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演变
    三、地方政府的作用
  第六章 宏观经济运行
   第一节 社会产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宏观经济运行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
    三、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
   第二节 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
    一、需求总量管理
    二、需求结构管理
    三、供给结构管理
   第三节 宏观经济波动
    一、宏观经济波动原因的一般解释
    二、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
   第四节 中国宏观调控的模式
    一、宏观调控的特征
    二、宏观调控的经验
    三、宏观调控的目标
    四、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实质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增长
    二、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成就与局限
    三、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一、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势
   第三节 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
    二、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的原因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机遇
    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第四节 经济增长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一、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二、经济增长数量和效益的关系
    三、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发展实质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
    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
    三、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
    四、树立新发展理念
   第二节 经济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战略
    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四、建设小康社会战略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类型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
    三、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
   第四节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五、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第五节 推进绿色发展
    一、绿色发展的意义
    二、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
    三、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六节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含义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第九章 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质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提出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演变及其成就
    一、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演变和阶段特征
    二、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三、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两重成因
    三、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及演变
    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劳动力转移
   第四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
    一、新时期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和条件
    二、中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三、中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四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表现
    二、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全球化
    四、探索新型经济全球化道路
    五、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第二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四个阶段
    三、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
   第三节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
    三、技术自主性
    四、产业自主性
    五、金融自主性
    六、政策自主性
  第十一章 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 对外经济关系的实质和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意义
    三、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四、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格局
    一、对外经济关系类型
    二、双边经济关系
    三、多边经济关系
    四、区域经济关系
    五、中国参与的国际经济组织
   第三节 中国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经济关系
    一、中国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特征
    二、中国同美国的经济关系
    三、中国同欧盟的经济关系
    四、中国同日本的经济关系
   第四节 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经济关系
    一、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特征
    二、中国同金砖国家的经济关系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四、中国同非盟的经济关系
    五、中国同拉丁美洲的经济关系
  第十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第一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与演变
    一、全球经济治理的提出
    二、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
    三、全球经济治理的演变
   第二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内容、特征与问题
    一、全球经济治理的行为主体
    二、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内容
    三、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特征
    四、全球经济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
    一、以平等为基础
    二、以开放为导向
    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四、建立合作共赢的国家关系
    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
    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三章 结语: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三、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面临的困境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阶段性特征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
    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停滞的原因
    四、资本主义向何处去
   第三节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必然会实现
    一、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主要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