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2版) / 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第二轮)
¥28.00定价
作者: 张丽霞,简亚平
出版时间:2016-06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9787565913754
- 2版
- 175711
- 40237650-3
- 平装
- 16开
- 2016-06
- 397
- 111
- 医学
- 护理学
- R248
- 临床医学、护理
- 高职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为中医护理的基础理论,从绪论起,到第三章病因病机止;第二部分为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从第四章开始到第八章传统中医药外治疗法与护理;第三部分为第九章一般护理;第四部分为第十章常见病证的辨证施护。编写中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精简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篇幅,增加了中医护理措施与护理技术的篇幅;在第九章一般护理中,增加了体质护理一节。此外,每一章节后面增加了提纲式的小结,并且附有自测题,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目录
绪论
一、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护理的现代理念
第一章 中医护理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 精气学说
第二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脏腑
一、五脏六腑
二、奇恒之腑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一、精
二、气
三、血
四、津液
五、气、血、津液间的关系
第三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二、内生五邪
三、情志因素
四、继发因素
五、其他因素
第二节 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第四章 中医护理程序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脏腑辨证
三、卫气营血辨证
第五章 辨证施护原则
第一节 预防与养生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二节 护病求本
一、扶正祛邪
二、施护求本
三、标本缓急
第三节 三因制宜
一、因人制宜
二、因时制宜
三、因地制宜
第四节 治病八法及护理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消法
八、补法
第六章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及护理
一、中药的性能
二、中药的应用
第二节 常用中药及护理
一、解表药
二、清热药
三、泻下药
四、祛风湿药
五、芳香化湿药
六、利水渗湿药
七、温里药
八、理气药
九、消导药
十、活血祛瘀药
十一、止血药
十二、化痰止咳平喘药
十三、安神药
十四、平肝熄风药
十五、开窍药
十六、补益药
十七、收涩药
十八、驱虫药
十九、外用药
第三节 方剂基本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二、方剂的组成变化
三、常用剂型
第四节 常用方剂介绍
第七章 针灸与推拿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第一节 针灸基本理论
一、经络
二、腧穴
三、常用腧穴
第二节 针法
一、针具
二、针刺前的准备
三、毫针的刺法
四、针刺意外及其处理
五、针刺注意事项
第三节 灸法
一、灸法的作用及适应证
二、灸法的操作方法
三、灸法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拔罐疗法
一、拔罐的适应证
二、拔罐前的准备
三、拔罐的操作方法及应用
四、拔罐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 推拿疗法
一、推拿的适应证
二、推拿前的准备
三、推拿的方法
四、推拿疗法的注意事项
第八章 传统中医药外治疗法与护理
第一节 刮痧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围
二、使用方法及护理
第二节 贴敷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围
二、使用方法及护理
第三节 熏洗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围
二、使用方法及护理
第四节 热熨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国
二、使用方法
三、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第五节 掺药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围
二、使用方法及护理
第六节 灌肠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围
二、使用方法及护理
第七节 吸入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围
二、使用方法及护理
第九章 一般护理
第一节 心理护理
一、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
三、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饮食护理
一、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二、常用的食疗方法
三、食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三节 体质护理
一、平和质
二、气虚质
三、阳虚质
四、阴虚质
五、痰湿质
六、湿热质
七、血瘀质
八、气郁质
九、特禀质
第十章 常见病证的辨证施护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胸痹
第三节 水肿
第四节 消渴
第五节 胃痛
第六节 便秘
第七节 黄疸
第八节 痹证
第九节 痛经
第十节 痄腮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护理的现代理念
第一章 中医护理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 精气学说
第二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脏腑
一、五脏六腑
二、奇恒之腑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一、精
二、气
三、血
四、津液
五、气、血、津液间的关系
第三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二、内生五邪
三、情志因素
四、继发因素
五、其他因素
第二节 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第四章 中医护理程序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脏腑辨证
三、卫气营血辨证
第五章 辨证施护原则
第一节 预防与养生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二节 护病求本
一、扶正祛邪
二、施护求本
三、标本缓急
第三节 三因制宜
一、因人制宜
二、因时制宜
三、因地制宜
第四节 治病八法及护理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消法
八、补法
第六章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及护理
一、中药的性能
二、中药的应用
第二节 常用中药及护理
一、解表药
二、清热药
三、泻下药
四、祛风湿药
五、芳香化湿药
六、利水渗湿药
七、温里药
八、理气药
九、消导药
十、活血祛瘀药
十一、止血药
十二、化痰止咳平喘药
十三、安神药
十四、平肝熄风药
十五、开窍药
十六、补益药
十七、收涩药
十八、驱虫药
十九、外用药
第三节 方剂基本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二、方剂的组成变化
三、常用剂型
第四节 常用方剂介绍
第七章 针灸与推拿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第一节 针灸基本理论
一、经络
二、腧穴
三、常用腧穴
第二节 针法
一、针具
二、针刺前的准备
三、毫针的刺法
四、针刺意外及其处理
五、针刺注意事项
第三节 灸法
一、灸法的作用及适应证
二、灸法的操作方法
三、灸法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拔罐疗法
一、拔罐的适应证
二、拔罐前的准备
三、拔罐的操作方法及应用
四、拔罐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 推拿疗法
一、推拿的适应证
二、推拿前的准备
三、推拿的方法
四、推拿疗法的注意事项
第八章 传统中医药外治疗法与护理
第一节 刮痧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围
二、使用方法及护理
第二节 贴敷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围
二、使用方法及护理
第三节 熏洗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围
二、使用方法及护理
第四节 热熨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国
二、使用方法
三、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第五节 掺药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围
二、使用方法及护理
第六节 灌肠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围
二、使用方法及护理
第七节 吸入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一、适用范围
二、使用方法及护理
第九章 一般护理
第一节 心理护理
一、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
三、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饮食护理
一、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二、常用的食疗方法
三、食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三节 体质护理
一、平和质
二、气虚质
三、阳虚质
四、阴虚质
五、痰湿质
六、湿热质
七、血瘀质
八、气郁质
九、特禀质
第十章 常见病证的辨证施护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胸痹
第三节 水肿
第四节 消渴
第五节 胃痛
第六节 便秘
第七节 黄疸
第八节 痹证
第九节 痛经
第十节 痄腮
主要参考文献