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出版社
- 9787030354853
- 3版
- 177246
- 46259013-4
- 平装
- 16开
- 2012-09
- 570
- 388
- 工学
- 土木工程
- TU352.104
- 土木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50011—2010)编写,主要阐述建筑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地震与抗震概论,建筑场地与地基基础,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多层及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单层厂房抗震设计,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为便于学习,每章均给出学习提要、习题及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地震与抗震概论
11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2 地震与震害
121 地震基本知识
122 地震震害
13 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
131 地震波
132 地震动的三要素
133 震级
134 地震烈度
14 建筑抗震设防要求
141 三水准设防目标
142 两阶段设计方法
14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15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151 场地、地基和基础
152 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153 抗震结构体系
154 结构延性的利用
155 非结构构件
156 结构材料与施工
习题及思考题
第二章 建筑场地与地基基础
21 概述
22 建筑场地
221 场地土类型
222 场地覆盖层厚度
223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224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225 场地的卓越周期
23 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231 一般原则
232 地基抗震承载力
233 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24 地基土的液化
241 液化的概念
242 液化的判别
243 液化地基的评价
244 地基抗液化措施
习题及思考题
第三章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31 概述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作用计算的反应谱法
331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332 地震系数、动力系数
333 地震影响系数和抗震设计反应谱
334 建筑物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335 利用反应谱确定地震作用
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
341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运动方程
342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振频率与振型分析
343 频率、振型特点
344 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
35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51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352 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36 底部剪力法
361 底部剪力法的基本公式
362 底部剪力法的修正
37 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计算
371 能量法
372 顶点位移法
373 基本周期的修正
38 平动扭转耦联振动时结构的抗震计算
39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391 高层建筑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392 大跨度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310 结构抗震验算
3101 结构抗震计算的一般原则
3102 截面抗震验算
3103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变形验算
3104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习题及思考题
第四章 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41 概述
411 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的必要性
412 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
42 结构计算模型
421 按离散方式划分结构计算模型
422 按结构体系划分结构计算模型
43 时程分析法
431 时程分析法的概念
432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433 结构恢复力模型
434 根据时程分析结果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44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441 建立荷载位移曲线
442 结构抗震能力评估
443 推覆分析法技术要点
习题及思考题
第五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51 震害及其分析
52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521 不同类型结构体系的适用高度及高宽比
522 抗震等级的划分
523 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
524 一般性抗震措施
525 结构材料
53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531 多遇地震下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变形验算
532 多遇地震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533 竖向荷载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534 内力组合
535 框架梁柱和节点的抗震设计计算与验算
536 罕遇地震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537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538 框架结构计算实例
54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41 墙体布置及其抗震性能
542 水平地震作用下抗震墙结构的结构分析
543 墙体的内力计算和内力组合
544 抗震墙截面抗震验算
545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55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51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性能特点和抗震设计要求
552 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计算的简化方法
553 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554 框架抗震墙结构计算实例
习题及思考题
第六章 多层及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61 钢结构房屋的震害与抗震性能
611 钢结构房屋的震害
612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62 抗震设计规定
621 钢结构房屋结构类型的选择及抗震等级划分
622 结构平、立面布置以及防震缝的设置
623 支撑、加强层的设置要求
624 楼盖的选择
625 地下室的设置
63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计算
631 结构计算模型的技术要点
632 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64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要求
641 钢框架构造措施
642 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43 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5 钢结构抗震技术的新进展
习题及思考题
第七章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71 震害及其分析
72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73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验算
731 计算简图
732 水平地震作用和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733 楼层地震剪力在各墙体间的分配
734 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
735 计算实例
74 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75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点
751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752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抗震计算
753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习题及思考题
第八章 单层厂房抗震设计
81 震害分析
811 屋盖体系震害
812 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系统震害
813 围护结构震害
814 其他震害
82 单层厂房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821 厂房结构的总体布置
822 屋盖结构布置
823 排架柱和柱间支撑
824 围护结构与隔墙
83 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设计
831 计算模型的选择与抗震计算的主要内容
832 横向抗震计算
833 纵向抗震计算
834 截面抗震验算
84 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要点
841 结构计算模型和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选择
842 抗震计算要点
843 构件截面抗震验算
85 抗震构造措施
851 屋盖系统的抗震构造措施
852 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的抗震构造措施
853 山墙混凝土抗风柱配筋构造
854 混凝土柱厂房柱间支撑抗震构造措施
855 混凝土柱厂房的结构连接构造
856 钢结构厂房柱的抗震构造措施
857 钢结构厂房的其他抗震构造措施
习题及思考题
第九章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91 结构振动控制概述
92 隔震设计
921 隔震的基本原理及设计要求
922 隔震装置简介
923 隔震结构的适用范围
924 隔震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925 隔震结构的构造要求
93 消能减震设计
931 消能减震原理
932 消能减震装置与部件
933 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
94 结构的被动调谐减震控制
习题及思考题
第十章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
101 概述
1011 抗震设防的经验教训及对工程建设的最新需求
1012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的背景
1013 本章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102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概念
1021 几个基本概念
1022 性态水准
1023 设计地震水准
1024 抗震性态目标
1025 抗震性态目标的选择及对应的设计准则
1026 抗震性态目标的检验方法及性态目标决策
103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概要
1031 建筑按使用功能和重要性的分类
1032 建筑使用年限与最低抗震性态要求
1033 建筑抗震设计类别
1034 场地类别评定
1035 设计地震加速度
1036 建筑场地地震影响系数与场地设计谱
104 中国国家标准对抗震性能化设计的相关规定
1041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需进行可行性论证
1042 建筑抗震性能目标的针对性
1043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具体要求
1044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方法及要求
习题及思考题
附录Ⅰ 中国地震烈度表(G
T 17742—2008)
附录Ⅱ 我国主要城市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
计地震分组
附录Ⅲ D值法计算用表
附录Ⅳ 函数Φ(ξ)计算用表
附录Ⅴ 框架抗震墙协同工作内力系数、位移系数计算
图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地震与抗震概论
11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2 地震与震害
121 地震基本知识
122 地震震害
13 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
131 地震波
132 地震动的三要素
133 震级
134 地震烈度
14 建筑抗震设防要求
141 三水准设防目标
142 两阶段设计方法
14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15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151 场地、地基和基础
152 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153 抗震结构体系
154 结构延性的利用
155 非结构构件
156 结构材料与施工
习题及思考题
第二章 建筑场地与地基基础
21 概述
22 建筑场地
221 场地土类型
222 场地覆盖层厚度
223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224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225 场地的卓越周期
23 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231 一般原则
232 地基抗震承载力
233 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24 地基土的液化
241 液化的概念
242 液化的判别
243 液化地基的评价
244 地基抗液化措施
习题及思考题
第三章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31 概述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作用计算的反应谱法
331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332 地震系数、动力系数
333 地震影响系数和抗震设计反应谱
334 建筑物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335 利用反应谱确定地震作用
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
341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运动方程
342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振频率与振型分析
343 频率、振型特点
344 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
35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51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352 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36 底部剪力法
361 底部剪力法的基本公式
362 底部剪力法的修正
37 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计算
371 能量法
372 顶点位移法
373 基本周期的修正
38 平动扭转耦联振动时结构的抗震计算
39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391 高层建筑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392 大跨度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310 结构抗震验算
3101 结构抗震计算的一般原则
3102 截面抗震验算
3103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变形验算
3104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习题及思考题
第四章 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41 概述
411 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的必要性
412 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
42 结构计算模型
421 按离散方式划分结构计算模型
422 按结构体系划分结构计算模型
43 时程分析法
431 时程分析法的概念
432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433 结构恢复力模型
434 根据时程分析结果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44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441 建立荷载位移曲线
442 结构抗震能力评估
443 推覆分析法技术要点
习题及思考题
第五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51 震害及其分析
52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521 不同类型结构体系的适用高度及高宽比
522 抗震等级的划分
523 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
524 一般性抗震措施
525 结构材料
53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531 多遇地震下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变形验算
532 多遇地震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533 竖向荷载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534 内力组合
535 框架梁柱和节点的抗震设计计算与验算
536 罕遇地震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537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538 框架结构计算实例
54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41 墙体布置及其抗震性能
542 水平地震作用下抗震墙结构的结构分析
543 墙体的内力计算和内力组合
544 抗震墙截面抗震验算
545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55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51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性能特点和抗震设计要求
552 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计算的简化方法
553 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554 框架抗震墙结构计算实例
习题及思考题
第六章 多层及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61 钢结构房屋的震害与抗震性能
611 钢结构房屋的震害
612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62 抗震设计规定
621 钢结构房屋结构类型的选择及抗震等级划分
622 结构平、立面布置以及防震缝的设置
623 支撑、加强层的设置要求
624 楼盖的选择
625 地下室的设置
63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计算
631 结构计算模型的技术要点
632 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64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要求
641 钢框架构造措施
642 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43 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5 钢结构抗震技术的新进展
习题及思考题
第七章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71 震害及其分析
72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73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验算
731 计算简图
732 水平地震作用和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733 楼层地震剪力在各墙体间的分配
734 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
735 计算实例
74 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75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点
751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752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抗震计算
753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习题及思考题
第八章 单层厂房抗震设计
81 震害分析
811 屋盖体系震害
812 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系统震害
813 围护结构震害
814 其他震害
82 单层厂房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821 厂房结构的总体布置
822 屋盖结构布置
823 排架柱和柱间支撑
824 围护结构与隔墙
83 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设计
831 计算模型的选择与抗震计算的主要内容
832 横向抗震计算
833 纵向抗震计算
834 截面抗震验算
84 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要点
841 结构计算模型和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选择
842 抗震计算要点
843 构件截面抗震验算
85 抗震构造措施
851 屋盖系统的抗震构造措施
852 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的抗震构造措施
853 山墙混凝土抗风柱配筋构造
854 混凝土柱厂房柱间支撑抗震构造措施
855 混凝土柱厂房的结构连接构造
856 钢结构厂房柱的抗震构造措施
857 钢结构厂房的其他抗震构造措施
习题及思考题
第九章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91 结构振动控制概述
92 隔震设计
921 隔震的基本原理及设计要求
922 隔震装置简介
923 隔震结构的适用范围
924 隔震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925 隔震结构的构造要求
93 消能减震设计
931 消能减震原理
932 消能减震装置与部件
933 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
94 结构的被动调谐减震控制
习题及思考题
第十章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
101 概述
1011 抗震设防的经验教训及对工程建设的最新需求
1012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的背景
1013 本章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102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概念
1021 几个基本概念
1022 性态水准
1023 设计地震水准
1024 抗震性态目标
1025 抗震性态目标的选择及对应的设计准则
1026 抗震性态目标的检验方法及性态目标决策
103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概要
1031 建筑按使用功能和重要性的分类
1032 建筑使用年限与最低抗震性态要求
1033 建筑抗震设计类别
1034 场地类别评定
1035 设计地震加速度
1036 建筑场地地震影响系数与场地设计谱
104 中国国家标准对抗震性能化设计的相关规定
1041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需进行可行性论证
1042 建筑抗震性能目标的针对性
1043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具体要求
1044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方法及要求
习题及思考题
附录Ⅰ 中国地震烈度表(G
T 17742—2008)
附录Ⅱ 我国主要城市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
计地震分组
附录Ⅲ D值法计算用表
附录Ⅳ 函数Φ(ξ)计算用表
附录Ⅴ 框架抗震墙协同工作内力系数、位移系数计算
图表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