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出版社
- 9787030409324
- 1版
- 180298
- 44169047-6
- 精装
- 16开
- 2014-12
- 1000
- 700
- 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P318.2
- 地质、地球物理
-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内容简介
地球磁场包括地核主磁场、地壳磁场、外源变化磁场和内源感应磁场四种组分:主磁场起源于地核磁流体发电机过程,地壳磁场来自岩石的剩余磁化和感应磁化,外源磁场由磁层-电离层电流所产生,内源感应场是外源变化磁场在导电的地球介质中电磁感应的结果。这些磁场组分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主磁场经历着西向漂移、强度涨落、磁极移动、极性倒转等缓慢的长期变化,地壳磁场伴随着岩石生成、地质构造运动以及主磁场变化而变化,外源磁场发生着频谱宽广而形态复杂的快速变化,内源场跟随外源场变化而变化。这些磁场组分及其变化揭示了地球内部和空问环境的结构、物质组成和物理过程,从电磁学角度反映了整个地球系统的演化和变迁——从地核深部到地球表面,直到辽阔的太空,从地球形成伊始到现今,直到遥远的未来。广义而言,这些变化都属于地磁活动性研究的范畴。徐文耀编著的这本《地磁活动性概论》主要讲述外源磁场的活动性:各种变化磁场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它们的形成机理及地球物理意义,地磁活动性预报及其在空间天气中的作用。
本书可供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专业的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应用领域的工作人员参考,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阅读。
本书可供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专业的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应用领域的工作人员参考,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地磁活动性的含义
第一节 地磁场的构成
第二节 地磁活动性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 地磁活动性的原始含义
第四节 地磁活动性含义的纵向延伸
第五节 地磁活动性含义的横向扩展
第二章 地磁活动性的指数表述
第一节 地磁活动的复杂性
第二节 地磁活动指数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地磁活动指数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地磁活动指数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地磁活动指数的未来展望
第三章 地磁活动性与太阳-行星际环境
第一节 太阳对地磁活动的控制作用
第二节 行星际太阳风对地磁活动性的影响
第三节 行星际磁场对地磁活动性的影响
第四节 地球轨道处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的状态
第五节 日冕物质抛射
第六节 太阳风共转相互作用区
第四章 地磁活动性与磁层-电离层过程
第一节 日地空间分区与磁层结构
第二节 磁层中的带电粒子运动
第三节 磁层中的等离子体流动
第四节 磁层中的波动
第五节 磁层亚暴
第六节 磁暴
第五章 地磁活动性与空间电流体系
第一节 空间电流体系的电磁学基础
第二节 空间电流体系的等离子体物理学基础
第三节 空间电流体系的地磁诊断
第四节 空间大尺度电流体系
第五节 磁层电流体系
第六节 电离层电流体系
第七节 耦合电流体系
第六章 地磁活动性的能量学问题
第一节 地磁活动的能量来源
第二节 太阳风向MI系统的能量输入
第三节 MI系统对太阳风能量输入的响应
第四节 环电流的能量消耗
第五节 极区电离层焦耳加热消耗
第六节 极光粒子沉降的能量消耗
第七节 磁尾能量的储存与消耗
第八节 平静期间能量的积累与释放
第九节 各个能汇中的能量分配
第十节 评价能量函数的准则
第七章 地磁活动性与资料组织
第一节 合理组织资料的重要性
第二节 组织资料常用的正交曲线坐标系
第三节 地磁和空间物理坐标系的设计
第四节 地心坐标系
第五节 日心坐标系
第六节 局地坐标系
第七节 坐标系变换
第八节 由正交坐标系向正交函数系的扩展
第八章 地磁活动性与地磁场建模
第一节 地磁场建模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地磁场建模的一般思路
第三节 全球地磁场建模——球谐分析
第四节 局域磁场建模1——矩谐分析
第五节 局域磁场建模2——传统冠谐分析
第六节 局域磁场建模3——修正冠谐分析
第七节 局域建模与全球建模的关系
第八节 地磁模型误差分析基础
第九节 全球磁场的最小二乘建模
第十节 全球磁场线性最小二乘建模的误差分析
第十一节 全球磁场非线性最小二乘建模的误差分析
第十二节 区域磁场模型的误差估计
第十三节 磁层磁场建模
第九章 地磁活动性与空间天气
第一节 空间天气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空间天气事件引起的地球物理效应
第三节 空间天气事件造成的技术系统故障
第四节 空间天气事件对人体的伤害
第五节 空间天气的监测与预报
第十章 与地磁活动性有关的其他过程
第一节 海洋电磁感应引起的地磁场变化
第二节 海啸产生的磁场变化
第三节 与地震有关的磁场变化
第四节 火山引起的地磁场变化
第五节 彗星过境引起的磁场变化
第六节 日食的地磁效应
第七节 雷电的地磁效应
第八节 高空核爆炸的空间电磁效应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地磁活动性的含义
第一节 地磁场的构成
第二节 地磁活动性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 地磁活动性的原始含义
第四节 地磁活动性含义的纵向延伸
第五节 地磁活动性含义的横向扩展
第二章 地磁活动性的指数表述
第一节 地磁活动的复杂性
第二节 地磁活动指数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地磁活动指数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地磁活动指数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地磁活动指数的未来展望
第三章 地磁活动性与太阳-行星际环境
第一节 太阳对地磁活动的控制作用
第二节 行星际太阳风对地磁活动性的影响
第三节 行星际磁场对地磁活动性的影响
第四节 地球轨道处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的状态
第五节 日冕物质抛射
第六节 太阳风共转相互作用区
第四章 地磁活动性与磁层-电离层过程
第一节 日地空间分区与磁层结构
第二节 磁层中的带电粒子运动
第三节 磁层中的等离子体流动
第四节 磁层中的波动
第五节 磁层亚暴
第六节 磁暴
第五章 地磁活动性与空间电流体系
第一节 空间电流体系的电磁学基础
第二节 空间电流体系的等离子体物理学基础
第三节 空间电流体系的地磁诊断
第四节 空间大尺度电流体系
第五节 磁层电流体系
第六节 电离层电流体系
第七节 耦合电流体系
第六章 地磁活动性的能量学问题
第一节 地磁活动的能量来源
第二节 太阳风向MI系统的能量输入
第三节 MI系统对太阳风能量输入的响应
第四节 环电流的能量消耗
第五节 极区电离层焦耳加热消耗
第六节 极光粒子沉降的能量消耗
第七节 磁尾能量的储存与消耗
第八节 平静期间能量的积累与释放
第九节 各个能汇中的能量分配
第十节 评价能量函数的准则
第七章 地磁活动性与资料组织
第一节 合理组织资料的重要性
第二节 组织资料常用的正交曲线坐标系
第三节 地磁和空间物理坐标系的设计
第四节 地心坐标系
第五节 日心坐标系
第六节 局地坐标系
第七节 坐标系变换
第八节 由正交坐标系向正交函数系的扩展
第八章 地磁活动性与地磁场建模
第一节 地磁场建模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地磁场建模的一般思路
第三节 全球地磁场建模——球谐分析
第四节 局域磁场建模1——矩谐分析
第五节 局域磁场建模2——传统冠谐分析
第六节 局域磁场建模3——修正冠谐分析
第七节 局域建模与全球建模的关系
第八节 地磁模型误差分析基础
第九节 全球磁场的最小二乘建模
第十节 全球磁场线性最小二乘建模的误差分析
第十一节 全球磁场非线性最小二乘建模的误差分析
第十二节 区域磁场模型的误差估计
第十三节 磁层磁场建模
第九章 地磁活动性与空间天气
第一节 空间天气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空间天气事件引起的地球物理效应
第三节 空间天气事件造成的技术系统故障
第四节 空间天气事件对人体的伤害
第五节 空间天气的监测与预报
第十章 与地磁活动性有关的其他过程
第一节 海洋电磁感应引起的地磁场变化
第二节 海啸产生的磁场变化
第三节 与地震有关的磁场变化
第四节 火山引起的地磁场变化
第五节 彗星过境引起的磁场变化
第六节 日食的地磁效应
第七节 雷电的地磁效应
第八节 高空核爆炸的空间电磁效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